“婦好”从墓到庙的转变是对历史的不断认知(十九)

翁卫和说古史 2024-10-29 19:26:45

在安阳殷墟的考古发现中,关于“妇好墓”与商王武丁亡妻“妇好”之间的关系引发了诸多讨论。学界流行一种解释,即商王武丁在“妇好”去世后为她举行“冥婚”,并将其先后许配给三位商王先祖。这种解读不仅缺乏史实依据,还与华夏文明的礼仪制度背道而驰。重新释读甲骨文卜辞后,我们认为这是翻译误差造成的误解,反映了对殷代祖先崇拜及宗教信仰的误读。

一、商王武丁“为亡妻配婚”的解释问题

学界根据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将武丁为“妇好”举行三次冥婚,并先后许配给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汤,解释为武丁因对亡妻的思念而祈求祖先庇佑。然而,此种解读极其荒诞,不符合古代帝王对祖先的尊崇传统。帝王与祖先的关系应以敬畏为核心,在古代严格的礼仪体系下,武丁绝无可能擅自将亡妻许配给历代先祖,因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伦理道德,也与当时宗教信仰不符。

古人一向尊崇祖先,不可能在礼制森严的环境下擅自改动祖先地位或将亲人以“婚配”方式纳入其中。武丁虽为帝王,但其个人意愿不可能凌驾于礼法之上。由此可见,“妇好”被“婚配”的解释违背常理,值得怀疑。

二、对甲骨卜辞的重新解读:摒弃错误的“冥婚”解释

经过对《甲骨文合集》编号2636的重新释读,我们发现学界对“冥婚”解释的错误主要源于对甲骨卜辞中关键文字的误解。

铭文内容重新释读为:

鼎:隹祖乙;皇鹰。

二告。

释意为:“大事”当前,殷王于宗庙中祭祀祖先祖乙与帝喾,并向二帝祈求护佑以问卜未来的“大事”成败。

这一释读将“鼎”解释为祭祀和占卜的象形字,而非简单的祭祀容器。以下对主要字词重新释义:

1. “鼎”:在殷商宗教信仰中,祭祀和战事是国家大事,需在宗庙进行祭告和占卜。甲骨卜辞中的“鼎”字象形表意,为殷商人通过祭祖问卜以预测战争成败的象征。

2. “隹”:表示鹰,是殷人图腾。此处“隹祖乙”即是表示祭祀殷代先王“祖乙”(商汤)。

3. “皇”:由两个符号组合而成,红色部分代表“帝喾”的象征符号,绿色部分为殷人伏拜之象。此处表示殷商人对帝喾的敬拜,而非“娶妇”的含义。

4. “二告”:指商王向祖乙和帝喾二位祖先祷告,表达对先祖的崇拜与敬畏。此处绝无“冥婚”含义,而是殷王在祭祀大典上向二位祖先祈求保护。

三、反思:考古研究中的误解与谨慎解读的必要性

对殷商甲骨卜辞的研究表明,若考古解释偏离常理或伦理,便需重新审视其合理性。无论是地上文献还是地下遗物,都应与实际历史情境相符合。殷商文明以“祖先崇拜”为核心信仰,而甲骨卜辞中所谓的“妇好冥婚”解读显然违反礼制伦理。重新释读不仅消除了武丁“冥婚”的误解,也揭示了甲骨卜辞背后的真实文化含义。

结论

综上所述,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应以祖先崇拜为核心解读,而非现代思维的曲解。商王武丁并未为亡妻“妇好”安排冥婚,甲骨卜辞中所谓的“冥婚”是翻译误差。对殷商甲骨卜辞的正确解读揭示了商代对祖先的深厚敬仰,纠正了学界对“妇好”的误解,使我们更接近于真实的殷代社会和文化信仰。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