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特朗普上台以来,他的对华政策路线模糊不清,堪称是一个谜。过去大家在研判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路线时,往往会从政府高级成员以及总统的亲信幕僚身上寻找答案。但这一点在特朗普身上并不适用,回顾第一个任期,特朗普的重要内阁成员如走马灯式地更换,这凸显出一切对外政策都由特朗普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只是执行角色。
进入第二任期后,特朗普的风格依旧是如此,而且他的国家安全团队堪称鱼龙混杂,派系林立,很难看出一些端倪。纵使目前中美两国因“关税战”打得火热,白宫内部的对华政策依旧扑朔迷离、混沌不明。
不过英国《经济学人》通过近期的人事变动发现:传统对华“鹰派”在特朗普政府中的影响力刻正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主张美国内政优先的“美国第一”派。
过去大家在谈及美国国家安全团队成员的对外立场时,往往会分为“鸽派”和“鹰派”。不过到了特朗普时期,情况又发生了新变化,因为特朗普的支持者“美国第一”派正在大举进入国安团队。
《经济学人》杂志做了一个总结:目前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顾问团队分为3大派系:其一,“美国为首派”,主张美国应重新确立全球主导地位,对抗所有威胁。这一派听起来倒是很像小布什那一派,即传统共和党人。不过民主党人也对此持相同的立场。
其二是“优先抗中派”,认为美国应专注于应对中国,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其三是“美国第一”派,主张专注于国内事务的“美国优先”,避免未来的战争。其中“美国为首派”和“优先抗中派”都可以归为对华“鹰派”。
由于立场不同,这些派系之间存在不小的分歧。而自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措施后,这些派系之间的分歧更加明显。4月3日,6位美国国安会官员同时遭到解职或调任,其中包括负责科技事务的高级主任费特。费特是白宫内经验丰富的中国问题专家,曾参与制定“印太战略”,主张加强与盟友的合作围堵中国。费特的离职被视为“美国第一”派的一次胜利,显示出“鹰派”在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力减弱。
同时,另外两名国安会成员简以荣与黄之瀚的处境也岌岌可危。简以荣是“亲台派”的代表人物,被视为白宫内部支持台当局的重要力量。
特朗普的顶级支持者卢默曾批评黄之瀚、简以荣两人的立场与特朗普不一致,过于接近传统外交体系的“新保守主义”,即小布什一派。众所周知,特朗普最看重的就是立场一致,对小布什一派的传统共和党人很反感,这就意味着二人的地位岌岌可危。
此外,二人的上司、特朗普的国安顾问华尔兹因“泄密门”导致个人影响力遭削弱,特朗普甚至还在私下讨论是否应该解雇华尔兹。考虑到华尔兹也是“亲台派”,这就意味着特朗普团队内部的“亲台派”已是岌岌可危。
刚被国会通过任命的科尔比是五角大楼三号人物,他备受特朗普的信任,同时他的言论和立场也备受“美国第一”派代表人物万斯和小特朗普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科尔比在谈及台湾问题时明确表示:台湾要增加军费,台湾并不关乎美国生存。由此可见,科尔比进入五角大楼对台湾而言可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鲁比奥一直被认为是对华“鹰派”,不过他所担任的国务卿徒有虚名,因为国务院在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中的角色很有限,只是执行机构。而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管安东曾表示,美国不应防卫台湾。
因此综合来看,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对华“鹰派”势力在减弱,“亲台”势力更是岌岌可危。不过考虑到最终决策者特朗普有着极高的不确定性,一切仍然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