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蛋白饮食害惨了,很多肾友没搞明白肾病真正吃法!

沐森的备忘录 2025-04-22 22:38:51

被通知肾病3期,王叔也在进行低蛋白饮食了。但是因为低蛋白饮食有一段时间了,身体越来越使不上劲,水肿、高血压越发严重,口中氨味也越来越明显,恶心想吐没胃口的情况频繁出现,王叔无奈只得提前去复查。

抽血提示,血清白蛋白26g/l,肌酐尿素氮升高,并且肾病已加速到四期。

接下来,一起看一看,王叔哪里做错了?如何正确延缓肾病进展呢!

一、错误的低蛋白饮食方法

经详细追踪王叔日常膳食,发现他确实存在不少错误饮食的情况。不止王叔,很多肾友也存在:

①低蛋白吃的不 “优质” 加重营养不良

低蛋白饮食本无错,但大家口口相传漏掉了“优质”二字。肾病患者需要的是数量少、质量好的蛋白质。而不是不吃肉,只吃素。

王叔的观念及做法正好与此相悖,他每天能保证一个鸡蛋,但牛、羊、鸡、鱼基本不吃,不想吃也不敢吃。长期如此,优质的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所以血清白蛋白出现进行性的下降,水肿也更明显了!

②过量食用粗杂粮导致蛋白质摄入过多,加重肾脏负担

粗杂粮确实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丰富的矿物质等营养素,如果是单纯的糖尿病或肥胖病人或健康人群,鼓励适量的搭配日常主食一起食用,有控制血糖稳定、控制体重、增加饱腹感、帮助排便等作用。

但人是统一的整体,需要综合看待管理相应的疾病,如果已经发展到肾病3-5期,这类食物就不能经常吃、大量吃。因为粗杂粮含有的蛋白质较高,且是非优质蛋白质,不仅会占用一天食用总蛋白的份额,还会产生过多的含氮代谢废物,增加肾脏代谢的负担,且影响食欲。

③不吃所有豆制品(豆腐、豆腐干)

常听肾友说不能吃豆类,但实际上豆类分为大豆和杂豆类。杂豆类如绿豆、豌豆、红豆、白芸豆等是不推荐吃的,但是像大豆及其制品,比如黄豆、青豆、黑豆、毛豆制作的豆浆、豆腐、豆腐干、素鸡等都是可以吃的,并且是有益肾脏健康的。

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中有提到:

通过增加大豆蛋白质比例的蛋白饮食(动物蛋白占35%,豆类蛋白占35%和蔬菜蛋白占30%),可显著降低DKD患者(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水平 。NHANES Ⅲ队列研究表明 ,饮食蛋白结构中,增加高比例植物蛋白可降低CKD 3~5期DKD患者死亡率。

二、如何正确“优质”

“低蛋白”饮食延缓肾病进展

1. 蛋白质摄入总量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0.6g(理想体重(kg)=身高(cm)- 105 ,如王叔身高为165cm , 则其理想体重为 165-105=60kg,推荐蛋白质总摄入量为60*0.6g=36g),一天蛋白需保证一半以上为优质蛋白质,即王叔需保证一个鸡蛋(约7g蛋白)+一两精瘦肉(约11g蛋白)

2. 主食兼顾蛋白质的用量(可选择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如红薯、土豆、莲藕、山药、绿豆粉丝等食物代替部分或全部谷类食物),常吃大豆及其制品,适量鱼、禽、蛋、奶、畜肉等优质蛋白食物;限制蛋白质摄入同时,可在临床医师或营养师指导下补充酮酸制剂,以降低 ESRD 或死亡风险

三、除优质

低蛋白外还需知晓以下

食物多样化。餐餐有蔬菜(每天300-500g新鲜蔬菜);水果应适量(每天水果200g左右);尽量不吃烟熏、烧烤、腌制等过度加工食品;控制盐、油、糖和调味品的使用量。

3-5期王叔,165cm,52岁,一日三餐食谱举例:

早餐:低脂牛奶+面包+温拌西兰花

低脂牛奶200mL;面包(面粉 25g);温拌西兰花100g

加餐:桃子100g

午餐:

低蛋白大米饭+清蒸鲈鱼+干煸豆角+素炒圆白菜丝

低蛋白大米 100g;鲈鱼 50g,姜*5g;豆角 100g;圆白菜 150g

加餐:梨200g

晚餐:猪肉菜包+拌青瓜丝+无糖藕粉

茴香150g,小麦淀粉100g,猪瘦肉 20g;黄瓜 100g;无糖藕粉60g

全天总用量:植物油 35g,盐3g

四、已经透析了,还需

“优质”“低蛋白”饮食吗?

一般来说,进入透析的肾友可不必在进行低蛋白饮食,而需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保证营养,以提高免疫力与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回归社会。建议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量 1.0~1.2 g/kg,且摄入的蛋白质 50% 以上为高生物价蛋白(即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瘦肉、豆腐、鱼肉等)。

透析王叔,165cm,52岁,一日三餐食谱举例:

早餐:鸡蛋+豆浆+馒头/包子

鸡蛋1个/鸡蛋白2-3个,豆浆200ml;包子140g/馒头140g

午餐:米饭+芹菜炒肉+清炒绿豆芽

大米100g;芹菜50g,瘦肉70g;绿豆芽150g;

加餐:橙子

橙子200g

晚餐:米饭+清蒸鲈鱼+炝炒莲花白

大米75g;鱼肉150g;莲花白200g;

全天总用量:用盐3-5g;植物油30g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具有会员资质的图片网站或AI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凡署名原创的文章、图片、视频、音频版权属本公众号平台及作者本人所有。获取授权后可转发分享,其它平台如需引用版权内容,请在醒目位置处注明来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