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灌浆料填充法操作简述:
为使定位板底面与下支墩 (柱) 混凝土顶面密贴, 以均匀传递荷载, 宜在定位板与下支墩 (柱) 混凝土顶面之间留出 30mm~50mm 的空隙, 并采用灌浆料填充, 且符合下列规定:
1) 灌浆材料宜选用流动性好的高强微膨胀灌浆料, 强度等级宜比下支墩 (柱) 原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
2) 正式灌浆前宜进行填充性确认试验,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灌浆工艺, 编写灌浆施工方案。
3) 灌浆料应符合 《水泥基灌浆材料》 JC / T 986 的要求,灌浆工艺应符合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 / T 50448的规定。
2 混凝土浇筑法操作简述:
1) 下支墩混凝土浇筑时宜使混凝土溢出定位板浇筑孔和排气孔 5mm~10mm, 浇筑完成后取出定位板, 取板时间宜为混凝土初凝后、 终凝前。取板前应将高出下支墩 (柱) 顶设计标高的多余混凝土铲出, 并在混凝土终凝前采用原浆对下支墩 (柱) 顶混凝土表面进行抹面处理, 确保混凝土完成面密实、 平整、 光滑。
2) 使用大流动性混凝土进行浇筑时, 应保证定位板下不出现集中空隙, 且填充率达到 90% (空隙总面积与定位板面积之比) 以上, 浇筑前宜先开展填充性确认试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不宜超过 500mm, 否则宜采用灌浆料填充法。
隔震支座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法和灌浆料填充法各有优劣,具体如下:
混凝土浇筑法
施工精度较难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需要进行振捣等操作,容易对隔震支座产生扰动,影响其安装精度。而且混凝土的流动性相对较差,在填充隔震支座与下部结构之间的间隙时,可能存在不密实的情况,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措施来保证浇筑质量。
养护时间长: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护,以保证其强度的发展。在养护期间,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浇水、覆盖等养护措施,增加了施工周期和管理成本。对于一些工期紧张的项目,混凝土养护时间可能会成为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
整体性好: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材料,在浇筑后能够与周边结构形成良好的整体性,使隔震支座与下部结构紧密结合,有利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例如在大型建筑的隔震支座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可以确保隔震支座与基础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成本较低:混凝土的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相对较低,且施工工艺较为成熟,在大规模施工时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对于一些对成本控制要求较高的项目,混凝土浇筑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强度较高:普通混凝土在养护完成后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承受隔震支座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同时,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较为稳定,长期性能可靠。
灌浆料填充法
成本较高: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支座灌浆料的价格较高,且由于其流动性和强度等性能要求较高,对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的控制也更为严格,增加了材料的成本。
适用范围有限:灌浆料主要适用于小型的填充和修补工程,对于大型的隔震支座施工,需要使用大量的灌浆料,可能会增加施工成本和难度。而且灌浆料的强度相对较低,在承受较大荷载时可能需要与其他材料配合使用。
流动性好:支座灌浆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自流平特性,在施工过程中无需振捣即可填充到隔震支座与下部结构之间的间隙中,能够保证填充的密实性,提高施工质量。
施工速度快:灌浆料的初凝时间较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强度,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灌浆料的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作业,减少了施工工序和人力投入。
微膨胀性:灌浆料具有微膨胀性能,在固化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膨胀,补偿材料的收缩,有效避免了填充部位出现裂缝和空鼓等问题,保证了隔震支座的安装精度和使用性能。
综上所述,混凝土浇筑法和灌浆料填充法在隔震支座施工中各有优缺点。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如工程规模、施工周期、成本预算、质量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