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富:让16万员工每人一套房,自己却用200元的手机,为啥?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5-04-09 04:28:51
前言

有人说,这位山东首富总是跟钱过不去。

因为他的企业是世界五百强,有这么多钱明明能奢侈度日,可他却过得相当节俭,连手机也仅仅200元。

难道他喜欢攒钱?

可他却又给了16万员工相当丰厚的待遇,让他们每人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

那么,他到底是人傻钱多?还是有什么考量?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艰苦岁月里仍有希望

他叫张士平,四十多年前,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油棉厂搬运工,每天起早贪黑,肩扛百斤重的棉花包,在厂区里来回奔波。

一天下来,手掌磨出血泡,脊背压出深深的勒痕。

即便如此,张士平也从不抱怨,反而总是默默地多干几趟。

有些工友看不惯他这股劲头,私下里嘲笑他是"傻驴"。工头也觉得他太实在,有时候会暗地里多给他一些活儿干。

但张士平并不在意这些,他心里明白,只有勤奋才能改变命运。

说起来,张士平确实出身贫寒,家里几代都是贫农,而饱受饥荒之苦的他,为了帮补家用,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来到镇上的棉油厂打工。

就这样,棉油厂里有了个瘦弱的小伙子,很多人都觉得他干不长,然而没想到慢慢的他竟然成了个“卷王”,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

好在他也没少被提拔,从一名普通搬运工,慢慢被提拔为车间主任,甚至在35岁的时候被破格提拔为第五油棉厂的新厂长。

只可惜当他走马上任时,工厂濒临倒闭,车间里满地棉絮,玻璃窗户破碎不堪,甚至有工人在角落随地便溺。

面对这样的烂摊子,换做别人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

但张士平却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工厂管理好。

上任第一天,他就带头拿起扫帚清扫车间,还立下了许多铁规。

起初,工人们对这个新来的年轻厂长颇有微词,觉得他是在作秀。

但张士平并不在意这些闲言碎语,每天坚持到岗巡查,亲自示范如何操作设备。

渐渐地,工人们被他的真诚和勤奋所打动,工作态度也有了明显改善。

然而在计划经济年代,棉花加工厂经常面临淡季无活可干的窘境,没活可干,也就意味着没有营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士平大胆创新,带领工人跨省收购大豆、花生来榨油,虽然总有人说他不干正事,但张士平顶住压力坚持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1984年,第五油棉厂的利润一举冲上全国棉麻行业榜首,其他棉麻行业纷纷把他当成榜样效仿。

看到厂子蒸蒸日上,员工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张士平感到由衷的欣慰。

不过那个年代还是啥都缺,厂子里甚至还会缺电,工厂经常因限电而被迫停产。有一次深夜突然断电,导致许多纱线报废。

张士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在那一刻,他下定决心:"我们要自己发电!"

说干就干,张士平抵押了工厂所有的资产,建起了自备电厂,还创新性地采用"热电联产"技术,使得电费成本降到了国家电网的三分之一。

从此,张士平的事业开始腾飞。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带领魏桥集团从一个只有61人的小厂发展成为拥有18万员工的纺织帝国。

逆势而上的商业奇迹

随着张士平的事业蒸蒸日上,他的眼界和格局也在不断扩大。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1998年,中国纺织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全行业普遍亏损,不少企业纷纷倒闭。

面对这样的困境,许多人选择收缩业务,但张士平却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大举扩张。

在短短5年时间里,张士平投入了170亿元,将魏桥的纱锭数量扩大到500万个。

这一举动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同行都认为他是在"自寻死路"。

然而,张士平却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他认为,正是在行业低谷时期,扩张的成本最低,等到行情好转,魏桥就能占据先发优势。

事实证明,张士平的判断是正确的。

到2005年,魏桥的营收达到了355亿元,不仅成功度过了行业寒冬,还一举成为全球棉纺业的龙头企业。

这次逆势扩张,让张士平在业内赢得了"商业奇才"的美誉。

然而,张士平并不满足于在纺织业称王称霸,早在2003年,他就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进军电解铝行业。

这个决定同样遭到了不少质疑声。有人说他不懂行,有人说他是在冒险。

但张士平依然我行我素,他花重金从挪威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600千安巨型电解槽。

当时,连外国专家都断言这项技术在中国无法成功运行。但张士平带领团队日以继夜地攻关,最终不仅成功掌握了这项技术,还达到了99.8%净化率的生产工艺。

十年后,魏桥生产的铝材成功进入苹果、奔驰等世界顶级企业的供应链,再次证明了张士平的远见卓识。

不过有人爆料,他对自己和员工都要求极其严格,像是"暴君式管理"。

在车间里,他要求工人们必须在2秒内接好断掉的纱线。

在车间的垃圾桶里发现了超量的废棉,他也立即追查到责任班组并扣发了全年的奖金。

这种近乎苛刻的管理方式,让"宁惹阎王,莫犯老张"成为了魏桥上下的一句名言。

不过张士平的严厉并不分亲疏,连他的亲儿子在非洲开矿时因为超支,他也被要求写检讨并贴在公司公告栏上。

这种"六亲不认"的铁腕作风,让魏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极其严格的管理制度。

严苛背后的大爱

换做其他员工,看到张世平这样,估计都要对他骂街了,然而张士平的员工大多都很敬重他。

而其原因,可能是张士平"抠门"也扣到了自己身上。

他常年穿着普通的工装,用的是200元的诺基亚手机,十年都舍不得换。

在他的办公室里,你找不到任何奢华的装饰品,连花瓶都被他撤掉了。

而他的理由很简单:摆这些不能多织一米布。

除此之外,出差时,他总是坚持坐经济舱,即便是长途飞行也不例外。

很多人不解:堂堂一个大企业的老板,何必如此抠门?

其实他并非抠门,而是比较务实,而他对员工的态度也并非很差。

在当地房价高达6000元/平方米的时候,张士平却自掏腰包建造了760万平方米的员工住房,以2000元/平方米的低价卖给员工。

有人统计这一举措让魏桥亏损超过200亿元,但张士平得知这个消息后却从未后悔过。

在他看来,员工既然认自己这个老板,那自己就要让他们活的有尊严。

难怪他的员工虽然有时候会叫苦,但也没说过张士平的不是。

有这样的老板“当家”,或许是员工的幸福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张士平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