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春:首个领中国绿卡的美国人,放弃美国好条件,为中国养牛60年

WarOH虎哥 2024-12-20 20:29:59

2004年,新中国第一次给在华外国人颁发永久居留证,也就是俗称的“绿卡”。

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期留华的外国人数目不少,但他们一直没有法理上的长期居留证明。2004年颁发“绿卡”,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中国政府给第一批长期留华外国人发了绿卡,一共300多张。而第一个拿到这张绿卡的外国人,中文名叫寒春,她当时已经在中国长住了半个世纪。

寒春是纯正的美国人,在新中国成立前移居中国。寒春的背景惊人,她是美国的物理学家,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师姐,还参与过美国“曼哈顿计划”。

寒春在美国本有光明的未来,但她和丈夫却被共产主义思想感召,40年代末定居中国。来华后,寒春用60年时间养牛,为中国的畜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4年中国颁发绿卡时,寒春以无人匹敌的资历成为“1号绿卡”的持有者,中国政府以这种方式感谢她一生的默默付出。

那么,寒春前半生有着怎样的故事?她为什么要放弃美国的生活,移居到中国?来华之后,寒春又为中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一】名门之后:女科学家琼.辛顿

寒春,本名为琼.辛顿,美国物理学家,1921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城市芝加哥。

琼的家族非常显赫,祖父是数学教授,祖母是著名革命文学作家艾杰尔.莉莉安.伏尼契,小说《牛虻》就出自她的手。琼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育工作者,曾自己开办学校。

琼的家族要是放在中国,在民国时期肯定是达官显贵,能影响一方。

因家族非常重视教育,琼兄妹两人学习都很好,琼本人在理科很有天赋,中学毕业后进入本宁顿学院修理科,后来又在威斯康辛大学读物理学博士。

在就读博士期间,琼得以进入芝加哥大学核物理研究所工作。

当时正是二战时期,美国在爱因斯坦建议下开始研究核武器,代号“曼哈顿计划”。琼.辛顿以研究员身份参与了“曼哈顿计划”,是人类核武研究事业里最早的女性成员之一。

1945年春天,美国的原子弹研究成功,其恐怖的威力让科学家们震撼不已。当年8月初,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腾天而起的蘑菇云带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

原子弹的杀伤力让世界各国颤抖,也把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们丢到了自责的深渊。

琼和其他科学家从录像里看到了巨大的蘑菇云,军方的代表们非常兴奋,他们叙述着这次攻击的杀伤力,分析原子弹能给美国带来多大的战略优势。

但琼在台下颤抖着,她的同事也很沮丧,有人在黑暗里说:“那巨大的蘑菇云,是平民尸体燃烧的黑烟。”

琼被原子弹的杀伤力刺激,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事业是否如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清澈。

琼从小就想当科学家,但现在她的志向开始松动,她想做一点造福人类的工作,不用太高大上,而要实实在在。

正好此时,她的哥哥威廉.辛顿给她来信,介绍了中国的情况。威廉在1937年前往中国,是个中国通,琼的同学兼爱人欧文.恩格斯特也决意前往中国,琼决定跟随他的脚步。

威廉.辛顿的中文名叫韩丁,他长期在中国西部活动,寻找中国共产党的足迹。

韩丁是美国记者斯诺的粉丝,斯诺的《西行漫记》是韩丁的精神指引。韩丁在延安见过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因为他学习过农业,所以被留在延安搞建设。

韩丁给在美国的家人朋友写信,琼的爱人欧文得到信后也非常兴奋,他本身就是亲东方的知识分子。1946年,欧文随之来到中国,也在延安活动。

在他们的影响下,两年后,琼也辞掉了在美国的工作,前往中国寻找哥哥和爱人。

琼的家人非常反对她这样做,因为核物理研究员的工作属于美国科研精英,对整个家族的影响都很大,能关照后代们的人生。

但琼非常坚决,她要奔向自己想过的人生,于是毅然和家人诀别。

1948年,琼来到中国,先在上海落脚,这时她给自己起名为“寒春”。1949年,寒春和爱人欧文在延安结婚,欧文的中文名叫“阳早”,两人从此就长住在中国。

【二】中国的红星,让寒春奉献一生

寒春是核物理学家,这在当时的全世界都是紧俏人才。二战结束后,欧洲的核物理学家被美苏瓜分,各国本土的核物理学家,更是被当做战略资源保护。

寒春有研究核武器的经验,她本可以在中国的核武研究里出力。但寒春拒绝继续制造杀人的武器,她决定和哥哥韩丁,丈夫阳早一起搞农业,主要是畜牧方面。

中国农业当时非常落后,技术、设备都落后国外,寒春等三人决定在畜牧养殖上入手,帮助中国发展牛羊现代化养殖。

中国政府最大程度地尊重寒春的意见,她和阳早带着几十头欧洲奶牛,来到中国内蒙的大牧场,进行奶牛繁殖育种。

1952年,“亚太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亚洲和大洋洲、美洲的和平人士一起开会,讨论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朝鲜和韩国的分裂,以及各国最关注的核问题。

寒春代表科学家在会上做了演讲,呼吁限制核武器,和平利用核能。

全世界的报纸都报道了亚太和平会议的盛况,寒春的演讲更在美国引起热议。

因为她离开美国时,使用的是学术邀请签证,但寒春却长住在了社会主义中国。美国人便污蔑寒春是“间谍”,说她把美国的核武器资料带到了中国。

“美国叛逃科学家帮助红色中国制造核武器”,这一新闻成为美国的头条。

一时间,各种记者堵在寒春在芝加哥的住宅门口,骚扰她的家人。美国政府更把寒春当成叛徒,宣布两人违法,彻底堵上了她和丈夫回家的路。

事发之后,阳早劝她死了回家的心,不如就留在中国,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实现价值。

不久后,寒春和阳早的养牛事业蒸蒸日上,50年代中期,他们的牛场有几千头牛,放牧的地点也从内蒙来到西安,这里的环境要更舒适。

除了养牛,寒春和阳早还养过鸭子,养过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60年代,因为北京方面需要翻译人才,阳早和寒春被调到北京负责翻译文献和文学作品,一干就是好几年。

北京的条件远好于农场,寒春当时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住在分的宿舍里,吃食堂,不用风吹日晒。但阳早和寒春还是心系自己的养牛事业,频繁申请回到西部。

最终在60年代后期,寒春的家庭回到西安继续放牧,和当地的牧场农民一起养牛。

在深耕大西北的几十年里,寒春夫妇曾发明了自动铡草机、“鱼骨”挤奶器,还有一批牧场、牛棚管理方式,大大促进了中国大型牧场的发展。

【三】一个“国际主义者”,是她的墓志铭

寒春夫妇是美国人,喝牛奶、吃牛肉长大,但两人长住中国后融入了中国的生活,完全和中国人生活在一起,啃窝头、喝稀饭,不搞特殊。

在60年的生活里,夫妇两人都吃中餐,过中国节日,说一口地道的,带点地方特色的中文。寒春和阳早在牧场的房子就是牧民的木屋——只有一个房间,里面放着床,没有其他生活设施。

他们几乎无法洗澡,甚至连厕所都是露天的,但夫妻两人从不抱怨。

生了孩子后,寒春没有坐月子,直接投入工作。孩子稍大一点后就被送去托儿所,和中国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学习中文。

丈夫阳早则是畜牧专业的大学生,他在工作中很重视奶牛的育种。

当时中国引进了欧洲奶牛,但要保持奶牛的身体素质和奶产量,就需要不断增加种群的数量和质量。

阳早和寒春夫妇精挑细选种牛,给奶牛建立起了家谱,用十几年的时间养出平均产奶量超过5吨的优质奶牛群。

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寒春作为中国畜牧业的领头人,和丈夫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远赴美国考察。

寒春回到阔别几十年的“祖国”,却没有到处走亲访友,也没有产生留在美国享受的想法。她带着队伍到处访问牧场,拜访商人,还去各大学请教专家。

虽然中国政府给了访问团充足的经费,但是寒春能省则省,宁愿在华人家里打地铺,也不愿意去住酒店。寒春觉得中国当时还很穷,外汇尤其稀缺,为了国家,应该能省则省。

最后,寒春从美国学习了先进经验,还购买了资料带回国内,然后和丈夫一头扎进资料堆里,一边学习,一边翻译。靠着寒春带来的资料,中国畜牧事业在20世纪后期有了较大发展。

20世纪末,寒春夫妇已经步入晚年,但两人仍然住在牧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两位专家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多次表示让他们退休,在北京居住,享受专家待遇。

但寒春和阳早夫妇拒绝了,他们一辈子生活在牧场,不看到牛群,心里不会踏实。

2003年,阳早在北京去世,寒春一下老了很多,她身体不如以往,终于离开了牧场。2006年,中国农机院给寒春颁发特别贡献奖章,感谢她一生对于中国农机事业的贡献。

2009年,阳早和寒春夫妇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但此时寒春已经生病,长期卧床。2010年6月8日,寒春在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9岁。

寒春和阳早都是美国的社会主义者,心怀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想来到中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中国政府评价寒春为“国际主义者”,寒春生前也说过,希望这个词语能是自己的墓志铭。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83岁的美国女原子弹专家在中国养牛57年》,佚名

2.《美丽人生——记阳早、寒春的养牛情结》,晓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