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落后的印度为什么在航天领域却取得了不少显著成绩

小雪爱王者 2022-12-10 17:57:49

可能很多人提起印度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污秽肮脏的露天厕所、充满牛粪味的大街小巷、污染严重的恒河水、拥挤不堪的火车......虽说印度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超越法国跃居世界第六位,但超过8亿印度人每天生活费还不到2美元。在世界经济论坛对148个国家基础设施进行的排名中印度名列第85位。经济体量庞大的印度在人均收入、基础设施、工业化水平等方方面面都乏善可陈。

上世纪70年代印度开始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可花了35亿美元和24年时间研制出来的阿琼坦克根本无法满足部队的需要,结果最终制造出来的30辆坦克只能被当做训练坦克来使用。1983年印度启动了“光辉”战斗机研制计划。这使印度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从零开始研制战斗机的国家之一。可印度的人才基础和工业基础实在是过于贫乏。印度的“光辉”战斗机在经过30年的发展后直到2013年才初步形成战斗力。

2002年初印度海军开始国产航母的自建计划。所谓的印度国产航母却是由法国设计蓝图,部分设计由意大利完成,相控阵雷达来自以色列,舰载机来自俄罗斯。印度的其它舰艇也基本都是各国零部件的组装结合。本来计划在2008年前后建成的印度自称的第一艘国产航母直到2006年11月才正式开始启动建造工作,2009年2月28日才举行龙骨安装仪式。这样的效率恐怕普天之下也就印度一家吧?

印度这样一个基础设施落后、整体工业实力不强的国家却在软件、航天等领域有着强劲的实力。如今印度在软件外包行业方面已占据了全球市场2/3左右的份额。除了软件之外航天领域也是印度的一大强项。1963年印度建成了第一个火箭发射台并发射了第一枚探空火箭。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5年后印度也紧随其后发射了第一颗自制卫星。1980年7月18日印度第一次用自制的运载火箭从本国的发射场发射卫星成功。

印度由此成为继美、苏、法、日、中之后世界上第6个具有独立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2004年9月印度的第二代“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将一颗1.95吨的教育卫星送入地球上空3.6万公里的轨道。这使印度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六个具备使用超低温发动机发射对地同步卫星能力的国家。2007年我国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第二年印度就发射了自己的月球探测卫星“月球初航1号”。

目前印度航天的整体实力与日本有得一拼。印度航天的实力在整个亚洲仅次于中国,即使在全世界也能排在第五六位的水平。印度航天甚至在有些方面已超越了中国:印度第一颗遥感卫星发射于1988年,而中国在1999年才发射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在遥感卫星的发射时间上印度的确领先于中国,但中国在运载火箭技术上却领先印度不少。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六家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印度的导航系统只是区域导航系统,因此没法和中国的北斗系统这种全球覆盖系统比。这也证明中国航天的整体水平强于印度。不过全世界毕竟只有六家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而印度能跻身其中本身就是实力的证明。目前印度正努力成为第四个实现登月的国家:在2019年的“月船2号”失败后印度又在2020年1月1日启动“月船3号”计划。“月球3号”计划的目标是使印度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与中国之后第四个登陆月球的国家。

2014年9月24日印度火星轨道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印度由此成为全球首个第一次尝试便成功入轨的国家,同时这也使印度得以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盟之后又一个进行火星探测的国际主体。印度单纯就火星探测方面而言目前居于亚洲第一的位置,中国和日本尚处于赶超当中。印度的火星探测项目仅花费7400万美元。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省钱的火星探测项目。印度在火星探测项目上的花费甚至比拍一部好莱坞电影都便宜。

整体落后的印度为什么偏偏在航天领域表现如此突出呢?这里首先需要说明航天本就是只有大国才能玩得转的游戏。当今世界能在航天领域有所建树的国家无非不过就是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而已。即使是法、德等欧洲科技发达国家也要依靠欧盟的整体实力来发展航天。加拿大、韩国等国目前也制订了自己的航天计划。至于剩下的近200个国家连涉足这块儿的计划都没有。

航天计划动辄就是几百亿美元的投入。这样大的成本是小国根本无法负担的。严格来讲航天技术与人均收入关系不大,而与国家经济总量的关系会相对更大一些。像荷兰、瑞士、新加坡、卡塔尔这些国家无论人均收入有多高也负担不起航天事业的庞大开支。印度经济从人均收入来看确实很落后,但如果从经济总量来看确实足够庞大。2021年印度2.95万亿美元的GDP总量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六位。

印度的经济体量使其可以在航天领域持续投入。印度独立建国以来也确实把航空航天作为重点投入领域。航天业作为一个烧钱的产业在短期内看不到任何盈利的可能性。发展航天事业如果只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划算的,因此只有那些具备大国雄心的国家才有大力发展这一事业。当年的中国就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靠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顽强精神发展起自己的航天事业。

印度同样也是一个有大国雄心的国家。印度独立后的开国总理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说过:“印度以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是不能吸引我的,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在尼赫鲁的设想中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大国,而继美、苏之后能真正登顶世界强国的只有中国和印度。

印度之后的历届政府几乎全都继承了尼赫鲁的“天定大国”论。一直以大国自居的印度始终不遗余力在航天业上加大投入。早在1962年印度就成立了国家空间研究委员会这个专门的航天机构。印度发展航天事业的客观条件远比中国要好:中国当年发展两弹一星是处于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的状态,而且原本支持中国的苏联老大哥后来也撤走了专家,所以中国的航天事业是靠着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

印度独立建国后就学习苏联模式重点发展航天业。印度航天在起步阶段很大程度上是在苏联的援建下发展起来的:1975年4月19日印度第一颗自制卫星就是从苏联的火箭发射场发射成功的。印度的巴斯卡拉和巴斯卡拉2号两枚探测卫星也是在苏联的协助下发射的。冷战时期的印度就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左右逢源。冷战结束后印度仍继续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左右横跳长袖善舞。

1993年签署的《印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中就包含有两国在航天等领域的合作。2002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后两国陆续签署了涉及经贸、科技、能源和空间技术合作的一系列协定。2004年印度又与美国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后续步骤》:美国许诺将在民用核能、空间项目和高科技转让领域扩大与印度的战略合作。由此可见印度在航天领域一直与美、俄等国存在合作关系。

0 阅读:8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