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是绝望的哭喊,还是生的希望? 有时,仅仅是几秒钟,就能决定一个家庭的命运。
家有喜事?13岁男孩的“成人礼”
2024年12月19日晚上9点51分,一个13岁的男孩独自在家,面对着母亲即将临盆的紧急情况,他的小手颤抖地拨打了120。电话那头,是福州120调度中心95后接线员陈朝顺,一个拥有五年经验的“老兵”。 时间紧迫,每一秒都如同与死神赛跑。 陈朝顺没有一丝慌乱,他沉着冷静地引导着这个懵懂的男孩,一步步完成接生的过程。 用口罩带代替绳子结扎脐带,这画面让人既揪心又感动。 这个13岁的男孩,在电话的指导下,完成了许多成年人都难以想象的任务,他用自己的勇敢和冷静,守护住了母亲和弟弟的生命。 这或许是他人生中刻骨铭心的“成人礼”,但同时,也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13岁的孩子,为何要承担如此沉重的责任? 这背后,是家庭的缺失,还是社会保障的不足?
意外来临,4分钟的逆转
几乎在同一时间,福州120调度中心又接到了另一个紧急求助电话。一个16天大的女婴呛奶窒息,已经昏迷,没有呼吸。 电话那头,是父母绝望的哭喊,是新生儿微弱的生命迹象正在逐渐消失。 接线员李如涛,用他沉稳的声音,指导着婴儿的父母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四分钟,对于一个窒息的婴儿来说,如同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但李如涛的冷静和专业,最终创造了一个奇迹。 婴儿恢复了呼吸,生命之火重新燃起。 这四分钟的电话指导,是生命的接力棒,是希望的传递。
他们,是城市的守护神
陈朝顺和李如涛,只是福州120调度中心众多接线员中的两位。他们每天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 他们如同城市的守护神,在电话那头,与死神抢夺时间,与绝望抗争。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两个简单的案例,更是对120调度员这个职业的最佳诠释,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他们无声地守护着我们,而我们却很少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生命的重量,你我共担
这两个案例,不仅仅是关于生命奇迹的故事,更是对我们社会保障体系、家庭教育等等的一记警钟。一个13岁的孩子需要独自应对母亲临盆,一个新生儿需要父母在电话指导下进行抢救,这背后折射出哪些问题? 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更多家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应对紧急情况?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让我们为这些守护生命的英雄们点赞,也让我们共同思考,如何让这样的奇迹不再那么艰难。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