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神剧背后的真相:揭秘日军单兵装备的真正实力

兜兜爱读书 2025-01-30 21:20:24

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在一片广袤的草原上,一名英姿飒爽的女战士,手握长弓,面对20多名日军和伪军的包围,毫不畏惧。瞬间,箭矢如雨,两分钟内,近一个排的日本兵纷纷倒下。这场景,你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没错,这就是那部曾经红极一时的抗日剧《箭在弦上》,被网友们调侃为“小宇宙爆发式”的爱国神剧。不过,假如这部剧能穿越回70多年前,让当时的国人观看,恐怕会引发更大的震撼。

《箭在弦上》剧照

因为,真实的日军战斗力,远比剧中的表现更加顽强难对付。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当年侵华日军陆军士兵所配备的枪支弹药的真实情况,时刻提醒自己,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时间回溯到1930年的日本熊本县,新兵村上刚踏入军营,就因枪法不准挨了上等兵一耳光。日本地狭人多,资源匮乏,连捡破烂的老头都要漂洋过海去美国、欧洲捡废旧钢铁,运回国内回炉造武器。这种艰苦条件下,日本士兵的射击训练却异常严苛。

对于300米的伏击靶标,日本士兵不仅要确保5发子弹全部命中,而且其中至少3发要集中在拳头大小的区域内。接下来是限时射击训练,起初要求4秒内击中目标,后来时间被缩短至2秒。

最后,士兵们还需在戴上防毒面具快跑30米后,立即进行限时射击。这种训练标准,实在令人惊叹。这样的士兵,其技能几乎可与他国军队的狙击手相媲美。

日军单兵的战斗力,关键在于一个“准”字。虽然冲锋枪射速快,但由于装备成本高昂,难以全面配备,因此只能使用单发的“三八大盖”步枪作为替代。

三八式步枪,名气大得很,不仅因为量产时间长(1905年起生产),更因为它的个头。这枪全长1.275米,仅比日本兵矮20多厘米。日军入伍身高要求最初为1.55米,1940年后降到1.45米。士兵出行时,得枪口朝上靠在肩上,真是“个头不高,枪管补上”。

三八大盖作为一战时的武器装备,到了二战,跟美国的汤普森、苏联的波波沙等冲锋枪一比,简直就是老古董。日军也曾尝试生产百式冲锋枪,但因原料缺乏,最终仅量产1万支。

于是,九九式狙击步枪登场,最大特征就是装备了2.5倍或4倍的瞄准镜,子弹也升级到了7.7毫米,比三八式的6.5毫米还要大。

提起日本兵的狡猾狠毒,战场上谁人不晓?他们躲在草丛里,突然间一梭子子弹扫射过来,瞬间就能撂倒几个人。这种阴险的战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手中的“歪把子”和“拐把子”机枪。

机枪,原本是为了提升火力而设计,但“歪把子”机枪却是个例外,一个弹夹居然只有5发子弹,真是与众不同。歪把子机枪,又称十一年式机枪,从1932年生产到1941年停产,总共制造了29000挺。虽然其总供弹量可达30发,却需要分装到6个弹夹里,这设计就明摆着告诉射手:要省子弹!

歪把子机枪

日本侵占东北后,歪把子的继任者“拐把子”登场,大名九六式轻机枪。1936年起,拐把子机枪开始量产,子弹尺寸也升级到了7.7毫米,并最终升级为九九式轻机枪,弹容量为30发。

拐把子机枪

这两种枪共生产了9.4万挺,广泛使用于日军各部队。日军一个班13人,就配备一挺轻机枪;一个排3挺;一个团更是高达81挺。当然,还有著名的九二式重机枪。

九二式重机枪,从1922年诞生到1952年退役,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最后在我志愿军中退役,堪称“流水的部队铁打的‘鸡枪’”。九二式外形颇有几分“斗鸡”雄姿,加上在60秒内发射500发子弹时产生的“咯咯咯”叫声,成为上个世纪40年代最贵的“鸡”。

九二式重机枪

1940年,九二式重机枪造价为2175日元/挺,相当于军曹(班长)6年的工资。这么贵,自然被日军当成宝贝供起来,一个排才配备一挺九二式,另外还要配备2-4门“小钢炮”。

小钢炮,学名九四式迫击炮以及升级版九七式迫击炮,是抗日剧中的常客。“鬼子上来了,快撤退!”说完这句经典台词,往往就会看到日本兵支起三脚架式的小钢炮,向里面装弹,炸向我方。

九四式迫击炮,总重达到318斤,跟“相扑”运动员无异。日本兵背着它出行,简直是欲哭无泪。1939年,弟弟版小钢炮减肥成功——九七式迫击炮诞生。九七式只有134斤,分成3个盒子组装,成为日本陆军的主要装备,有效射程达到2.85公里。然而,生产不足600门后,日本眼看着就要战败了。

1945年的日本,可谓是全民皆兵,全屋皆武器。著名的陶制四式手榴弹出现了。原因很简单,这东西是陶器,日本那时连铁都没了。联想起当年的士兵标配——九七式手榴弹,真是天壤之别。

九七式手榴弹在1937年装备部队到二战结束,见证了日军从嚣张到瘪茄子的全过程,共生产了790万颗,重约9两(445克),从拉弦到爆炸4-5秒,是日军士兵后期自杀式攻击美军坦克的利器。

陶制四式手榴弹

说到自杀式攻击,1945年,一些日军军官也玩起了自杀,但他们更要面子。不过,要是拿南部十四式手枪,那可能就是来凑热闹的。因为用这枪自杀,完全靠运气。在武器史上,南部十四式手枪号称二战中最差手枪之一,中文叫法“王八盒子”。

总共生产了28万支,仅是三八大盖的零头。它名声在外,源于质量烂得出奇。王八盒子装弹8发,有效射程50米。“距离一远就乱飞,厚一点的木板门都打不透,我八路军缴获后,大多不使用。”

更可怕的是,王八盒子任性得很,你不想开枪时,它却会帮你自杀。“由于小口径扳机圈不便,容易走火。”而在面对敌人时,王八盒子全凭心情,撞针容易折断,子弹射不出。

王八盒子

买枪时,还会附送撞针一根。当然,最佳方案是不装子弹当成摆设,绝对是一把“善良之枪”。就这质量,白送都成问题。让人买,自然是检验军官的忠诚度了。要知道,日本军官直到1943年,仍需个人购买自己的武器。

除了王八盒子,就属九四式半自动手枪、勃朗宁M1910、毛瑟M1910的知名度高了。九四式装弹6发,用于自卫,免费发给飞行员、坦克兵等技术兵种;勃朗宁是美国货,装弹9发,国人称之为“花口撸子”;毛瑟则是德国手枪,装弹8发。

日军军官的手枪多达N种,除了个别死心眼买日货外,大多选欧美手枪。“日本手枪不仅体积庞大而且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日本军工水平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

到了1945年8月,这一切都已不再重要。日本军国主义的末日到了,他们偿还血债的时候到了。就连一把用来剖腹的武士刀,也需要上交到那场战争的胜利者——中国人民手中。历史不会忘记,我们更不能忘记。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砥砺前行!#历史冷知识#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

16 阅读:5416
评论列表
  • 2025-01-31 01:01

    三百米4秒五发全部命中 高要求2秒? 这牛皮吹的

    玩意 回复:
    我也不信,栓动步枪拉一次栓枪口不动我才不信。还4秒打完5发子弹。而且还击中300米的拳头大目标。[呲牙笑]
    敖吒 回复:
    小编不知道300米多远。拉栓步枪机瞄50米外拳头就没有准星大了。
  • 2025-04-13 02:44

    南部十四式手枪机械故障率高尤其是击针易断,故用户要带备用击针以便随时更换。在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除了日军士兵外,中国各地的抗日游击队也有缴获使用。由于十四年式手枪的枪套形状像乌龟而被中国人称为“王八盒子”,又由于外形类似鸡腿而被称作“鸡腿盒子”或“鸡腿撸子”。 弹匣卡笋也有问题。从外形看,南部十四式手枪的弹匣卡笋和卢格手枪的弹匣卡笋差不多,但后者的弹匣卡笋和握把护板在一个平面上,而南部十四式手枪的却有点向前坡下。 而就是这一点点差异,导致了南部十四式手枪的弹匣卡笋容易误操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设计了弹匣防落簧,以防弹匣脱落。结果却是,使用者无法单手更换弹匣,必须手动拔出弹匣。 南部十四式手枪其实没有空仓挂机,它所谓的“空仓挂机”只能提升“子弹耗尽”。而南部十四式手枪的子弹也很坑爹,连厚门板都打不穿。

  • 2025-01-31 18:38

    300米的伏击靶标,日本士兵不仅要确保5发子弹全部命中,而且其中至少3发要集中在拳头大小的区域内。接下来是限时射击训练,起初要求4秒内击中目标,后来时间被缩短至2秒。 这个训练水平比现代的我军还高

    僵尸世界大战 回复:
    三八大盖能射一千多米
  • 2025-04-13 02:41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采用气动式设计,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x50毫米步枪子弹以及标准的五发弹夹,使用双脚架,与其它日本步兵手持枪械相同可以插上刺刀作为近战锐器运用。 十一年式轻机枪最为独特的特征是使用弹斗供弹原理,在1920年代各国机枪主流进弹设计不外乎弹夹、弹带、弹链、保弹板等单独供弹方式,十一年式机枪为了和步枪共用供弹后勤规格设计了称为“压弹机”(装填架)的弹斗。 在手动枪机步枪时代,步枪弹舱是利用弹夹条固定子弹。十一年式的开放式弹斗可以容纳六个三八式步枪配备的五发装弹夹条(30发),弹斗上方的盖子向下施加压力使最底层弹夹打完后弹夹条自压弹机底部排除,叠在上面弹夹会因为重力下降进入输弹位置。弹斗底部的推弹装置将弹夹中的枪弹推向给弹口推弹入膛,依次反复。

  • 2025-04-13 02:43

    九九式轻机枪的设计基本上与九六式轻机枪相同,并可以共用一些零件。不过,它取消了油泵,并拥有较好的抛壳机制,使其可靠度超越以往的轻机枪。 早期版本在枪托处有一支单脚架,以及可旋上枪口触螺纹的避火罩。装在顶端的弯曲盒状可卸式弹匣可以容纳30发子弹,而有侧翼的枪管可以快速更换以避免过热。 九九式有刀锋型前准星与叶片型后准星,并有200到1500米的刻度以及风偏调整,枪的右侧可以接上一支2.5倍、10度视野的望远瞄准镜。 这些瞄准镜往往配发给单位中枪法最好的军人,使这些机枪有时被当作狙击步枪使用。一只标准的步兵刺刀可被接在枪管下的气动机制上,不过由于此枪相当重,而且刀锋在装上枪口时往往被避火罩挡住,在战场上这项功能被证实为不实际。 据兵器工业档案,此外兵工署在战后要求捷克式改进时就提出了要改成99式的直立表尺,此外99式还有个当时很先进的功能,弹匣能提供余量显示。

  • 2025-03-01 13:41

    300多斤的迫击炮

  • 2025-04-13 02:42

    九六式轻机枪由于在建造上采用了以法国制的哈奇开斯轻机枪为基础的气冷式、气动式设计,几乎可以说与十一式轻机枪相同。虽然较强大的7.7x58毫米有坂子弹已经被采纳并开始送往前线使用,但九六式轻机枪仍然与十一式轻机枪一样,采用三八式步枪的6.5x50毫米有坂步枪子弹。 与十一年式轻机枪最大的差异在于装在上方,容纳30发子弹的曲型可卸式盒状弹匣。这设计些许增加了可靠性,也减轻了此枪的重量。其拥有侧翼的枪管也可以快速替换,以避免过热。九六式拥有刀锋状前准星以及叶片状后准星,上有200米到1500米的刻度以及风向修正,在枪的右侧可安装一支有10度角视野的2.5倍放大望远瞄准镜。 九六式有着装在下的折叠式两脚架,也可以在枪管下的气动装置接上标准的步兵刺刀。此枪只能全自动射击,不过也可经由短暂地扣动扳机而发射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