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场超市圈的"现场翻车"
2025年4月,中国超市周活动现场上演了火药味十足的一幕——永辉高管正滔滔不绝讲着"调改经验",台下突然冲上来个光头大汉,抢过话筒就开怼:"一个月赚两百万,咋不给员工涨工资?"
这位"砸场子"的,正是河南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他当着全国商超同行的面,把永辉超市的遮羞布撕了个干净。这场冲突不仅暴露了传统零售业的顽疾,更揭开了中国超市行业转型的深层矛盾。

一、调改店月赚200万的"财富密码",为何员工分不到羹?
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经过胖东来团队调改后,月利润飙升到200万元。但于东来算了一笔扎心账:
- 企业算盘:一年净赚2400万,填补其他亏损部门
- 员工现状:月薪仅2600元,不及胖东来员工的三分之一
- 于氏怒怼:"赚了钱先想股东、高管,员工的饭碗就活该端着破碗?"
这就像饭店后厨炖着肉,前厅跑堂的却只能闻味儿。永辉嘴上喊着"学习胖东来",却把最核心的分配制度当耳旁风。

二、胖东来的"另类"成功学:钱散人聚的生意经
对比永辉的抠搜,胖东来2025年前两月的数据亮瞎眼:
- 普通员工:月均9886元(税后)
- 店长:7.8万元高薪
- 休假福利:40天带薪年假,比公务员还滋润
于东来的逻辑很简单:"钱分到位,鬼都能推磨!" 他帮扶的步步高超市,给员工涨到5000元月薪后,日均销售额从15万暴涨到130万。这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饿着肚子的员工,哪有力气服务顾客?

三、零售业的"照妖镜":于东来撕开的行业伤疤
1. 资本家的遮羞布
"二三线城市超市员工月薪不到4000,这种企业早该关门!" 于东来这话戳中了行业痛点。传统商超一边哭穷说被电商挤压,一边把员工当廉价耗材。
2. 虚假调改的现形记
永辉调改47家门店,引入胖东来的网红大月饼、熟食等爆品,但于东来直指要害:"只学摆货架不涨工资,这就是作秀!" 就像给毛坯房刷层漆,地基都没打牢。
3. 打工人的尊严之战
当永辉员工在为一斤猪肉差价和顾客扯皮时,胖东来员工正用专业知识帮顾客挑牛排。收入差距背后,是职业尊严的天壤之别。

四、钱该往哪流?一场关于分配的革命
于东来开出的药方直击本质:
- 利润分配:拿出60%-70%利润当奖金
- 生存逻辑:"调改店一年挣200万就行,贪多嚼不烂"
- 行业洗牌:"月薪4000是底线,做不到就关门"
这相当于给企业换了颗"人心"。就像种地不能光顾着收庄稼,得先给土地施肥。永辉深圳调改店给员工涨到6000元月薪后,客流量直接翻倍,印证了"高薪驱动高效益"的闭环逻辑。

五、超市行业的未来:要"活下来"更要"活出人样"
于东来的"造反"给行业敲响警钟:
1. 从压榨到共赢
停止把员工当成本,而是看作资产。就像胖东来员工敢把临期食品直接下架,这份底气来自企业给的尊严。
2. 从规模到质量
永辉曾三年关店400家,盲目扩张的苦果已经显现。胖东来固守河南却能年入70亿,证明"做精比做大"更重要。
3. 从模仿到创新
学胖东来不能光抄作业,得懂解题思路。就像永辉引入胖东来供应商时,人家连差价都不赚,这才是真帮扶。
结语:超市不是印钞机,员工才是真金主
这场"现场翻车"事件,本质上是中国零售业新旧思维的碰撞。当于东来质问"钱去哪了"时,他真正拷问的是企业的良心。
超市行业想要破局,得明白一个理:货架上的商品会过期,员工的热情会耗尽,唯有把"人"放在第一位,才能把死棋走活。正如网友神评:"于东来撕开的不是PPT,而是资本家不敢承认的真相——没有人的尊严,哪来商业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