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记录了黄旭华黄老和袁隆平袁爷爷的罕见同框,当我们再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还是忍不住泪目。他们,一个“杂交水稻之父”,一个“中国核潜艇之父”。如今,那个不让我们挨打的爷爷,去见那个不让我们挨饿的爷爷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于2月6日20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他仅凭一把算盘,一个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三十年隐姓埋名不回家,潜心研造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他曾经说过: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在他隐姓埋名潜心研究核潜艇的30年里,他的父母,曾多次写信问他,究竟在北京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而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黄老一直闭口不谈,甚至慢慢的,他与父母亲人的关系都淡化了。直至1987年,在上海文化月刊,一篇文章的发表,叫《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我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家人才明白黄老肩负着国家重任。
直到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在上海文化月刊发表,黄旭华院士的父母才知道儿子的工作内容。文章比较详细的记录了,作为我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历程,此前的几十年间,黄老的父母多次写信,问起儿子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内容。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黄老只能避而不谈,时间久了,甚至感情都疏落了。
黄旭华黄老将这份月刊寄给母亲,但整篇文章都直提到黄总设计师,并有提到黄旭华院士的实名,知道母亲在文章中看到,黄总设计师的夫人李世英的名字,黄母才明白文章中的黄总设计师,正是自己30年都没有回过家的儿子。黄母老泪纵横,将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在此之前黄老的弟妹们,甚至误解黄老已经不要这个家了,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之情,黄母也偶有怨言。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而黄老,他如同潜伏于深海中的核潜艇,“深潜”一辈子,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
去了一趟北京就再也没有回来?人间蒸发30年,他成了家族中的不孝子,甚至父亲去世都没有回来。可正是他,潜伏30年,研造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他就是让我们不再挨打的,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黄旭华黄院士。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汕尾,幼年立志学医悬壶济世,长大后亲眼目睹日寇欺凌国人惨状后,果断放弃学医救国的想法。他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转身投入造船研究保卫国家。
1958年,美国抛出狂言说,如果三战爆发,他们仍有将对方一同陪葬的绝密武器,那就是核潜艇。而此时我国正面临与苏联老大哥闹掰,撤走了所有专家,带走了所有资料。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黄旭华临危受命,任命为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他和其他科研人员封闭在一个荒岛上,隐姓埋名,和所有亲人断绝来往,一消失就是30年。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潜入深海,首次实验就取得成功。从此,我们国家也有了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