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察舌象时,会发现舌苔厚腻,此乃典型的痰湿体质表现。然而,我并未率先为其化痰除湿,而是将祛湿置于最后,最终成功解决了根本问题。
今日先为诸位分享一下这位患者的舌象详情:

其舌色淡,舌苔白厚,此为脾肾阳虚之征;舌边有所澎起,舌面泛红,这表明肝气郁结;舌两边存有齿痕,舌体显得胖大,此乃脾虚湿盛之象。
中医进行调理时,需谨记一句话,当肝郁、脾虚湿重、肾阳虚同时显现,首先应当疏肝,其次温脾肾之阳,最后才是祛湿。
第一步,先运用柴胡疏肝丸来实现疏肝解郁,令气机调畅。
肝郁之后,势必会对脾胃形成克制,致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进而引发痰浊与湿气的产生。
肝肾同源,二者之间乃是相互支持、互为辅助的关系。
第二步,再采用附子理中丸来温补脾肾之阳。
一旦脾肾阳虚,运化功能就会出现异常,必然导致无法有效蒸腾水液,从而致使湿气过度积聚。
第三步,则使用六君子丸来化解痰湿。
痰湿仅仅是表面症状,脾肾亏虚才是根本所在,因此放在最后进行调理。
以上乃是结合中医的四诊做出的辨证用药之法,鉴于每个人的情况各异,还望大家切勿盲目照搬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