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也是对环境的预测(不依赖环境,主动适应),这是因为睡眠有人体内的生物钟起作用。
睡眠作为稳态的调节,其中非常重要的则是睡眠张力;睡眠好比一个弹簧,把它拉的越长,它的回弹力越大。睡眠实际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当你累了需要休息时,自然就从工作紧张状态转至睡眠状态。
生理学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认知心理学认为,梦是在帮助我们进行记忆和认知;有人认为白日梦与创造性有关;脑电图学家认为,梦发生于快速动眼期-REM期,睡眠状态中的浅睡眠状态。
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梦更是一种人性欲望的满足;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成长梦在逐渐减少;成年人的欲望下降,因为更多的欲望在生活中得到了满足,不满足感在下降;成年人的梦,多意味着有不安、有冲突,最后在梦中得以实现,压力解除;梦的减少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
睡眠结构亦随发育进程不断改变;REM期随年龄增长而减少,NREM相反,年龄越大,梦会越来越少。REM期也称快速动眼睡眠,与做梦有关。梦与青春发育有关,REM期与发育有关。
睡眠与衰老、阿茨海默症之间的联系: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中缓慢而稳定的大脑活动,对于大脑清除废物的脑部淋巴系统的功能有帮助。
睡眠与免疫功能:在短期缺乏睡眠人群中,普遍出现了免疫力大幅度下降。
睡眠与血管:人体睡眠状态下会自行分泌一种“睡素”,以帮助进入深度睡眠,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将会产生更多的一氧化氮,能彻底把体内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血脂清除,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五大慢病(心脏病、中风、哮喘、癌症、糖尿病),这些均与睡眠不足有关。不同的生物体有不同的睡眠时间,人类的睡眠时间占人体生命的1/3,人类更多的时间(2/3)是工作和生活。
睡眠时间随成年而逐渐减少,成人睡眠时长为7-8小时;在婴儿时期是睡不醒,而老年人是睡不着;婴儿时期的睡眠是大脑的发育,而老年人的睡不着意味着大脑的发育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