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三星堆更炸裂!江西出土卦画证伪《史记》,韩国学者已连夜赶来

永卓学周易 2025-04-19 03:11:46

历来传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把八卦演化成六十四卦并写了《周易》。

《史记》就说: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司马迁对“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说法深信不疑,却不知道这个说法是战国以后才流行起来的,其实根本就是以讹传讹的传说而已。

司马迁把这个传说记载在《周本纪》里面,说明在西汉时候,当时的学者已经不知道究竟八卦是谁画的,六十四卦究竟起源于何时了。

目前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最晚9000年前的夏代早期,浙江义乌桥头遗址的陶器上已经有了成熟的六十四别卦和八经卦,可以参考本文:

最新重磅!失传9000年的夏朝《连山易》真本找到了!实物竟刻在一组陶器上!

那么,问题来了,浙江最晚在九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八卦和六十四卦,为什么后来却演变出周文王画卦、写《周易》的传说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陕西咸阳市旬邑的西头遗址。

西头遗址是一处泾河流域的商末周初的遗址,部分学者推测与文献记载的“公刘居豳”有关,这里可以说是周人的起源地,是周文王祖先公刘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在西头遗址的斜圳地点(城址内东北部)发现了不少西周早中期的刻文陶器,包括陶器残片上的文字。这些陶文多位于陶器口沿、肩部或底部,采用刻划后烧制的工艺,字形规整,部分符号与甲骨文不能说十分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比如这块陶片上的两个字,哪怕文盲也能认识是“勿又”。

甚至还在一个大墓M90里面发现了一块卜骨,上面刻着甲骨文里的“隹是”二字。

如下图所示:

陕西的西头遗址不但发现了文字,还发现了卦画。

如下图所示,陶片左侧比较模糊看不清刻画的什么文字,右侧则是一组数字卦,从上到下依次是:“八六六七七”——由于陶片的上半部分残破,前面应该还有一个数字我们无法得知。

这个卦是文王画的吗?显然不是。

但是这个数字卦的写法,与商末周初时的数字卦写法完全相同,比如1980年河南安阳殷墟苗圃北地出土的一件商代石器,石器两大面均有使用后留下的清晰磨槽。两大面和一侧有器物使用前刻画的卦象,如下图所示,数字八、七、六的写法与陕西旬邑西头遗址的这个陶片上均一模一样,百分之相同。

那么,陕西旬邑和安阳殷墟的这些文字和卦象是哪里来的呢?

考古发现的铁证表明,这些文字和卦象都来自南方。

抱雪斋已经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最近的直接来源就是江西。

江西吴城遗址和角山窑址,都在陶器上发现了大量和甲骨文一模一样的文字。

而且,角山窑址和吴城遗址的年代均早于河南殷墟,尤其是角山窑址的年代更是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夏朝末期,比殷墟甲骨文年代早了100年到700年!

角山窑址和吴城遗址都发现了和殷墟甲骨文一模一样的“五”字,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同样也不例外,如下图所示,左侧文字就是旬邑西头遗址中的“五”。

下图是吴城遗址的“五”字:

下图是角山窑址的“五”字。

下图是安阳殷墟的“五”字。

不能说十分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你以为仅仅是巧合?

图样图森破!

下图是陕西旬邑西头遗址陶器上的“田”字,也有的专家说是“周”。

下图则是江西吴城遗址的“田”字,一毛一样。

这还没完。

下图是陕西旬邑西头遗址的“尞”字,写成一个六芒星的图案。

下图是江西吴城遗址的“尞”字,一模一样的六芒星图案,刻在一个陶罐上。这个陶罐上一共刻有十二个文字(?没有看到全图,暂时存疑),呈环形排列在它的肩部,有专家释读为“中才材目尞且之上甲”(这才十个字啊专家!)。

下图则是殷墟甲骨文里的“尞”字,一模一样的六芒星图案。

好了,这么多相同的文字应该很能够说明问题了,可是你以为仅仅只是文字相同?

江西吴城,还出土了刻着卦画的陶片!

看下图,这块樟树博物馆里的吴城文化陶片上,左侧赫然是一个完整的《萃》卦卦象!

这个卦象里,阴爻出现了倒“V”形和“--”两种写法,倒“V”形是甲骨文里的六字写法,“--”的写法则与后世的阴爻写法完全相同,抱雪斋认为这应该是个“八”字。

陶片右侧很显然也是一个卦,但是可惜不完整,在此不论。

不过,两卦并列画在一起的做法,与河南安阳的一模一样!

如下图所示:

江西角山窑址也有这样的陶片,指甲盖刻上去的两个三经卦(乾卦),如下图所示:

把数字“八”写成阴爻“--”的做法,起源于浙江。

浙江上山文化的义乌桥头遗址,9000年陶罐上的卦象,正是画着一个六个阴爻组成的“坤”卦,而且很明显,这个卦的右侧也有一个卦!

好了,摆了这么多图,相信读者朋友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总结一下:

八卦、六十四卦和成熟的文字体系在1.1万年以前的浙江上山文化已经成熟,此时仍属于夏朝早期的“连山易”,经过几千年的传播之后,到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代晚期,江西已经全盘接受了上山文化的文字系统和卦象体系,并在此后几百年时间里,大量向陕西和河南输出这种刻有文字和卦象的陶器,使得周人与商人都拥有了这套文字体系和卦象体系。

1 阅读:653
评论列表
  • 2025-04-21 09:48

    三星堆早就辟谣了,属于商同期

  • 2025-04-20 16:15

    永卓一直在宣扬江浙文明,奈何古代中国打架厉害的只是西北和东北的北方人,所以秦汉唐在西北,元明清在东北,西安是西北,北京其实是东北,然后,能打的人一股脑把各地文明拿来综合了,所以很多古书都附会于黄帝名下,演易和周易的,以文王名气最大,文王当时也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加工提炼,伏羲画阴阳鱼也一样,也是在前人基础上更融会贯通而出八卦图,老子道德经里也有很多更古金言。中华文明,西北东北西南东南东南西北八方皆有融汇,天水伏羲,陕甘河南河北的黄帝,东北渤海古国,东南永卓说的江浙,西南三星堆,东山东东夷西羌西戎南蛮北狄,这是八方,九宫中原加工综合,还有青藏高原和大海,还有更东西南北八方的往来,所以19个方面,加上天地,21个因素构成了中华文明,很复杂,博大精深,不只是一个江浙

永卓学周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