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是北方最优良的港口。胶州湾地形湾阔水深、腹大口小,本来就是天然良港;更兼气候温暖,终年不冻。港口经营历史悠久,始建于1892年清朝时期,不是德国人先搞的(德据时期为1897-1914年)。除了海洋条件得天独厚,青岛位置也很独特,在我国南北海岸线之间,毗邻日本和韩国。然而,这样一座世界级大港,很多人认为青岛港相比南方大港,缺一条内河水运,经济腹地不够大,是一大短板。
因此很多人重提胶莱运河,认为应该疏通这条运河,从青岛胶州湾船舶能直线通到渤海,环渤海的船只、山东半岛内部的物资能够便捷达到青岛港,货物周转辐射范围将会大幅扩大。这种想法看似有道理,实际上行不通。胶莱运河是元朝时期挖的。元朝是首次大一统王朝定都在北京,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密集,带来了对江南地区的巨大粮食需求。江南的钱粮运输,漕运决定着古代帝国的兴衰。因此,元朝一方面修新的大运河,另一方面因为大运河淤积,开辟搞海运。海运不用维护航道,运量大,但当时技术水平低,帆船不能离大陆太远,海上风浪大,海盗多,山东半岛顶端礁石多。于是就在半岛西部、最细的部位凿通胶莱运河。后来也是水少、泥沙多,维持不住逐渐荒废。现在已经恢复得和自然河道差不多,又浅又窄,地图上也没再叫“运河”而叫胶莱河。
▲胶莱运河长130多公里,当地南北本来就有两条河,运河把自然河道连在了一起。
但讨论了那么多,现在工程技术很强了,为啥不重新挖这条运河呢?可能综合评估代价很高,作用没那么大。1.缺水。如果只是修复原来的胶莱运河,定位还是一条河,胶莱平原本身用水都困难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都已经要“引黄济青”,哪来的水支持运河?
▲真要耍运河,胶莱平原上水库储存的这点淡水也是毛毛雨
2.成本高。如果定位是一个海峡,像苏伊士运河那样,名字叫运河,实际是挖穿陆地,变成一道海峡,胶东半岛变成真正的岛,这样运量就不成问题了,大轮船也可以走。而陆地上小的运河,层层船闸套着,水量不大,根本过不了大船。水是不缺了,毕竟海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胶莱平原再怎么低矮也有很多地方到几十米的海拔,百多公里长度挖那么深,土石方非常大。
▲世界上最深的运河——希腊科林斯运河,挖下去90多米,长度只有6公里多,山东半岛最细处可是上百公里,挖成海峡不敢想象。苏伊士能挖穿是因为海拔很低。
还不要算挖深涉及到的征地补偿、拆迁成本等,胶莱平原人口和经济密集,不像苏伊士那种鸟不拉屎的沙漠可以随便乱挖。
3.作用没多大?渤海沿岸港口到南方,通过设想的“胶莱海峡”省不了多少距离,多二三百公里对大船来说,成本差别没多大。对比苏伊士这种天选的运河,那是省了绕行非洲好望角——八九千公里航程!同时,设想的“胶莱海峡”两岸城市,货物直接出海,和取道青岛、日照,也不差这么几十百多公里,经济腹地也不大。
4.环境影响大。如果是挖穿半岛,可能造成地下“水脉”中断,淡水流失,干旱加剧,海水渗透,平原盐碱化。而且半岛上河流,以及渤海黄河口一带的泥沙大,如果冲到胶州湾,青岛港泥沙预计也危害较大。青岛港相比天津港,本来成本有一大优势,不需要清淤。其实北方缺乏水运,大家都缺,劣势相对也没那么大,中原人口密集,物产丰富,依靠铁路和港口联运,青岛的优势还是很大,而且山东炼油非常强悍,青岛港铺设了管道,原油到港之后可以管道输送,成本更低。总之,青岛港条件本来已经很好了,要进一步发展,这条运河可能预期收益和代价相比没多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