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以茶代酒”是何意?其典故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历史酿的酒 2023-12-19 11:21:00

在日常用语中,人们会经常使用到成语,例如“以茶代酒”便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在一些宴饮场合中,“以茶代酒”逐渐成为了一种礼节用语,当遇到不胜酒力的宾客时,主方会让其以茶代酒,以表示一种体贴和尊重,同时也会让对方觉得温暖和关怀。

有很多成语的背后,是存在一个典故的,“以茶代酒”也不例外,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晋朝时期的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先来说说故事的主角韦曜,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臣,本名为韦昭,因为陈寿在著《三国志》时,要避开司马昭的名讳,因此将其写成韦曜。韦曜对东吴的奉献颇大,声望颇高,孙权时期,其曾参与编撰《吴书》,而《三国志》等书曾取材于《吴书》。

后世对韦曜的评价颇高,例如陈寿写道:“韦曜笃学好古,博见群籍,有记述之才。”,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则称赞道:“扬雄有前言,韦曜存往牒。”

“以茶代酒”的典故,便发生在韦曜晚年。

话说公元252年,孙权死后,将衣钵传给了最小的儿子孙亮,并且留下了诸葛恪与孙峻两位辅政大臣,诸葛恪便是诸葛亮的侄子。

诸葛恪与孙峻明争暗斗,最终的结果是孙峻联合孙亮,诛杀了诸葛恪,而此时,距离孙权死后仅仅一年。之后便是孙峻专权,孙峻在吴国的嚣张跋扈,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的董卓。

公元256年,虽然恶贯满盈的孙峻终于死了,但是其弟孙綝继续专权,孙綝废了孙亮,另立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孙休为帝,孙休死后,便将帝位传给了他的侄子孙皓。

孙权曾立孙和为太子,后又废了孙和的太子之位,转而立幼子孙亮为太子。而孙皓便是曾经的太子孙和之子。孙和曾经为太子之时,韦曜便是他的老师,因此,韦曜为曾经的太子太傅。

话说孙皓继承皇位之后,起初还兢兢业业,但是后来却荒淫无道。孙皓极爱饮酒,每每设酒宴与群臣共饮,每次酒宴中,与会的人都被倒满整整七升的酒,孙皓令每个人都得把这七升酒给喝完。

而韦曜的酒量,只有两升。因为韦曜是曾经的太子太傅,孙皓起初尊重他,为了避免韦曜难堪,看到韦曜的酒量不行时,孙皓便令人将韦曜的酒偷偷的换成茶,这便是“以茶代酒”这个成语的出处。

见到“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虐公卿,以为笑乐。”的场景,作为老臣的韦曜看不下去,多次谏言孙皓,认为是“外相毁伤,内长尤恨”,久而久之,孙皓便对韦曜感到越来越不满,越来越厌恶,最终将韦曜投入大牢,不久便处死了他。

公元280年,东吴被晋所灭,孙皓投降,晋武帝司马炎曾让孙皓作一首《尔汝歌》,孙皓写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1 阅读: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