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第一个皇后郭女王,是皇后群体中的特殊存在。
不只是名字大胆无忌,更是因为她从一个小妾华丽变身而成为皇后,实在是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
女王其实不是名,而是字,无名而以字闻名,也算是一桩奇事。

更奇的是,郭女王只是曹丕众多妾侍中的一员,而且嫁给曹丕时已年近30岁;他当时已有恩爱妻子、被称作事实上的三国第一美女甄氏。
一辈子默默无闻地做曹丕的小老婆,似乎是她的宿命。但是,郭女王却顺利完成了从小妾到皇后的“三步走”,生动诠释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第一步,她对曹丕是“有用”的曹操在时,曹丕的唯一目标就是成为继承人。
这其间有两个障碍。第一个障碍是丁夫人的养子、嫡长子曹昂。
天佑曹丕的是,曹操在和张绣的对决中,曹昂战死,丁夫人和曹操离婚,曹丕的亲生母亲卞夫人成为正妻,曹丕自动成为嫡长子。
第二个障碍是曹植。曹植是弟弟,原本不是障碍,但是他太聪明,曹操就犹豫着要不要让曹植接班,于是曹植就人为地成了障碍。
曹操一犹豫,曹丕心不自安,曹植也便蠢蠢欲动,双方都在曹操面前极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也都组织了各自的团队展开了或明或暗的斗争。
这个时候,郭女王在曹丕的府上,是个不显山露水的侍妾,甄氏正和曹丕情到浓处,自己也善良、本分,生育一子一女,管理着郭女王等一众侍妾,孝敬曹操和卞夫人这对公婆,是大家眼中标准的贤妻良母。
在曹丕和甄氏男主外女主外的夫妻格局中,他争夺继承人大位的团队成员主要是朝中的文武大臣,甄氏和郭女王自然地排除在外,但是郭女王不知是主动还是被动地进入团队之中。
郭女王年纪大,而且比曹丕大,已年近30岁的身姿,大约引不起曹丕太大的兴趣和性趣。但是,曹丕可能有恋姐或恋母情结,而这正好给了郭女王机会。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卞夫人对曹丕似乎不冷不热,在曹丕曹植争夺大位的过程中,她也一直对两个儿子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
甚至于在曹丕终于成为魏王太子时,也没有表现出欣喜,只是淡淡地说,这只是因为他是嫡长子罢了。

从母亲那里得不到的情绪价值,郭女王应该给了,如此这般,曹丕去见郭女王的机会便多了起来,除了男女之间的卿卿我我,曹丕在心烦意乱、意乱情迷之际,可能还会说说夺嫡的烦恼。
在甄氏那里,曹丕可能也说过,可是甄氏大约有的是沉默,她的原则是男人的事女人不要管。
但是郭女王不一样,她会给曹丕分析情况、提出建议、出出主意,而且可能还在理,可能还管用。
《三国志》中这样写道:(郭女王)“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意思是郭女王有谋略,时常给曹丕出谋划策,曹丕成为接班人,她想了很多办法,做出了很大贡献。
这是郭女王和甄氏的差异化竞争。甄氏和曹丕只是你侬我侬的平常夫妻,而郭女王和曹丕却是能成大事的帝王皇后。
曹丕不是也不想只是寻常男人,而是怀揣着建魏代汉的勃勃野心。在这漫长而艰巨的血雨腥风的斗争中,甄氏的作用不大,郭女王却是真的有用,她不但是此巾帼胜过彼巾帼,而且是巾帼不让须眉。
有用,是职场站稳脚跟、击败对手的基础。第一步,郭女王胜了甄氏。
第二步,她对甄氏是“有毒”的郭女王可能一开始也就想帮帮自己的老公,他好她便好,这是朴素的道理。
后来慢慢在实战中看到自己的作用,又联想自己出生时的所谓天生异象和相士“贵不可言”的预言,以及“女王”的字号,也便慢慢滋生了一些想法。
甄氏可以是正妻,郭女王怎么就不可以呢?
可是只要甄氏是正妻,她郭女王就不行。
所以,她一方面要持续得到曹丕的宠爱和信任,只要曹丕爱她、用她,她就有机会。
另一方面,她要扫清甄氏这个障碍。

曹丕容易搞定。郭女王已然是曹丕的智囊高参,时时跟随在曹丕身边。曹丕成为魏朝开国皇帝时,自然而然地带着郭女王去了都城洛阳,而甄氏也自然而然地留在了此前魏国封地的都城邺城。
距离不产生美,而是导致生疏。
甄氏是普通女子,她不懂权谋,她也不善于宫斗,甚至也不善于拢住老公的心。
普通女子在被老公冷落、老公移情别恋时的举动,是发发牢骚、说说怨言。甄氏也是如此。
甄氏和普通女子不同的是,她读过书,是个小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的一个弱点就是嘴上说了不过瘾,还要写在纸上、传在他人。
她写了一首《塘上行》的闺怨诗,是哀哀戚戚的撒娇、诉苦,说以前我们恩恩爱爱,现在我冷冷清清,你真是好狠心啊!你看上的那些货色,那么容易得手,她们都是因为贱啊!

史书上说,曹丕收到这首诗后,不但没有愧疚之心,也没有念及夫妻感情,竟然赐给甄氏一杯毒酒,让她就此香消玉殒、魂归极乐。
曹丕怒而痛下杀手,从常理是难以理解的。一首寻常诗、一封平淡书,就要了美丽贤惠、给自己生育了子女的妻子的命?
所以史书上说,曹丕的怒,是长久不满的总爆发,此前郭女王利用陪侍身边的便利条件,对甄氏“谮之”,在曹丕面前说甄氏的坏话。
什么样的坏话能有这样大的杀伤力?不得而知,可以推测的是,一定是极为恶毒的语言。
有野史说,甄氏以巫蛊诅咒曹丕。巫蛊的说辞在两汉造成多起冤案,导致大量皇室成员惨死,大概也为曹丕忌讳。如此也就能解释得了曹丕所作所为的逻辑。
还有史书说,曹丕后来听一相士解说而后悔,但是已经回天无力,甄氏已死。
只有让甄氏消失,才能给自己腾出位子。这是郭女王的逻辑,也是她对甄氏的“有毒”,她对自己还是有用的。
第二步,郭女王对甄氏是决定性的胜利。
第三步,她对自己是“有退让的”这个退让其实是以退为进,是以示弱还求得利益。
顺理成章,这时候郭女王要成为魏朝的第一任皇后。但是曹丕的提议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他们的理由有两条。其一是郭女王的出身低贱,老爸只当过南郡太守——一个地级市的市长,而且后来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她只得寄人篱下。
其二是,郭女王一直都是妾,按照礼法,正妻死后可以再娶新妻,妾要成为妻,于礼法不符。
意思是,甄氏去了,你大可再找个年轻漂亮的富家女子做老婆嘛。至于郭女王,又家世差又年纪大又没有生养又只是一个妾,干嘛要娶她为妻?
曹丕当然很生气。但是生气归生气,他也不能反驳。
这时候郭女王主动给曹丕打了个报告、走了个OA,说他们说的都在理,我不能让礼法为难,不能让朝廷为难,更不能让陛下为难,我不要做这个皇后。
在立皇后这件事上,曹丕是积极地推进,郭女王是策略性地后退。这个退给曹丕增添了推进的力量。
曹丕作为皇帝,他理想的皇后就是礼让、谦让、退让,不争不抢。郭女王这么一后退,在曹丕和大臣面前大秀了自己温良恭俭让的美德。曹丕于是硬起心肠和大臣对抗,什么礼法,都是胡说!这样贤德的皇后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什么妾不能转正做妻子,太后卞夫人不就是由妾而妻的吗?
曹丕坚决地立了郭女王为皇后。大臣们没有再吭声,或许他们也想到了卞夫人,或许想的是反正这是你曹家的事,或许他们害怕曹丕盛怒之下杀人——曹丕以这样的失心疯杀了好多大臣。
到这里,郭女王的“三步走”圆满完成,成为曹魏的皇后。
第三步,郭女王大获全胜。

郭女王以东汉明帝的马皇后为榜样,后来的皇后当得非常到位,是一位称职的皇后。
她的“三步走”,于甄氏确实有点残忍,但是宫斗如职场,做好自己、排挤他人,也是人之常情。可怜的甄氏成了牺牲品。
皇室斗争之酷烈,非常人所能想象。南朝宋代末代皇帝刘准在禅位萧道成后又被杀,他的遗言是“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