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黎奥运会,因为践行“环保奥运”的理念,奥运村未安装空调,此举引发了各国网友的强烈争议。
按照巴黎奥委会的说法,奥运村采用包括水冷却技术在内的“自然降温”法,但是很多人对这种方法的作用都表示怀疑。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都选择了自带空调的做法,比如说中国香港代表队,就自己带了空调。甚至连比法国更靠北的挪威代表队,也斥资50万挪威克朗,给自己的参赛选手们安装了空调(挪威决定花费五十万给自己的奥运健儿装空调)。
虽然从历史温度来看,位于北纬49度左右(相当于中国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并且离大西洋也不远的巴黎,夏天平均气温只有26度。但是有预测说奥运期间巴黎的体感温度会达到将近40度。因此,或许配备空调还是有必要的。
然而这涉及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空调产生的电费由谁来出?
虽然看起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么大的一个活动,似乎电费应该是一个很小的开支,但是并不尽然,欧洲的电能并不能算便宜。下面是一个法国家庭一年的电费支出,可以看到,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2022年左右的年度电费,已经超过了一千欧元,折合人民币近8000元。而且2023年起,法国电费还提高了10%,也就是普通家庭一年电费将近一万人民币了。可以说,电费并不能算一笔很小的开支。
所以增加的电费该由谁来出,这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奥运会各国代表团的开支,是由谁来支出的。
在2000年之前,各国参赛代表队的费用,是主要由参赛国出钱的,本国的奥委会根据本国运动员和随同人员的人数向举办国组委会缴纳一定的费用,如果还有不足的部分由举办国组委会补贴。
对于组织奥运会所需要的裁判、国际体育官员、所邀请的客人而言,他们所产生的费用则是由组委会和国际奥委会承担的。
但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大家知道,2000年奥运会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我国北京也申办了该届奥运会,但是没有成功,当时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失望。那年悉尼为了能够成功申请到奥运会举办权,首次承诺将承担所有参赛国、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及随同人员的差旅费及食宿费用,悉尼能成功获得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权,在某种意义上也部分基于此承诺。
所以从2000年以后,由承办国负担运动员及相关人员的费用就成了惯例。不过这个行为可是坑坏了2004年举办奥运会的希腊雅典,当时雅典为此投入了150亿欧元,远高于46亿的预期,为此不得不举债,此事也被认为是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的催化剂。说起来,其实雅典也申办了2000年的奥运会,因为雅典认为自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发源地,在2000年举办奥运会理所应当,当时申办失败之后,举国上下的蔓延的失望情绪比中国人民还强烈。所以2004年奥运会举办权给了希腊,也是有奥委会的一点补偿的心思在里面。
到了2008年,大家都知道,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的国力。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北京奥运会不仅把奥运会的费用全包了,连此前不包的残奥会费用也给全包了。从此之后奥委会又形成了惯例,以后残奥会的费用也由举办国出了。
所以不知道后面的举办城市有没有心里暗暗吐槽悉尼和北京这哥俩儿。
不过不管他们骂不骂吧,至少从惯例上来看,参赛队伍的全部费用都是由举办国承担的。但是话说回来,不能说人家承担,就把人家当冤大头宰吧。总要有个额度,以美国男篮为例,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他们没入住奥运村,而是在外包了更高档的酒店。2004年过分了,竟然承包了一艘豪华游艇,单个套间一周的费用就高达1.3万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下榻到金融街洲际酒店。这些吃住在奥运村范围之外的花销,举办国是不给报销的,需要他们自掏腰包。
所以显而易见,发生在奥运村之内的电费,从实际状况来讲,是应该算到举办国头上的。而且强行给空调走一路电,单算电费,这个也不现实。当然理论上法国可以禁止大家自带空调到奥运村,但是在各国代表队的压力之下,法国奥运组委会已经允许了各国出资购买或租赁空调。所以这个冤大头,法国是当定了。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