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力只能和印度掰手腕!国产轮胎混的比想象中的更差?

少数派报告Report 2024-10-03 23:15:01

前两天给朋友的车换轮胎,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更多人在换轮胎的时候,会潜移默化的避开国产轮胎。

我们翻看了下行业的调查数据,基本上也佐证了这个点。

在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3全球轮胎品牌十五强”中,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米其林、普利司通、马牌、固特异、邓禄普、倍耐力、韩泰、横滨、TOYO、佳通、赛轮、玲珑、MRF、固铂、阿波罗。

其中,国产轮胎上榜的数量不多,且排名较为靠后。

根据调查显示,单价在1000元以上的轮胎企业只有五家,分别为倍耐力、马牌、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异。

按照“系列”来划分,整个市场中综合价值最高的轮胎系列,是日本轮胎、法国轮胎和美国轮胎,代表品牌为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异。

值得一提的是,国产轮胎的价值排名较低,仅次于意大利品牌,高于印度品牌。

2023年,全球轮胎市场的规模达到了1.5万亿,国产轮胎的市场占有率只有10%左右,表现并不强,但国内轮胎市场却扛起了全球轮胎市场巨大的份额。

去年国内轮胎市场的规模达到了800亿美金,是全球市场规模的1/3。

也就是说在国内市场,由外资品牌所生产的轮胎已经是主流,且极其具有号召力。

这种号召力主要是两个,一个是销量规模巨大,另一个是单价非常高,在尺寸上到了R18以上之后,用户更多会选择外资品牌,而并非国产轮胎。

根据不完善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产轮胎的单价在400元左右,相比于外资品牌动辄上千元的轮胎单价,在利润率上差距巨大。

轮胎作为配套产品,和整车销售完全不同。

一个是,轮胎的销量更多由后市场决定,也就是更换市场,用户在选择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预算选择,选择面巨大。

另一个是,轮胎市场的认知面没有完全打开,更多用户群体在购买轮胎的时候,依然是品牌优先,其次是按照预算选择。

我们耳熟能详的轮胎品牌,基本上都是外资品牌,全球层面上榜的中国轮胎只有两家,那就是赛轮和玲珑。

除了这两家企业之外,你能买到的轮胎都是外资品牌。

外资品牌的轮胎价格都在下调,300元-400元级别,基本上被日本、韩国轮胎包圆,更高级的德国、美国、法国轮胎统治力很强。

这与国产轮胎起步晚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轮胎作为配套市场,和整车市场发展挂钩明显,国内的乘用车真正起步于2000年之后,腾飞在最近几年。

配套的轮胎市场,更多是代工厂,所以自身的轮胎技术储备、品牌运营就明显差了不少。

不过,目前国产轮胎在入门市场已经有了巨大的成功,14寸以及13寸细分市场,国产轮胎的占有率已经明显抬头,在未来两年,国产轮胎会逐步在15寸、16寸轮胎市场超过外资品牌。

总而言之一句话,整车市场在腾飞之后,配套市场才拥有话语权,至少从目前的轮胎市场来看,消费者在选择15寸以上轮胎的时候,国产轮胎不是第一考虑。

或者说,预算充足的用户群体,很难说服自己选择一条国产轮胎。

0 阅读:307

少数派报告Report

简介:懂车,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