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
历经百年的生动实践和持续积淀,红色资源不断丰富。
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红色基因不断赓续,红色精神传承弘扬。

在中华大地上逐步形成了具有明确范畴、特定内涵、独特功能、特有形态的红色文化。
陈赓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个性鲜明的军事领导人。
他的一生,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中,留下了厚重而特殊的一页。
一部张扬亮剑精神的电视剧
长篇小说《亮剑》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
只要以主人公李云龙的经历为主,讲述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而且《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是一个重诺轻生、铁骨柔肠、豪气于云、肝胆照人,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将。
再加上他的人生信条是,明知是死,也要宝剑出鞘,就是这种“亮剑”精神,使得李云龙认为,即使牺牲,也只有用前胸去迎接子弹,而不是用后背。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亮剑”精神在于,面对困难,明知可能无法战胜,也要勇于挑战,开拓进取。

正是《亮剑》张扬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亮剑精神,并且穿越时空,跨越地域,联动民众,才能成为了新世纪中华民笔崛起征程中应对风云变幻的巨大精神动力。
在《亮剑》里,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群像,不仅展现了这些英雄的悲剧,还蕴藏着更加深刻的意义。
他们具有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即使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他们也会毅然“亮剑”。
尤其是主人公李云龙,他不仅是“亮剑”精神的执行者,还是弘扬“亮剑”精神的代言者。
而且《亮剑》是一部有关中国军魂的电视剧。

虽然主角是李云龙,但是看点却不仅限于李云龙一个人。
李云龙在他南京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中说过:“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的传统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
不错,李云龙是英雄的代表,但不是只有他是英雄,他手下的每一个具有“亮剑”精神的士兵都是英雄。
比如,拿着菜刀、扁担作为普通步兵上战场却冲到最前锋的骑兵连;
战斗到只剩最后一人、只剩一条胳膊却仍然继续冲锋的孙得胜;
枪法极准、绝不低头,最后却被乱刀刺死的王喜奎;
被日本人劫走,在鬼子的威胁下也毫不畏惧的妇救会主任杨秀芹;等等。

他们全都是英雄。
连日本军官都对他们表示尊敬,战斗结束后还对这些英雄进行了厚葬。
如果只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而没有优秀的士兵,战争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只有军心稳定,每一个战士都勇往直前,才有可能战胜强大的对手。
正面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集体的正面精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剧中对于中国共两党的关系,有比较明确的态度,肯定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争上所做的贡献,对国民党军官楚云飞也有较为公平的表现方式,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进步。

另外,对于共产党人,剧情也没有仅仅表现正面内容,对于反面内容,也有了一些描写,比如欺软怕硬、未来有妻子却想要用官位的压力强迫田雨嫁给他的王军长,再比如受到凌迟威胁,最终成了汉奸的朱子明等。
对于日本官兵的表现也相对真实,日本人中也有头脑清醒的筱冢义男,有受过良好教育、很有军事才能、能够预见日本将来命运的山本一木,有战斗力非常强大的特工部队。
剧中对以田雨的父亲田墨轩为代表的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无党派人士,也有了比较公正的评价,肯定了他们关于加强对苏联的防御以及建立法制社会等观点,这也是一种进步。

虽然李云龙的死亡是撼人心魄的悲剧,但是在面对更为强大的外在力量的不屈抗争,甚至还以死来肯定生,以他的毅然亮剑来张扬生命的尊严与富贵。
不得不说,《亮剑》不仅仅是一部歌颂英雄、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电视剧,也是一部反思历史的电视剧。
敢于“亮剑”的幕后副导演
在人物造型上,《亮剑》做足了功课。
例如,同样是八路军,李云龙和赵刚的形象截然不同。
李云龙性格粗犷,文化水平不高,打仗自然是不在话下,但生活上却不拘小节,所以李云龙的军帽大部分时间都是歪戴着的,而且双的黢黑,一看就是个“不讲卫生”的主儿。
而大学生政委赵刚则是军容整齐,军服虽简陋,但是绝对是一尘不染,与李云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在张伟的演绎下,呈现了一个十分接地气的陈赓大将。
土匪窝黑云寨中的人物造型更是呈现出另一番味道。
“大当家”谢宝庆的装束上闪动着“座山雕”的影子,让观众一看就对其有潜意识的身份认同。
而二当家“山猫”,更是獐头鼠目、阴险立见。
由此可见,《亮剑》的人物形象都十分形象。

另外,《亮剑》对于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也是恰到好处。
例如,李云龙和楚云飞各自带着警卫员混入宪兵队长平田一郎的生日宴,四个人八把枪就把参加宴会的所有日伪分子全部消灭了。
虽然在影视创作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塑造银幕英雄的方法,带着一定的艺术夸张性,但是却不会让观众觉得虚假,反而彰显出一种睥睨敌寇、不畏强敌的精神。
所以,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日子里,国人看到《亮剑》的这些剧情,无不击掌叫好、大呼过瘾。
接地气的“陈赓大将”
时任129师的主力军386旅的旅长陈赓,在华北战场上创造了无数光辉“漂亮”的战绩,由于他的英勇,人民和敌人都熟悉它的名字。
实际上,旅长陈赓大将是一个战争的优秀艺术家。

386旅的“处女战”就是陈赓大将亲自率领一团兵力,伏击长驱真入气焰嚣张的敌人,战后的缴获使一团人“都变成了日本兵”,好客的陈赓大将因之也能用缴获的大米菜肴美满地招待了许多来宾。
陈赓作为指挥员,机灵理智,细心大胆,运用巧妙的战术“使庞大的铁流在自己手里操纵自如”。
曾在一个月里接连进行了三次有名的大战役,两年里作战210次以上。
然而关于陈赓大将本人,他就像一个大学生一样的儒雅外貌,却有着军人一样的果敢、豪爽,大声谈笑,甚至暴风雨般的性急、叫嚣的直朴与坦白的性格。

虽然只有35岁,陈赓大将却有着传奇的革命经历。
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上,陈赓大将经常与“小鬼”开玩笑,或者与“老乡”闲谈。
其实,最常看见他的场合还是宣传队的孩子群中。
旅的宣传队都是被敌人炮火赶出家乡的少年,最小的只有12岁。
陈赓大将经常手里牵着,怀里揽抱着一个孩子,而且孩子们也毫不拘束地把他拉进他们的游戏里。

因此,陈赓经常笑着说,如果他死了,宣传队的这些小鬼一定要哭了。
说到这里,他常常也会补充道,如果他们将来要是都走了,他也一定是要哭的。
由此可见,平时英明神武的陈赓大将,其实在日常生活里也是十分接地气的,也会在静寂的月光下,独自徘徊在打麦场上沉思。
原来,陈赓曾经有一个革命的妻子,只是两人结合不到两年,就为了革命而分开了。
后来她还被捕获,关押在一个监狱里,一直到双十二事变后,才放出来。

本是感人的久别重逢,却偏偏命运捉人,她很快就牺牲了,留下一个失去联系的孩子在上海。
想到那个孩子,陈赓的心情就会变得十分沉闷,面对无情的现实,他甚至还能想象得到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在当童工了。
因此,陈赓大将在长征的路上,遇到一个因为饥饿和疲惫而走不动的小鬼,会毫不犹豫地上前去连枪、粮袋和人一起抱起来走。
小鬼却于心不忍推辞了陈康大将的帮助,却不一会儿就突然倒下头死了。
陈赓大将为此还大哭了一场。

尽管他十分热爱着革命的后代,但是却依然无法凭借一已之力改变战争的现状。
因此,当战斗的号声吹响的时候,他激动地笑了,轻轻地咬咬牙,一边挥动着一只手迎战,
一边揽抱着一个年仅12岁的年轻队员在怀里。
充分展现了陈赓大将的英武刚毅和温暖情怀。
其实,在影视作品《亮剑》中,“亮剑”一词代表了永不服输的铁血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正是这种敢于亮剑的军魂,让我们的军队纵然是身陷重围,依然敢于亮剑,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这种亮剑精神就是我们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