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丈夫牺牲后,毛主席悲伤不已亲写挽联,而她转嫁丈夫兄弟

阿林史 2023-06-15 09:58:37

1988年的夏天,湖南省石门县的一位老人在家中去世,老人家属见此纷纷忍不住哭泣。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郑凤翠,去世之时85岁,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高寿了。

老人在去世之前,曾经勉强着伸手指着房子外,然后断断续续的说了自己的遗言:

把我下葬在离家不远的青松岭下,墓门也要朝向着我丈夫离家参加革命时走过的大路方向。

子女们尊重郑凤翠老人的意愿将其进行安葬,然而在清点遗物时,他们惊奇地发现一个保存的相当好的但同时也颇有年代感的首饰盒。

他们有的人曾经见过,但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了,一直以来,他们都以为这首饰盒是已经不小心丢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也许是郑凤翠老人将其郑重地收了起来了。

当他们抱着好奇之心打开盒子时,结果发现里面整整装着几十颗杏仁,之后他们清点了杏仁的数量,不多不少一共60颗。

这时,不知是谁惊呼出声:“王尔琢伯伯不正好是牺牲60年了吗?!”

此话一出,全屋的人都呆住了。

原来,60年来,郑凤翠老人还没有忘记王尔琢啊……

王尔琢为报国与怀孕妻子分别

1924年,刚刚娶妻没多久的王尔琢欲报考黄埔军校,家人对于王尔琢的决定表示支持,其中也包括他的妻子郑凤翠。

送行之时,郑凤翠一路跟着,直到送到了120里外的石门县城才打算回家。

但在两人分别之时,郑凤翠犹豫了片刻才说,

“尔琢,我好像有了……”

“真的吗?”王尔琢有些激动,但下一刻他又攥紧了拳头接着说道,“但即使如此,我还得去报考!”

“嗯,我知道,你必须得去。”

“凤翠,保重,生儿是你的靠,生女是你的伴,生儿取名摘祚,生女取名桂芳。”

郑凤翠听了默然点头,远望丈夫离去。

她虽只和丈夫结婚半年而已,可这半年已经够她明白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理想与抱负了。

她的丈夫无法眼看山河破碎,自己却置身事外,所以甘愿以身报国,将一切都奉献给革命。

等到丈夫的身影消失,郑凤翠才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然后缓缓离去。

孩子呦,你爸这么一走,你不知何时才能见到你爸呦……

难相见

王尔琢在告别郑凤翠过后,来到了长沙进行了黄埔军校招生的考试并成功进入复试,总试,成功的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期学生。

后来王尔琢在黄埔军校表现优秀,恰好当时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职,于是他自然也接触到了周恩来同志,并在周恩来同志的影响下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另一边,郑凤翠女儿桂芳在1924年9月30日出生了,只是可惜她的丈夫王尔琢并不在她身边,也看不到这一幕,她也只能靠写信的方式告诉王尔琢这个好消息。

岁月匆匆,几年时间一晃而过,两人的女儿桂芳已经两岁多了,但她还没有见过她的爸爸,郑凤翠也已经有三年没有见过自己的丈夫,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已经快溢出来了。

终于,1927年2月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了——王尔琢写信要郑凤翠前往武汉去找他。

接到信的郑凤翠十分高兴,激动抱着女儿桂芳喊:

“我们能见你爸爸喽!能见你爸爸喽!”

没多时,她带着女儿开始前往武汉,然而殊不知,此时此刻,变故正在悄然发生,王尔琢彼时被逼失约,不得不前往上海。

而当郑凤翠带着女儿到达约定地点之时,自然只能是在苦等之后,留下一封信失望而归,何其可悲。

那么,王尔琢当时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被逼失约的呢?

王尔琢牺牲,毛主席亲写挽联纪念

原来,王尔琢因在东征期间的各方面表现极为出色,无论是战力还是谋略都远胜他人,从而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当蒋介石想要拉拢他加入自己的阵营时,却被王尔琢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于是自然而然的,蒋介石想要除掉王尔琢了,毕竟对于蒋介石来说,不能为他所用的优秀人才,其下场只能是死。

在王尔琢发现自己遭到追捕以后,他自然不能让这事情波及到自己的妻女,也因此,他当初没能去武汉赴约。

之后,面对蒋介石的追捕,他干脆便先安排相关党员做好隐蔽工作,而自己则是去了上海。

一来汇报情况,二来可以换个地方继续为革命做工作。

在上海期间,他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继续做革命工作。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事变。

周恩来同志得知后决定南下起义,王尔琢也一起前去,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王尔琢在此次起义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来,王尔琢在武汉期间去他们当初约好的出租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郑凤翠当初留给他的信。

信中写尽了妻子和女儿前往武汉的经历,以及她们在武汉寻找王尔琢却未果的遗憾和失落。

尽管信中之言语难免带着一点怨责,但是却也包含着浓浓的情意。

这如何让王尔琢不感到内疚和遗憾呢!

1928年8月25日,因为营长袁崇全的叛变,王尔琢牺牲了,享年25岁,最让人感觉可悲的是,王尔琢当初本想劝其迷途知返的,却不想被叛徒杀害。

而当毛主席得知了王尔琢牺牲的消息后,面色悲伤而沉重,片刻之后,毛主席才叹息道:

“王尔琢的牺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后来,毛主席认为王尔琢的牺牲值得众人学习与纪念,因此还特意写了挽联来纪念他。

毛主席写的挽联内容是: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由此也可见毛主席对其重视程度。

而到了次月,郑凤翠也得知了她的丈夫王尔琢已经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当时她也只有26岁。

接着,这个年轻的女人被深深的悲痛和绝望笼罩,要知道,她和他的婚姻只持续了短短5个月,仔细算下来的话更是几乎只有28天的时间,但竟然就此终止了,他们的缘分难道只有这么的短吗?!

她心如刀绞,仿佛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崩溃了。

那一刻,她真的恨不得自己也可以死去。

郑凤翠与王尔琢的爱情

回想当初,她生于石门县的富贵之家,因为家里拥有大片土地与财富,还被视为当地的财主。

不过对于郑凤翠来说,她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生于这个家庭,可以因为这个家庭从小就与王尔琢家很熟。

两家相距不到十里远,且两家家庭条件相当,所以他们被父母定下了婚约。

从小,王尔琢就显示出了过人之处,他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在容貌上也是英俊潇洒的,这让郑凤翠的家人对他更加看重。

他们都相信王尔琢会有一个光辉的未来,因为他的才华和气度会让他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这样王尔琢就能够继承郑家的财产,两家之间也可以巩固他们的关系。

最初的时候,其实郑凤翠还有些想要反对,可后来她就感受到了王尔琢的好,并且产生了好感。

在他们之后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两人用心灵深处的真挚情感,激发出了彼此最珍贵的情感。

由于王尔琢本就是个喜欢读书的人,而且还喜欢挑灯夜读,每当王尔琢深夜阅读时,温柔体贴的郑凤翠就在一旁陪伴着他,默默的陪着他夜读,还时不时为他沏杯热茶。

当她发现王尔琢已沉浸于书的世界时,便深情静静的在一旁看着他。

那时,她很确定他就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束光,同时也很珍惜和他相处的时间,每当她回忆起来那段日子的时候,她就觉得,即使时间短暂,却也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经历。

可以这么说,两人虽然因为封建的包办婚姻在一起,但却也因此结缘,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可如今人怎么就牺牲了呢!

郑凤翠之后的发展

战火之下,再多的钱都保不住。

后来,郑凤翠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城市打工。

她坚强、勤劳,勉力支撑着家中的生计,并把女儿带大,可是,在她的女儿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却不幸患上了胆囊炎,不久后因病去世了。

这对于一个已经经历了这么多悲痛的母亲来说,这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韩战爆发,郑凤翠的继子被征召参战,并在战争中牺牲,这让郑凤翠再次悲痛欲绝,这时,郑凤翠已经到了中年,但是她依旧顽强面对生活。

后来,她勉强继续工作维持生计,比如说,做保姆寄宿在别人家中,帮助他们做家务,获得一些报酬。

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她先前丈夫的兄弟王尔奎,这让郑凤翠感到了一点温暖,不久后,两人结了婚,决定一起相伴扶持着生活。

退休后,郑凤翠来到了汉城的一个孤儿院,当起了义工,她在这里待了整整30年。

她每周六从早上8点一直劳作到晚上8点,尽心尽力的照顾那些孤儿,很少会停下来休息。

这些活看起来很累,但是,她却用坚韧的心熬出了自己的快乐。

纵看郑凤翠的一生,她的一生之中,有过太多的悲痛和苦痛,但是她却用勇敢和坚强来面对这些苦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60年前,王尔琢献身于革命事业,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每当王尔琢的祭日快要临近时,老人都会将一个杏仁放入这个盒子中,作为对“已故丈夫的深深的思念之情”的纪念。

而这件事情,她从未向任何人提及,就连她的家人也是在她去世之时才发现的。

也许,当初她再婚也不过是为了劝自己忘了前人吧,可显然到去世,她还依旧如同以前一般一直爱着王尔琢,也更加忘不了他。

0 阅读: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