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将军被誉为“战神”,他曾指挥数十万大军,在山东纵横捭阖,打得国民党军抱头鼠窜。建国后,他又担任解放军总参,主管部队调度与作战,是解放军中的柱石级人物。1955年授衔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他能当元帅,但结果他却与这一殊荣失之交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授衔的一些细则,其中明确规定,元帅的授予标准有两条,其一是在土地革命时,参与过苏区的创建,其二是担任过红军军团以上级别的干部。粟裕是在大革命期间加入红色阵营的,土地革命爆发后,他毅然高举义旗,跟随朱老总、陈老总等人前往井冈山,与毛主席合兵一处。
往后他参加了多次保卫战与突袭战,立下了不少军功,至1932年,他已然升任主力师政委,成为红军青年干部中的翘楚。1934年,他被调到红10军团担任参谋长,奉命率部北上抗日。但遗憾的是,该部在赣闽浙交界地带遭到敌人围攻,一时蒙受了重大损失,被迫取消番号,余部转移到闽北、浙南一带坚持游击战争。
后来,粟将军又参与了3年游击战争,期间吃尽了苦头,好几次都差点牺牲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抗战爆发后,他被编入新四军中,开赴江浙一带抗敌,期间靠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接连挫败日军,赢得了多方赞誉,由此逐渐崭露头角,继而名震天下。综上,粟裕倒是当过军团级别的干部,但他并未创建过任何苏区,并不符合元帅的授予条件。
除此之外,彭老总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还提到当元帅的一个硬性标准:军委委员,彼时军委还未增扩,委员只有11人,粟裕并不在其中,故而也就没有资格领元帅军衔。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对于粟裕是非常欣赏、信赖的,当初粟裕因为擅自调动沈阳军区的空军部队到福州军区,一时惹得满城风雨,有人借故大做文章,指责他目无纪律,要求党中央烟严惩他。关键时刻,毛主席挺身而出,保住了粟裕,让他免受政治风暴的拉扯。
后来授衔的时候,粟裕本不在元帅之列,但毛主席顾念他在解放战争中贡献巨大,因此破例将他写入元帅名单。粟得知此事后,立即上书辞让,称自己还不够资格当元帅。毛主席见他态度坚决,便顺从了他的意愿,将他“降级”为大将。
有关元帅军衔还有一个有比较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身为元帅之首的朱老总,军衔编号却不是001,而是004,这“头把交椅”被毛主席特批给了贺老总。此事要深究起来,就得追溯到1927年,当时周总理等人力排众议,说服党中央放弃“右”的路线,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搞武装革命。
7月下旬,党中央密令多支由中共控制的国民革命军向南昌城集结,并指令贺老总担任起义的指挥员。彼时朱老总刚刚被解除兵权,手中没有一个士兵,因此党中央便让他宴请南昌城的国民党守将,借以麻痹敌人,确保起义顺利举行。
由此可见,贺老总是人民武装最重要的缔造人,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是旁人所无法比拟的,即便他在解放战争期间少有作为,但毛主席还是坚决将001的编号授予他。但可惜的是,贺老总在动荡时期遭到猛烈冲击,身心均受到摧残,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最终于1969年病逝,时年73岁。
而粟裕同样也没能避免遭到冲击,他在动荡时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频繁受到诋毁和指摘。好在叶帅与徐帅一直暗中保护他,让他免于被揪斗。动荡结束后,他被选为中顾委委员,同时兼任中央委员,80年代初退居二线,原则上不再参与国家军政决策。晚年的他想写一本回忆录,记述过往数十年的戎马生涯,谁料他刚搜集完资料,还没开始动笔写,便突然旧疾复发,病倒住院。1984年,他遗憾离世,他的回忆录后来由妻子代笔完成,也算是圆了他的遗愿。
粟裕将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他知人善用、精通兵法韬略,从戎数十年未曾遇到敌手。解放战争时,他在苏中、山东连战连捷,一时被传为佳话。建国后,他又协助军委对解放军进行改革,让解放军由单一兵种转变为一支拥有多兵种、综合实力强劲的武装力量,这份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