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打,中方奉陪到底,反制手段刚出,多支美股应声暴跌

今古看传奇 2025-03-06 05:21:57

最近老美一点都没闲着,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及欧盟实施全面关税升级,涉及金额占美国总进口的三分之二,直接加征10%-25%关税覆盖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农产品等关键领域‌。

特朗普才上台没多久,要这么强势?

结合最近的国际事态来分析,老美之所以动作这么大,很可能有这三点原因:

一是通过缩减贸易逆差缓解国内经济压力,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已扩大至-984亿美元,2025年1月更可能创下-1294亿美元历史峰值。

二是借关税壁垒重构全球供应链,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

三是通过打击盟友与竞争对手重塑单极霸权,例如施压欧盟放弃北溪-2能源项目并转向高价液化天然气采购。

不过特朗普显然低估了关税政策的连锁反应,对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国加征25%-50%关税的政策直接引发美股剧烈震荡,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670.25点,标普500指数累计蒸发3.4万亿美元市值,科技板块成重灾区,英伟达市值单周蒸发近4万亿元,半导体行业周跌幅达11%‌。

这种冲击远超特朗普团队预期,其原计划的“制造业回流”目标不仅未实现,反而导致美国企业成本激增——福特、通用等汽车制造商股价分别下跌4.6%和2.9%,依赖进口零部件的科技企业被迫削减研发投入15%-20%。

矿业和农业GDP预计各下降1.5%,通胀率攀升至5.7%,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3%,迫使美联储推迟降息计划。

供应链断裂风险加剧,美国企业为规避关税突击囤货导致2025年初工业品进口激增33%,但库存周期错配引发二季度产能过剩预警‌。

其宣称“保护美国工人”的口号在实际执行中演变为双重打击:一方面加拿大切断对美电力供应威胁能源安全,另一方面中国限制钨、铟等战略资源出口制约高端制造业发展。

中国采取的反制手段精准打击了美国多个经济和政治敏感领域。首当其冲的是针对农产品实施阶梯式加税:对小麦、玉米、棉花等15%关税覆盖29类商品,对高粱、大豆、肉类等10%关税涉及711类产品,合计占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的78%‌12。

这直接冲击美国中西部农业州,该地区作为特朗普的传统票仓,其大豆库存量在政策实施首周即突破12.3亿蒲式耳,创下近五年新高,农民收入预计下降18%-22%‌

第二项关键措施是对美国科技企业的精准制裁。将特科姆、莱多斯等25家涉及军工和生物科技的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及出口管制名单,导致因美纳公司中国区销售额单周暴跌43%,其基因测序仪在华市占率从62%骤降至27%‌。

该策略不仅削弱美国企业在华市场份额,更迫使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布朗工程公司推迟3纳米芯片生产线建设,间接延缓美国半导体产业升级计划‌。

第三层面打击聚焦能源与原材料供应链。暂停进口美国原木的禁令直接导致阿拉斯加木材出口商库存积压超160万立方米,西海岸港口木材周转周期延长至32天,同比增加3.6倍。

同时,对美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使路易斯安那州LNG出口项目利润率压缩至4.7%,迫使雪佛龙暂停价值37亿美元的扩建计划。

这次贸易战给老美带来不小的震动,直接影响体现在三个层面:美国本土通胀率因关税传导效应攀升至5.7%,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加剧民生压力,矿业与农业GDP预计各下降1.5%;

全球供应链被迫加速区域化重组,企业为规避关税提前囤货导致2025年初工业供应进口激增33%,但长期将推高跨国企业运营成本约15%-20%;

国际关系裂痕加深,加拿大、墨西哥虽暂缓报复性关税,但中国已对美输华大豆、汽车加征15%反制关税,并联合欧盟在世贸组织发起诉讼。

科技与产业竞争同步升级,美国商务部将20家中国高科技企业纳入实体清单,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并提高新能源产品准入门槛,试图遏制中国在电动车、光伏等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扩张,但中国通过内需市场培育与产业升级对冲冲击,2025年半导体出口退税提高至15%,推动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60%

美国自2018年发起的多轮对华加征关税政策,至2025年仍未实现缩减贸易逆差的目标。2024年商品贸易逆差达9184亿美元,2025年1月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仍达656亿美元,显然关税政策与预期效果严重背离‌。

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对欧盟加征同比例关税,导致加拿大切断对美电力供应、墨西哥诉诸国际法维权,欧盟加速组建5000亿欧元防务基金以减少对美依赖,更是让盟友体系出现明显裂痕。

经济胁迫无法替代合作共赢‌,‌技术霸权难敌自主创新浪潮‌,‌盟友体系经不起单边利益收割。

‌‌‌‌

合最近的国际事态来分析,我觉得老美之所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