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无理取闹发脾气时,别生气打骂,巧用这5个效应轻松管理

兰妈谈育儿 2024-07-13 22:32:09

文/兰妈谈育儿

孩子控制不住脾气,这是他们的内在情绪出现了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他们才可以更好地感知一切,不被糟糕的情绪所干涉

游乐场里有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玩了一天时间,还吵着闹着不回家

游乐场的广播也开始播报:

“今天的营业时间即将结束,请家长带小朋友们有序安全离场,接下来是园内消毒时间”

眼看着游乐场的孩子都离开得差不多了,男孩还在那里发脾气,说什么也不离开

妈妈解释说:“游乐场下班了,小朋友们也都走了”

男孩不听

妈妈继续耐着性子劝导说:“你看,游乐场的阿姨都在打扫卫生了,我们再不离开,一会就该被往外边赶了”

男孩还是不听

身旁的妈妈也开始情绪暴躁起来,扯着嗓子就开始大吼说:“你走不走”

看到孩子依然不走,她就拖着孩子往外走

男孩使劲挣扎,她就发疯地对孩子连踹带打,非要让孩子示弱认错不可

讲真的,同为父母,我能理解妈妈那一刻的生气与无助

可孩子发脾气了,讲究的也是用一些方法“套路”孩子,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自身行为

特别是以下5种“套路”方法,对孩子的坏脾气就大有帮助:

01

第三者效应

换一个人和孩子沟通

当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怎么做也不把你的话当回事时,那就不要再说了

孩子听不进的情况下无疑是浪费口舌,家长也很容易因此陷入情绪漩涡,孩子坏脾气没管好、反而把自己气得想揍人

同样在游乐场玩得不走的情况,兰妈也经历过

两个女儿里,大女儿是出了名的嘴硬、脾气犟,你越不让她做的事情、她越要想尽办法去做

有一次,发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大型游乐场,孩子喜欢玩,就应允带她去了

结果,从早上玩到晚上,游乐场都下班了,她还赖那里不走

我告诉她:“如果没玩好,我们可以明天再来,因为游乐场已经下班了,我们总不能不讲道理、赖在这里不走吧”

女儿才不管那些,反正你说什么,她都不听

为了让女儿意识到游乐场已经没有小朋友了,我特意告诉她:“那你玩,我在外面等你,等你玩好了我们再回家”

女儿环顾四周,看到没有小朋友了也不傻,直接抱紧我大腿,说什么也不让走,一副“我就要无理取闹,还是你跟着我一起无理取闹”的姿态,着实是让人生气

没办法了,我只好找来游乐场的工作人员,请求她给女儿讲讲道理

没想到人家单凭一句“小朋友,游乐场今天已经要歇业了,如果还想玩,明天再来好不好”,女儿就麻溜地往外跑,然后穿上鞋跟我离开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第三者效应”

一个长期和你相处的孩子,知道你的脾气、也不会害怕,只会不停地挑战底线

而自己以外的“第三者”就不一样了,本身就孩子理亏的情况下很容易心虚,也能很快回归理智、知道该怎么做

02

十二秒效应

发完脾气等等再沟通

为什么我们跟发脾气的孩子越沟通越糟糕,亲子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差

这就要看看心理学上的“十二秒效应”了

所谓的“十二秒效应”,指的就是一个人被某件事情情绪带动的时间只有12秒

在那12秒时间里,整个人都被情绪所奴隶,也容易不受控制地做出很多极端的事情

等过了这12秒之后,心情就会慢慢恢复以往的平静,沟通的时候也显得更好相处一些

但可惜的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12秒的重要性

每次一遇到孩子无理取闹、乱发脾气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压制、让孩子按照我们自己的计划去完成某些事

有一位急性子妈妈,她每次面对慢性子儿子时都气的恨不得甩几个巴掌过去

前几天,这位妈妈又遇到一件让她暴跳如雷的事情—儿子不写作业,被老师在群里点名了

得知这件事后,远在外地出差的妈妈立马打电话质问原因

儿子为了逃避责任,就理直气壮地告诉她:“是组长冤枉我,我明明已经交作业了”

眼见着孩子还发起脾气,妈妈就一而再强调:“你确定是组长检查作业前就写完了,而不是后来补的”

孩子说:“我确定”

妈妈就找到老师了解情况,结果得知,她儿子的作业每次都要组长催,催了才知道没写,然后当场补的,至于补的作业质量怎么样,自己翻翻孩子的优化设计就知道了

一听到这里,妈妈明白是儿子骗了她

一气之下,她就把最近买给孩子的玩具和衣服都退了,包括这次的六一儿童节礼物

孩子呢,也因这件事跟妈妈置气不理人

这就是陷入了糟糕情绪的恶性循环,被坏情绪左右,自然也就说不出什么好听的话

所以,人与人之间沟通,情绪稳定才是了不起的本事,也是能轻松解决问题的资本

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面对发脾气的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孩子发脾气之后等待12秒

然后再问问:“这件事情是这样吗”,“我们可以好好聊聊吗”

03

踏板效应

想想站在对方的立场

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说:“爱之深,责之切”,他们那个年代在教育上严厉一些,也是为了子女好

可事实上,任何关系都要讲究踏板效应,你无法站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自然就因为无法理解而产生指责、和埋冤了

记得以前上班遇到高峰期的时候,等公交车就像是高考一样争分夺秒,但凡是慢了几秒钟就很有可能就挤不上去了

有那么几次,连等了好几次公交车都因为满载挤不上去,而被迫等下一秒

终于,一辆看起来人不是很多的公交车缓慢停稳

由于等车的人太多,车厢里很快就挤满了人,车门也关不上

为了可以赶上这趟车,还在车门外的人就会说:“往里边挤挤吧,后面空间还大着呢”

可好不容易挤上车,看到后面还在挤时就忍不住开口说:“挤死了,后面上不来的就等下一趟吧”

这就是所谓的踏板效应

公交车踏板外的等待,会让你不停地抱怨里面的人为什么不挤挤,这样就可以上更多人

而挤上了踏板的场景转变,又开始抱怨“挤什么挤,上不来等下一趟不就行了”,也瞬间忘记了前几秒还在踏板下等车的艰辛

所以呀,人与人之间沟通,很多时候都缺少了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的耐心

但凡是多一些换位思考,沟通起来就不会变得那么剑拔嚣张、难以相处了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凡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做”,也经常问问孩子:“你现在的想法是什么?”

04

赫洛克效应

每个孩子需要被看见

曾经,我一直认为孩子爱发脾气,那是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也是被惯坏了

可自从经常乱发脾气的大女儿跟我哭诉,说她每天在学校学习压力有多么大,在家里又经常被批评、被指责得快要受不了时

我才意识到,孩子发脾气并不是单纯的反抗,反映的还有来自承受能力上的求助

特别是当某些事情超出了孩子的情绪范围时,他们就会变得格外烦躁一些,乱发脾气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家长意识到他们目前的感受很不好

不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每逢遇到女儿发脾气时,我都比他表现得更暴躁

不是指责:“发脾气就能解决问题吗?

就是抱怨说:“你有什么资格乱发脾气,我们又不是你的出气筒”

很明显,这样的指责抱怨让女儿更暴躁起来,他除了乱发脾气之外还总是大哭大闹地控诉我有多么偏心

理由也是经常对她发脾气,对妹妹很少说重话

面对这样的控诉,我会反问她:

“那你呢?你对我的态度怎么样?如果不是你乱发脾气,我又怎会对你发脾气呢”

说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冤冤相报何时了这句话,而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情绪对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如果孩子对我们发脾气,我们也对孩子发脾气回去,那结果只会陷入更糟糕的恶性循环

孩子对你发脾气接受不了,那你对孩子发脾气、他们也同样承受不了

这个时候就要搬出心理上的赫洛克效应了,赫洛克效应也被称为反馈效应

主要突出的就是做好及时反馈、和评价认可

比如,你催孩子写作业,他们发脾气了,我们就可以把催促的方式改成反馈效应

告诉孩子:“我发现你最近写作业的姿势越来越端正了,这一点表现得真好”

如此,孩子就会在写作业的姿势上端正得更仔细,夸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也会一样

05

皮格马利翁效应

养出向阳而生的感恩孩子

每个小朋友都是父母捧在心尖上的宝贝,我们也总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

可比起给孩子提供多少的条件,养育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能培养出向阳而生、还懂得感恩的心态

如果我们只疼爱、不培养,那最后只会是坑了孩子、也坑了自己

姑妈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敦厚老实,二儿子活泼嘴甜、还喜欢耍小聪明得到更多好处

小时候过年去亲戚家,二儿子都要抢着走在前面,有亲戚给红包了,他会第一个赶紧接下

不管是一个、还是两个红包,只要到他手上就会说:“这是给我的红包”,根本就不愿意提平分的事儿

如果姑妈开口说什么,他就一哭二闹三发脾气,直到姑妈妥协地对大儿子说:“你是哥哥,能让就让着弟弟吧”

大儿子不想让姑妈为难就懒得计较,过年走亲戚的压岁钱也顺理成章被老二一个人霸占着

后来,两个孩子都长大了,老大每年挣了钱都拿一部分孝敬姑妈,二儿子挣的钱根本就不够自己花,还经常想尽办法从姑妈那里骗钱

后来,老二外面欠下的债务太多,姑妈拿出所有的积蓄、还要卖房还债,如今一提起这件事情更是被气得泪流满面

这就是偏心一方的恶果,因为害怕孩子发脾气就轻易妥协,所纵容的不只是情绪,还有变本加厉的索取与行为劣质

不想养出这样的孩子,那就需要从一开始就有效改善孩子乱发脾气的行为

比如,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是一种心理力量暗示,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就像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把孩子想象成这样的人,然后在孩子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给予欣赏和鼓励

一句“你可以”的认可,还有“最近进步真的”的鼓励,都会无形给孩子的心灵灌输能量

直到孩子心灵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后,他们遇到问题可坦然接受,也能大大方方地分享出来,没有所谓的情绪化、脾气自然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那么,关于孩子控制不住脾气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5 阅读:1249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