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1990年代中后期,大城市先后“禁摩”,一些二三线城市也纷纷跟进,给出的理由很一致——
空气污染。
浙江湖州长兴县两个小老板却嗅到了商机,他们发现路上零星跑着不用烧汽油的电动助力车。这不是正是摩托车很好的替代物吗?
两人都是做蓄电池的,于是开始研发用于这种电动助力车的电池,1998年和2000年,他们先后研发出了——
电动助力车蓄电池。
多年后,电动助力车风靡全国,成为普通老百姓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就是大家熟悉的电动自行车,如今电动自行车的全国保有量达3.5亿辆。
后来大名鼎鼎的电动自行车品牌新日、雅迪、爱玛,当时还在做摩托车或自行车,湖州这两个小老板比别人先了一步,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电动自行车发展的“红利”,如今两家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在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分别高居第33位和第64位。
这两家企业就是天能和超威。
长兴县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21世纪初,电池企业曾达200多家,2013年8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电池产业之都”的称号。
当然,电池产业还催生了富豪。而除了电池行业,长兴还走出多位富豪。
1、几千元起家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巨头天能、超威是中国的2家电池巨头。
两家企业的起步都不高,可以说相当草根。
天能的前身是一家村办蓄电池厂。
1988年,在煤山第一蓄电池厂当会计的张天任,借来5000元,承包了该厂。1962年生人的张天任, 出生在湖州煤山镇楼下村的一个农村家庭, 20岁左右就到蓄电池厂当会计。
到1988年时,蓄电池厂经营陷入困境,濒临倒闭,张天任承包了下来,最初做摩托车蓄电池。看到城市纷纷“禁摩”后,请来复旦大学的教授帮助研发密封阀控式铅酸蓄电池,1998年正式研发出了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
超威的创始人叫周明明,也是土生土长的长兴人,1968年出生,后考入杭州师范学院。这家本来名气不大的大学,因为一个名人而大名鼎鼎,还被这个名人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除了他,可能没人会这么认为,但谁让人家是中国首富呢?
毕业后,周明明也和首富一样,本起本行,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老师。还和马首富相似,不甘于平平淡淡地当一辈子老师。
1995年——和马首富同一年,不顾家人的反对,周明明辞去老师的工作,拿着积攒下的8000元,租了3间简陋民房,办起一家小电池厂。
最初不温不火,意识到电动助力车将大有发展前景后,2000年,他们推出了自己助力车蓄电池。
其实,早在1990年代,蓄电池与机电、纺织、建材等产业一起,就是长兴县的核心产业。进入21世纪后,长兴电动自行车电池更是迅速兴起,曾达200多家,后来经过整治——2017年长兴出台了《长兴县蓄电池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2017—2020年)》,数量减少,天能和超威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2、1人曾登上富豪榜,1人堪称隐形富豪随着电动自行车的爆发,天能和超威也迅速发展。
2007年,天能动力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3年后,超威动力紧随其后,也登陆港交所,两家企业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那时候, 日后的“宁王”宁德时代,还没有独立发展。
如今,天能的产品覆盖特种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启停电池、备用电池、3C 电池、储能电池、燃料电池等,也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超威的业务包括铅(锂)蓄电池、新型电池、能源存储与管理、循环经济等。
两家企业的规模都不小,在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天能控股以2019亿元排第33位,在浙江排第8位;超威以1298亿元排第64位。两家企业分别高居湖州市第一和第二位。
可惜,无论是天能还是超威,都错失了电动汽车发展的机遇,当然技术路线也与电动汽车的锂电不同,反而是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如今成为富豪榜上排名前三位的超级富豪。
张天任和周明明在富豪榜上的表现要逊色得多。
张天任2020年首次登上富豪榜,财富是72亿元,第二年下降到35亿元,2022年后没有再上榜;而周明明则没有登上过富豪榜。
当然,作为千亿级企业的老板,他们的财富可能被低估了。
2021年,张天任又带领天能股份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目前市值超过330亿元,以他持股超过30%计算,仅所持股份的市值就超过100亿元。而天能股份的年营业收入仅不到420亿元,仅为整个天能控股的1/5左右。他的财富显然被低估计了。
周明明的超威动力,目前总市值只有15.46亿港元。同样,营业收入为319.31亿元的超威动力,只占超威集团的1/4左右。他的财富显然也被低估了,周明明可能属于隐形富豪。
而且,目前两人各有一家公司正在冲击上市。张天任是天能新材料,周明明是大明电子,大明电子已经提交上市申请,8月底刚更新一问询回复。
3、长兴还走出多位富豪除了两大巨头,长兴还走出多位富豪。
一位是诺力股份的丁毅,曾登上2020年胡润百富榜,财富是23亿元。
丁毅是位老牌企业家,出生于1952年,曾在长兴诺力机械厂工作,当过供销科长,后来成为厂长,并带领企业成功改制,将企业一步步从长兴诺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逐渐发展成为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带领诺力股份在上交所上市。
另一位是中晶科技的徐一俊,2021年首次登上当年的胡润百富榜,财富为21亿元。
不过,徐一俊是外来户,他是浙江金华兰溪市人,1975年出生的他,中专毕业后,曾长期在杭州工作,竟然边工作边完成本、硕、博的学习,2010年与两位伙伴来到长兴,创办了中晶科技前身浙江长兴众成电子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半导体硅材料研发、生产。
2020年底, 徐一俊带领中晶科技在深交所上市。
此外, 浙矿股份的老板陈利华,财富也超过10亿元。
陈利华是土生土长的长兴人,1969年出生,曾在长兴县和平镇锻压五金厂当技术员,后转型行做销售,2003年创立浙江浙矿的前身长虹路桥矿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2020年带领企业上市。
浙矿股份目前的市值为31.3亿元,陈利华持股接近37%,对应的财富超过10亿元。
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长兴无人上榜,但长兴的富豪不少,既有像丁毅、陈利华这样达不到门槛、但财富不少的富豪,也有像张天任、周明明这样财富可能被低估的隐形富豪。
长兴还有哪些商界牛人?
胡州[得瑟][得瑟][得瑟]
三个厂子都是两班倒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