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二十四史系列之唐史如此精彩第一部 大唐开国简介及第一章 被忽视的开创者第一节权力更迭的密码

金沄文艺哥哥 2024-07-21 09:54:17

第一部 大唐开国

大唐,一个光芒万丈、辉煌壮丽的王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没有之一。

论文治,它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著名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是那时出现的,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尚没有重现这一景象。

它大力改革科举制度,使得“天下英雄,尽入彀中”,余绪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公务员考试。

它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所确立的权力的边际与分野,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它催生了光耀千古的诗坛双子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唐诗,与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起,成为中国最为璀璨的文学成就。

论武功,它先后歼灭了东西突厥,解除了中原王朝长达数百年最为重大的边患。

它征服了高句丽,一雪隋朝三次征伐不胜的前耻。

它内灭11国,外吞17国,开拓了辽阔的疆域,极盛时期领土东至大海,西抵咸海,也就是现今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接壤的地方,北愈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南据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那时的安南可不是中国的藩属国哦,直接就是大唐领土的一部分。

它还东征西讨,拥有了众多的藩属国,极盛时吸引了300多个国家或民族前来朝贡,万国来朝实至名归。

够了,不用再多说了,仅凭这些,它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它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致今天世界各地华人聚居的地方,仍被称为唐人街。

我时常在想,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三千多年,大大小小的王朝有八十多个,唐朝凭什么登上封建社会的顶峰,独领风骚?我想与它的开放包容不无关系。

唐朝的开创者李渊家族崛起于关垅地区,在当时是文明的边缘地带,没有文明世界承平日久所带来的自大、虚弱、进取心弱、安于现状等等毛病,同时又能接触到附近的文明世界,因而具有宽阔博大的胸襟和锐意进取的眼光。

这里北有草原游牧民族,西有西域半游牧半农耕民族,南有高原及西南少数民族,具有吸收新鲜血液的天然优势。李渊的母亲独孤氏,便具有相对纯正的鲜卑血统,也就是说,李渊的身上,一半流的是鲜卑人的血液。混血的结果,稀释了正统民族的腐化观念,增强了活力,使得它对其它民族、其它地区持有平等、宽容的心态,能够不断地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最终发挥出后发优势,缔造了一个光辉灿烂的盛世皇朝。

唐太宗就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流传开来,为他博得了“天可汗”的荣誉。史载:“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翻译过来就是:各国各部的国君、首领在宫中集合,一起请求唐太宗做“天可汗”(至高无上的君主),唐太宗说:“我已经做了大唐天子,又要降低身份做天可汗吗?”

哈哈,男儿如此,夫复何求?伟哉,大唐!

终唐一代,它的开放程度是很令人吃惊的。不像后来的元朝和清朝,起源于弱小落后的民族,为了压制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自己的汉族,不得已推行严酷的民族歧视和民族高压政策,制造了一系列的人间惨案,压制了中华民族的活力和创造力,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清末,专制集权、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领先世界近2000年的中国最终落后于西方,遭受了百年国耻,不得不变法图强。

扯远了,既然唐朝如此光辉灿烂、五彩缤纷,那就让我们回过神来,一起领略它的风采,品味它的荣光。

第一章 被忽视的开创者

提起唐朝,不得不提的一个人是唐太宗李世民。

诚然,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无出其右,为大唐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与他相比,大唐的开创者――李渊的存在感反而极低。提起他,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平凡无奇、软弱怕事、目光短浅、缺乏主见,一副老实人的样子,与气吞山河、英勇豪迈的开国之君的形象实在相去甚远。

据说,隋末天下大乱,李世民与刘文静商讨起兵大计,但不敢告诉李渊,只好曲线救国,找到了裴寂。

当时李渊官拜太原留守,领晋阳宫监,而裴寂是晋阳宫副监,两人是一把手与二把手的关系。

晋阳宫是隋炀帝杨广在晋阳的行宫,里面当然蓄养着不少美女,李渊是杨广的姨表兄,将自己的行宫交给亲戚管理,杨广大概还算放心。

裴寂作为李渊的部下,吃喝玩乐样样精通,颇投李渊脾性,史载两人“素与交好,交情愈密,以至博戏饮酒通宵达旦”,李世民找他算找对人了。

但造反是个砍脑袋的活,轻易不能干,更不能说,自己与裴寂交情一般,造反的话便有些说不出口,怎么办呢?

他想到了一个现代人也常使用的方法,没错,就是套近乎、拉关系、行贿。

李世民拿出数百万私房钱,让人与裴寂赌博,假装技不如人,全部输给了裴寂。裴寂不费力就得了这么多钱,当然大喜过望,与李世民日渐亲昵。

关系到位了,李世民找了个机会,告之真情,求裴寂劝说李渊。

裴寂得了这许多好处,自然不好推辞。再说当时义军四起,盗贼遍布,隋朝摇摇欲坠,裴寂也暗暗为自己的前途担心,若是劝得李渊起兵成功,他做了皇帝,凭自己与李渊的交情,荣华富贵不在话下,于是一口答应帮忙。

为了断绝李渊的后路,裴寂约李渊喝酒,趁李渊喝得晕晕乎乎的当儿,声称喝闷酒没意思,不如叫美女来陪着喝。

李渊答应了,于是裴寂叫来了事先安排好的两名宫女----尹张二妃,二人不负领导嘱托,将李渊灌醉,裴寂又安排两人侍寝。

李渊酒醒后大惊失色,按大隋的法律,外臣私通行宫宫女是要处死的。他一不小心,触犯了这条律例。

思前想后,没有退路,再加上裴寂从旁劝说,李渊终于下决心起兵。

《旧唐书》上记载:“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北宋欧阳修也在《新唐书》中说:“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司马光更是在《资治通鉴》中斩钉截铁地说:“起兵晋阳也,皆秦王李世民之谋。”“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指的就是这回事。

还有一件事,颇能说明李世民的英明,反衬出李渊的平庸。

李渊起兵后进军长安,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带左右两军。大军走到雀鼠谷,老天爷不帮忙,连下大雨,前面就是隋军精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这样的天去打仗无疑等于是送死,李渊在这里停了下来,一等就是好几天,部队的粮食吃得差不多了。

在这焦急等待的日子里,传来了刘武周勾结突厥袭击太原的消息。

那里可是老李家的根据地,若是被端,后果不堪设想。

李渊赶紧开会,商量怎么办。

裴寂等大多数人都认为家属都在那里,主张回军救援。

李世民认为田野上都是禾菽,粮食不用愁,隋军守将宋老生急躁轻率,一战就能生擒;刘武周与突厥表面上相互勾结,内心实则相互猜忌,他想打太原,但更怕马邑被突厥拿下;如今大举义兵,正应一鼓作气,攻下大兴,号令天下,若是中途退军,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义军就会军心涣散,太原一城一地也难以保证大家自身的安全。李建成也这么认为。

这番分析,有理有据,切合实际,但李渊不听,还是和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想救太原,就下令回军。

部队出发了,李世民十分担心,想要再去劝说,但天色昏暗,父亲已经休息了,李世民站在帐外,急得哭了起来。

听到哭声的李渊起来了,问为什么哭,李世民趁机再谏:“现在已经起兵,前进就会成功,后退就会崩溃,敌人乘机杀来,不久就要被杀,怎能不哭呢?”

李渊深受触动,幡然醒悟,说:“部队已经出发了,怎么办呢?”李世民说:“右军还没走,左军还没走远,还能追得上。”李渊笑了,说:“吾之成败全在于你,还能说什么呢?随你吧。”于是李世民把左军追了回来。这时太原的军粮也到了。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不是。

原因是李世民为了争夺帝位,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哥哥弟弟,逼迫李渊退位。为了掩盖劣迹,也为了宣扬自已继位的正当性,干预了史书《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的编写,而两唐书和《资治通鉴》正是以这两部实录为蓝本。

那么,真实的李渊什么样呢?

幸好,有一个叫温大雅的人,当时是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也就是李渊的秘书,目睹了自晋阳起兵至大唐建立的过程,留下了一部《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了这357天的重要历史活动。虽然这本书有美化李渊之嫌,但通过它,我们还是可以窥见李渊真实的一面的。

第一节 权力更迭的密码

公元566年,李渊出生。

帝王的出生不同凡响,史书记载他体有三乳。

这个是否真实无从考证,即使是真的,用现代的观点看恐怕是变异,说的直白点就是畸形、不正常,算不得好事情。但古人不这么认为,史书大书特书,认为李渊生有异相,与周文王的胸有四乳、刘邦母亲梦到与龙交合、以及后来的赵匡胤出生时满屋红光异香、武则天出生时两只凤凰盘桓飞翔一样,是大吉大利的好兆头。

这些都是俗套,俗,太俗了,我们看看就好,不足为信。

但他出身高贵却是勿庸置疑的。

这是一个武将辈出的家族,祖父李虎年轻时风流倜傥,志向远大,好读书,善骑射(注意这个特点,它会在家族中传承下去并多次给后人帮助),追随北魏大都督贺拔岳征战有功,升为左厢大都督。516年,北魏宣武帝去世后太子元诩六岁继位,胡太后垂帘听政,此人淫乱后宫,养了不少面首(就是男情人),她权欲旺盛,在儿子成年后仍不放权,毒死了他(熟悉的一幕出现了),引起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自相残杀。李虎在贺拔岳遇害后追随宇文泰开创了西魏,与高欢开创的东魏两强争霸。

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掌握朝政却不称帝,而是拥立北魏皇族元氏为帝,是一个和三国时的曹操差不多的人物。

他出身代郡武川县(今内蒙武川县),一手提拔、培养了许多老乡。这些人便以地为名,组成了势力庞大的关陇集团,对当时及以后的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他雄才大略,首创府兵制。简单来说就是兵农合一,平时耕种土地,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既解决了粮草问题,又解决了兵源问题,一举两得,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公元537年,李虎因为屡立战功被封为陇西郡公,与宇文泰、元欣、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和李渊岳父)、侯莫陈崇七个功劳最大的人一起加“柱国”衔,就是国之栋梁的意思,号称“西魏八柱国”。

当时的西魏军政合一,所谓柱国,就相当于今天的政治局常委加中央军委委员,实力雄厚。

宇文泰是全军统帅,元欣是西魏皇帝,两人只是挂名。其余六位柱国各率两位大将军,每位大将军领两个开府将军,每个开府将军各领一军,共24军。这便是府兵系统。

注意这份名单。宇文泰开创了西魏。儿子宇文觉篡魏自立,史称北周。在周武帝的安排下,杨坚的女儿杨丽华嫁给了太子宇文赟,宇文赟继位后耽于享乐,透支了生命,早早去世,杨坚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逐渐掌握了实权,逼迫小皇帝禅让为帝,建立了大隋。至于李渊,众所周知,他建立了大唐。

也就是说,这八大家族直接开创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王朝。厉害吧?

独孤家族虽然没有直接开创王朝,但在历史上也赫赫有名。独孤信不仅人长得帅,还擅长培养女儿,他最大的成就是生了七个女儿,三个成为皇后。

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毓,宇文毓在继宇文觉为帝后追封她为明敬皇后。四女儿嫁给了唐国公李昞,生下了李渊,大唐建立后被追封为元贞皇后。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大隋建立后成为文献皇后。

一门三皇后,史上绝无仅有,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近代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比起她们来也是望尘莫及啊。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隐藏着权力更迭的密码。因为关陇集团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军事贵族集团之一。

关指陕西关中地区,陇是指陇山(即六盘山)。广义的关陇地区包括甘肃、宁夏、陕北、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

如果你看一下地形图,你会发现这个地方地势十分险要。这里居高临下,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它“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四周秦岭、黄土高原围绕,只余函谷关、武关、散关三大关口,绝对易守难攻,这在只有冷兵器的古代是十分重要的。

关中平原盛产粮食,北边是天然的优良草场,饲养马匹的绝佳之地。试想有了千军万马,不用怎么砍杀,只是骑着马向下俯冲,这仗敌人还怎么打啊?

这里还靠近游牧民族,混血的结果提高了家族的活力,树立了平等开放的观念,相互的竞争又培养了进取的意识。

诸多优势使得这里成为隋、唐的龙兴之地,不仅如此,周、秦、汉也是从这里发家的。

最先崛起的西周王族,就是从这里向西进发,拿下了商朝。至于秦汉的历史,大家更熟悉了。

可以说,在元朝以前,谁掌握了关陇地区,谁就拿到了君临天下的钥匙。从元朝开始,这个地方从边地变成了内地,游牧民族被赶走了,娇柔富贵之风席卷而至,尚武好斗、竞争进取的风气不见了,优势也就不再存在。

历史上的北魏,恰恰就统治了这片区域。

为了保障首都平城(在今天的山西大同东北)的安全,北魏在沿边地区从河北北部到内蒙古南部建立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事重镇。武川镇位于平城以北,就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当时是防范强盗的前线。

宇文泰就出身于武川。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他充分发扬了“苛富贵勿相忘”的传统,将武川人编为一军,掌握大权后又让武川人统领各个军队,选拔武川最为显赫的二十大家族的头领,分封为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这些人连同其他大家族一起,组成了势力庞大的关陇集团。八柱国,就是关陇集团精英中的精英。

关陇集团具有相对独立性。最初当然以宇文家族为首。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形发生了变化。公元556年,宇文泰死了,遗命儿子宇文觉主持国政,但当时的宇文觉只有15岁,宇文泰担心他无法应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因此命令侄子宇文护辅政,没想到宇文护趁机掌握了内外大权,成为新的权臣。

这个人十分毒辣,为了维持权力先后杀死了三位皇帝。

557年,宇文护强迫西魏皇帝退位并在随后杀之,拥护宇文觉登基,建立北周。他自封为大冢宰,总领百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这就让人不服气了。因为他属于少壮派,比其他六位柱国矮一辈,资历威望都差一大截,却凌驾于皇帝之上。

身为八柱国之一、当年与宇文泰称兄道弟的赵贵极为不满,史书说他“自以元勋佐命,每怀怏怏,有不平之色”。赵贵与老哥们独孤信商议后图谋杀死宇文护,并着手与他人联络。

这时的宇文家族势力依然强大,独孤信对造反没有把握,反而事到临头开始后缩,劝赵贵不要冒险。

果然不出所料,开府将军宇文盛得知了这一阴谋,立即告密。宇文护捕杀了赵贵,因独孤信名望很高而予以免职,并逼其在家中自尽。

对宇文护不满的还有周孝闵帝宇文觉。他也想诛杀宇文护,但事机不秘被宇文护毒杀。

宇文护羽翼未丰,无法直接称帝,只好选择宇文泰的另一个儿子,性格温顺的文艺青年宇文毓为帝。

宇文毓很聪明,选拔数位年轻有为的大家族的后代担任新的柱国将军,其中就有杨坚的父亲杨忠,引起了宇文护的警觉,一番试探后发现宇文毓有亲政之意,便又将宇文毓毒死了。

宇文护又拥立宇文泰的儿子、只有十七岁的宇文邕为帝。

这个人年轻,好控制,就是他了。

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这是个狠角色,宇文护的克星出现了。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武帝。

他目睹了两位哥哥的死亡,内心十分害怕,但他极有城府,开始韬光养晦,整日谈玄说礼,给人一副寡人对权力不感兴趣、人畜无害的印象。

他还给予宇文护及其家人各种特权和礼遇,对宇文护三路大军伐齐惨败的错误视而不见,还时时刻刻注意维护宇文护的权威。

比如公元563年,周武帝带侯莫陈崇巡视原州(在现在的宁夏固原县一带),夜半三更突然莫名其妙返回京师,人们不知为何,感到非常奇怪,不免议论纷纷,侯莫陈崇对亲信常升说:“我听说宇文护今年不吉利,皇帝突然回京,可能是宇文护死了。”这话传到宇文护耳中,周武帝立即召集公卿,当众责备侯莫陈崇,当晚宇文护便派兵逼迫侯莫陈崇自尽。

这样的皇帝正是宇文护需要的,不能再好了,宇文护十分满意。

平静的日子过了12年。到了572年,周武帝终于等来机会,作了充分准备后,趁宇文护前来拜见太后之机,“以玉珽自后击之,护踣于地。时卫王直匿于户内,乃出斩之。”翻译一下就是,周武帝拿着一块玉笏从后面狠狠打了宇文护的脑袋,宇文护倒在地上。当时卫王宇文直提前藏在殿内,出来斩杀了宇文护。

周武帝开始亲政。此前由于皇族的推动,佛教极为兴盛,大量的土地和财产集中在寺庙和僧侣手中,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于是周武帝下令灭佛,成为历史上四大灭佛运动之一。

577年,周武帝消灭北齐,不久去世,太子宇文赟继位为周宣帝。

这是个大逆不道、坏事做绝的家伙,老爹死时冲着棺材大叫:“老东西,死得太晚了!”令人瞠目结舌。

他连杀骨干忠臣,宠信佞臣,滥用刑罚,朝令夕改,纵情声色,霸占继母,先后加封五位皇后,号称“五后并立”,惹得天怒人怨,最终因沉迷酒色去世,死时只有21岁,当时他的儿子周静帝只有8岁。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述说这段权力更迭的历史,意在说明,宇文家族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先后斩杀三位柱国元老,深深地伤了关陇集团各大家族的心,哪怕是皇帝,大家心中也不再那么拥戴。

面对贪图享乐的周宣帝,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他们急需一个代言人,来维护家族和集团的利益。

此时,老成持重、腹有良谋、与人为善的杨坚进入了大家的视野,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周宣帝早逝后,他在辅佐小皇帝周静帝的过程中掌握了实权,最终羽翼丰满后逼迫小皇帝禅让登基,很好地平衡了各大家族的利益,带领着关陇集团继续前进。

关陇集团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也就是说,关陇集团各大家族实力雄厚,谁获得了集团大多数成员的支持,谁就能成为领导者,即使不是当皇帝,至少也是权臣!这就是权力更迭的密码。

数十年来,权力在宇文泰、宇文护、周武帝、杨坚间传承,都是遵循这个规律。李渊作为柱国家族的继承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密码。正是这个密码,对李渊晋阳起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是说明李世民并非晋阳起兵主谋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我们以后慢慢再讲。

每每读史至此,我总不免感慨一番。

中国有句古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关陇集团之所以兴旺发达,延续数百年的荣光,起点便在于宇文泰掌握西魏大权,之后重用提拔了许多武川同乡共创事业。

这就说明,不论是一个家族,还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要想大富大贵、长治久安,首先至少要有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由他带领大家向着顶峰冲击。其次在首领之下,还要有若干个能力不错的成员,以便在冲到顶峰后,首领去世或有其它意外情况时能带领大家继续前进,延续前辈的辉煌。第三,各成员间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大家实力相对均衡,不过于依附于某一个人,这样才不至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才能形成共同的利益,便于团结起来向外扩张,也便于在危难时能相互扶持,你倒了有我,我倒了有他,大家互拉一把,权力富贵便能长久维持。

有人说,这样一个松散的组织,容易陷于内斗。

说得不错,但那是因为封建时代交通不便,古人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囿于一国的范围,各大家族在没有了共同敌人后才会陷于内斗,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实力大损甚至亡国亡族,不得不从历史舞台上消失,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但在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达,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的“村”,我们能发展的地方太多。宽广的世界容得下任何家族、企业、国家共存与发展,因此内斗不仅完全没有必要,反而是愚蠢无能至极的表现。

这就是学史的好处,以为借鉴,指导未来。任何家族、企业、国家,要想保持长期兴盛,都不得不研究借鉴自己的历史、别人的历史,吸取有益的经验和营养。

扯远了,让我们再将关注的目光放回到李渊身上。我们已经离开很久了。

0 阅读:0

金沄文艺哥哥

简介:关注金沄文艺,看不一样的精彩二十四史!每周二、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