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当年蒋介石退守缅甸,而不是台湾省,如今会是咋样?

漫步云端的寻梦 2024-11-30 18:24:30

1949年8月4日,蒋介石乘飞机从广州飞往重庆,29日这天在西南长官公署参加了高级军事会议。

自从三大战役以来,国民党军主力部队损失殆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与解放军正面作战的能力。

此时的解放军已经顺利地完成了渡江战役,红旗已经插到了长江以南。

这时候的蒋介石在重庆举行军事会议,为的就是想要以陕南和陇南为决战地带,拒我人民解放军于川境之外。

10月中旬,广州解放,国民政府不得不再次迁都重庆。重庆再一次成为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然而迁都重庆,也不过是缓兵之计,希望依靠川地的险峻来减缓解放军的进攻速度。可是,大厦将倾,大半个中国都已经丢了,偏居于西南之地又怎么能够自保呢?

此时,放在蒋介石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将剩余部队拉到滇缅边境,依靠这里的山高林密与解放军缠斗,要么就将剩余的部队全都撤往台湾,保住最后的一点军事力量。

时任川湘鄂黔边区“最高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国民党名将宋希濂当时就向蒋介石建议过,认为可以将国民党剩余的30万部队拉到中缅边境一带进行防御与作战。

然而宋希濂的建议被蒋介石直接否决了。那么蒋介石为什么不愿意让自己的将士撤往缅甸呢?

宋希濂的退守缅甸的考虑

我们先来讲一讲宋希濂当时提出要率领30万大军进入缅甸到底是为了什么。

首先,从军事的观点上来看,宋希濂的想法是对的。在当时,与其固守川渝之地,倒不如退到中缅边境进行防守。

一来国军退到中缅边境之后,在滇缅边境的密林进行游击作战,能够有效的抵御我军的进攻攻势。而就算是不敌我军,也可以向缅甸方向撤退。我军顾及到外交关系,必然不敢贸然出兵缅甸。

而国民党军这30万的部队一旦到了缅甸那就是“海阔凭鱼跃”了,以当时缅甸的军力,想要打败这30万的国民党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国民党还可能反过来推翻缅甸政府,成为缅甸地区的实际控制人。

而一旦拿下了缅甸,国民党军就能利用缅甸境内的出海口,获取美军援助的军事物资。

这样一来,败逃在这里的国民党军相反便有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后方,进可攻,退可守。

另外一方面,要是国民党军的30万大军撤往滇缅边境,还能够有效地控制住云南王龙云,只要云南王龙云不起义,那么就能够将滇缅连成一片,云南作为前线,缅甸作为后方。

不得不说,宋希濂的这个想法确实高明,愣是从滇缅边境地区给蒋介石的部队找出了一块可供生存的空间。

而且一旦到了缅甸,无论是继续从事罂粟种植等毒品产业,还是改毒为粮,在这里进行农业生产,都足够蒋介石养兵的了。

然而,就这这样一个毒计却被蒋介石给否定了。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否定掉宋希濂的建议呢?

蒋介石不考虑退守缅甸的主要原因

这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蒋介石考虑问题的角度与宋希濂不同。宋希濂只从纯军事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蒋介石却要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首先,蒋介石认为能够固守滇缅,就能固守川渝。蒋介石不愿将战略后方。

重庆在抗战时就是陪都,只要重庆还在国民党军中手中,那么蒋介石就依旧能够争取到美国的支援。

蒋介石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就喜欢在国际舞台上作秀,希望自己的部队能够打出胜仗让西方国家看到“希望”,从而加大对蒋介石政权的援助,这是蒋介石求取外援的一贯力量。

而一旦川渝丢失,那么蒋介石也就失去了向西方国家寻求援助的筹码。

另外,川渝之地富庶,养兵的能力比缅甸强太多,所以只要是有可能的情况下,就一定会保川渝。

第二,就算川渝不保,蒋介石也不太愿意撤兵到中缅边境打游击。

相比较于中缅边境,蒋介石更愿意将台湾作为自己国民党残部重新组建政权的偏安之所。

这其实不难理解,当时台湾虽然比不上缅甸地区在自然资源上富庶,但是台湾的工业底子好,并且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偏安于台湾形成割据势力倒也合乎国际惯例,不会引来国际上的反对。

然而,要是国民党军进驻缅甸,实质上就形成了对于缅甸的入侵,会在国际上迎来被动,一旦遭到解放军与缅甸军队的双重打击,国民党军将会腹背受敌。

况且,以当时解放军的实力,一旦对国民党军发起进攻,至少解放云南全境是没问题。无论云南王龙云起不起义,结果都是注定的。

而一旦解放军解放了云南,那么只能在缅甸边境活动的国民党残部的空间势必被压缩。

第三,想要在缅甸开辟战场,以当时国民党军的这点家底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缅甸本就是四战之地。

一旦国军入侵缅甸,周围的各方势力都可能打着“援缅抗蒋”的旗号过来分一杯羹,那么国民党军就可能陷入被群殴的被动局面中。

并且美国人也会陷入国际舆论的被动局面而停止对蒋介石的援助,失去援助之后的蒋介石又如何固守呢?

最后一点就是蒋介石当时手上能够使用的资源已经很少,固守西南其实也不过就是为撤退争取时间。

手上部队只要是蒋介石嫡系的,能撤往台湾的就一定要撤往台湾,不能够撤往台湾的就留下来自生自灭。

如果放弃了台湾,占领缅甸,这样做会后患无穷。毕竟出师无名,一旦国军放弃了台湾,去占领缅甸,这样一来身处缅甸的部队到底是流亡政府还是土匪武装?

所以蒋介石不考虑将部队拉到滇缅地区理由还是比较充裕的。

宋希濂的想法固然有着许多优势,能不能成事还难说,危害却是无穷的,有些一厢情愿。

而蒋介石所看到的确是部队撤退到缅甸之后所带来的现实问题。

谁都想在缅甸给我们找事情,却谁都不愿意在缅甸下血本

蒋介石觊不觊觎滇缅这块土地呢?答案是肯定的。

只不过,蒋介石对于缅甸的态度是:不愿意投入大量的兵力,任由那些国民党军在大陆的散兵游勇到缅甸自己创业。

1950年,在解放军攻入云南之后,国民党残部就有两支部队逃到了缅甸。

一支是第 26 军 93 师278 团副团长谭忠所率领的第二营和九十三师警卫营,经过西双版纳南峤进入到缅北邦桑以南地区;另外一支就是第 8 军 237 师 709 团团长李国辉所率的800余人,经红河上游元江,于1950年2月下旬逃窜到缅甸猛瓦。

这两支部队进入缅甸之后,谭忠便将指挥权交给了李国辉,自己在1952年的时候去到了台湾。

两只部队加起来原本只有1500人左右,并且没有补给,没有重武器,就是一股溃兵。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李国辉在到达缅甸之后便开始到处召集人马,不但招募到了原先在抗日战争时期流落于滇缅战场的一些溃兵,还将一些土匪武装,当地的土司武装都并到了一起。

后来这只装备落后的部队竟然在与缅甸政府部队的战斗中大获全胜,在缅甸顺利地站住了脚跟。最后这支部队愣是从1500人发展到了数万人的规模。

而远在台湾的蒋介石知道后,立刻找到了李国辉的老上级李弥,让李弥到缅甸去接受李国辉的部队。

而李弥到了缅甸之后,李国辉一见是自己的老上级,没有一句二话,当即就将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李弥。

后来在美国海军少将厄斯金率领“东南亚军援顾问团”访问泰国期间,李弥还提出希望美军予以配合,李弥率部出兵反攻云南,牵制解放军的想法,但前提就是美军要在其部队进入云南之后提供武器装备和经济援助,建立补给线。

后来美国人还真的支持李弥的部队在1951 年 4 月的时候反攻云南,并且还一度占领了云南边境的镇康、双江、耿马、孟定、沧源、澜沧、宁江、南峤等 8 个县治。

不过由于解放军已经在云南进行了准备,这只国民党残部并没有深入云南太多。最终很快便被昆明军区打退,逐渐收复了失地。偶有小股部队流传进来也很快被肃清。

后来这支国军残部不得不再度退回缅甸境内。对于国军残部在云南的失败,李弥归咎于美国的援助不力。

但事实上,美军和蒋介石当初想的一样。即便是在中缅边境用兵,但是这块地太小,能养的部队实在不多。并且出师无名,在国际舆论实在是站不住脚。

而且缅甸各方势力混杂,以国民党军的这点残部在缅甸实在兴不起什么风浪。

除非当初蒋介石将30万大军全都撤退到缅甸境内。

而那样一来,美国似乎也担不起支持蒋介石入侵缅甸的罪名。

总的来说,缅甸确实是我国西南边陲的心腹之患,但却似乎又没那么重要。

缅甸的地理因素决定了那块土地难以养兵,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军事力量。

即便是今天,缅甸境内的军阀也都难以形成气候,所持有部队的规模被这块土地的资源禀赋所限制。

所以,蒋介石不可能将部队撤往缅甸。

但是无论是国民党军,还是国外势力都知道,这里对于中国后方的安定极为重要,都想在这里搞事情。

但搞事情归搞事情,却谁也不愿意出人出钱,所以这才有了金三角地区的长期混乱与贫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