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子羊肉:一口咬下的乡愁滋味

新晴宁陵 2024-12-19 22:03:10

剁子羊肉:一口咬下的乡愁滋味

高会鹏

商丘剁子羊肉的前世今生

历史渊源与传说故事

商丘剁子羊肉,这道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美食,背后有着一段饶有趣味的起源传说,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元璋的妻子马娘娘是回民,所以明朝宫廷里的膳食皆是清真的,而朱元璋本人又对羊肉情有独钟,几乎每天都要吃上一次。宫廷为此专门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了一帮做羊肉的高手来担任御厨,这些御厨们确实各怀绝技,有的擅长蒸羊肉,蒸出的羊肉软糯鲜香;有的精于炒羊肉,炒出的羊肉别具风味;还有的炖羊肉汤堪称一绝,那羊汤浓郁醇厚。就这样,朱元璋每天都能品尝到花样繁多的羊肉菜肴。

然而,日子一长,再厉害的御厨们似乎也陷入了 “江郎才尽” 的困境,翻来覆去的做法让羊肉菜肴渐渐没了新意,再也做不出能让朱元璋眼前一亮、味蕾跳动的新鲜口味了,朱元璋自然也对桌上的羊肉逐渐失去了兴趣。这可让御厨们诚惶诚恐,他们深知一旦皇上怪罪下来,自己必定会受到责罚,所以各个忧心忡忡,绞尽脑汁想要改变这一局面。

在这众多御厨之中,有一位姓关的中年男子,他本是专门负责炒菜的,并不会做羊肉。但当他察觉到皇上吃腻了 “同事” 们做的羊肉后,便私下里动起了心思,暗暗研究起羊肉的新做法来。这位关姓男子是回民,家就在宁陵县城东关。在他的老家,人们一直有着用大锅煮羊肉的习惯,煮出来的羊肉味道甚是不错。

于是,他趁着闲暇之时,精心挑选了一只羊,配上各种佐料下锅煮熟,待羊肉熟后取出晾凉,接着把骨头全部剔除干净,面对着这一堆肥肥瘦瘦的羊肉,他陷入了沉思,一心想要琢磨出一种独特的做法。苦思冥想了几天后,他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妙招 —— 把这堆处理好的羊肉用粗木棒挤压成厚厚的一坨。之后,他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用刀切下薄薄的一片尝了尝,没想到竟有着一种别样特别的味道,这让他大喜过望。此后,他又反复试验了几次,还找来旁人帮忙,一起把羊肉挤压得更加结实。

终于,一次朱元璋用膳的时候,对着面前那些已经提不起丝毫兴趣的羊肉,丝毫没有动筷的欲望。关御厨瞅准了这个绝佳的时机,赶忙把用烧饼夹着挤压过后的羊肉片呈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疑惑地咬了一口,细细咀嚼之后,顿时龙颜大悦,赞不绝口,赶忙问这是什么东西。关御厨便把做法详细地说了一遍,朱元璋直夸他有心,当即决定让其专为自己做此种羊肉。

就这样,关御厨为皇上精心做了 10 多年的羊肉,在这期间,他也没有停止钻研的脚步,不断改进做法,适时增减作料,使得羊肉的味道越来越地道,也正因如此,他屡屡得到朱元璋的奖赏。到了 50 多岁的时候,关御厨告老还乡,回到了宁陵县东关老家。平日里闲来无事,他便做这种垛起来的羊肉给家人和亲友品尝,大家吃后齐声叫好,纷纷询问这羊肉叫啥名字。这一问还真把关御厨给难住了,这么多年他一心扑在制作上,还真没给自己做的羊肉起个合适的名字。他略一思索后,说道:“既然是把羊肉垛起来吃的,那就叫它垛子羊肉吧!”

从此,垛子羊肉便从宫廷流传到了民间,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豫菜系中一道极具传统风味的美食,深受人们喜爱,也承载着那段独特的历史记忆,让后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仿佛能穿越时光,看到那个宫廷后厨里御厨潜心钻研的画面,感受到历史与美食交融的独特韵味。

传统制作工艺探秘

商丘剁子羊肉之所以能成为令人回味无穷的非遗美食,与其讲究且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密不可分,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匠心,也正是这些工序成就了它最终的绝佳口感和上乘品质。

首先,选羊就是关键的第一步。要挑选 1-2 岁肥瘦均匀的山羊,这个年龄段的山羊肉质鲜嫩,肥瘦比例恰到好处,为后续制作出美味的剁子羊肉奠定了基础。选好羊后,需将其宰杀,并把羊肉仔细地去杂去净,确保羊肉的纯净,不让丝毫杂质影响口感。

接着便是配料环节,这可是剁子羊肉独特风味的 “密码” 所在。需要准备八角、丁香、桂皮、白芷等八种佐料,再搭配人参、老紫蔻、田大芸等 20 余种名贵中药材。这些配料可不是随意组合,每一种都经过了岁月的筛选和实践的验证,它们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共同为羊肉注入灵魂。

而后进入煮肉阶段,先把配好的佐料放入大锅内,提前两个小时精心熬制汤料,让各种香味充分释放、融合。待汤料准备妥当,再将处理好的羊肉下锅。刚开始要用猛火大灶,让羊肉在沸腾的汤中迅速受热,炖煮大约 1 个小时之后,改为文火慢炖,就如同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般,耐心地让羊肉在文火的温柔 “呵护” 下,充分吸收汤料中的香味,慢慢变得软烂入味。这一过程需要持续 3 个小时左右,期间火候的把控全凭经验丰富的师傅,多一分则肉易老,少一分则肉未熟透,可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羊肉炖煮好后便要出锅了,这时的羊肉已经吸饱了汤汁的精华,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出锅后的羊肉要逐个放在案板上,错落有致地垛起来,然后用细白的棉布将其包裹好。为了让羊肉受力均匀,还需把牛骨码放整齐,压在羊肉上,杠子的一头固定好,人要借助侧身的全部力量,反复翻轧羊肉,通过这样的方式,逼出羊肉中多余的水分和羊油,使羊肉的质地变得更加紧实、瓷实。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棉布不需要拆开,烹饪仍在悄然继续着。

最后,把经过翻轧处理的羊肉放入冷库储存 12 个小时以上,这一步不仅可以让羊肉进一步定型,还能使其口感更加醇厚。待到要享用之时,片肉就成了展现师傅手艺的最后一道工序了,这可不是简单的活儿,技艺娴熟的师傅能做到一秒一片,切出的肉片重量相差无几,厚度均为 2 毫米,一斤剁子羊肉,仅需 90 秒就能削出 90 片,动作干净利落、分毫不差。那一片片薄如纸的羊肉,夹在烧饼里,入口香而不腻,让人唇齿留香,也难怪它能在众多美食中脱颖而出,成为商丘的一张亮眼 “名片”,承载着这座城市的饮食文化,流传至今,并且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剁子羊肉中的乡愁印记

家乡味道的承载

在商丘这片充满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剁子羊肉无疑是一抹独特且令人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对于土生土长的商丘人来说,它早已深深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家乡记忆里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每逢佳节来临,阖家团圆之时,餐桌上总是少不了剁子羊肉的身影。春节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长辈们会早早地去当地口碑极佳的羊肉铺子,精心挑选上一份剁子羊肉。那刚刚切好的羊肉片,薄如纸,纹理清晰,色泽诱人,散发着阵阵独特的香气。大家把羊肉夹在刚出炉、外皮酥脆、内里绵软的烧饼里,一口咬下去,先是烧饼的麦香在齿间散开,紧接着羊肉的鲜香瞬间充斥整个口腔,那滋味,让人吃得满心欢喜,也让年味变得更加浓郁醇厚。

而到了婚丧嫁娶等各种重要的聚会场合,剁子羊肉更是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宴席之上,大盘的剁子羊肉端上桌,瞬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亲朋好友们一边品尝着这道美食,一边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回荡在席间。对于商丘人而言,它不仅仅是一道菜肴,更像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将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承载着相聚的欢乐与对生活的热爱。

即便是平常的日子里,在街头巷尾的小馆子里,或是路边的小吃摊前,也总能看到有人坐在那里,惬意地吃上一份剁子羊肉。那熟悉的味道,就像是生活中的一种慰藉,无论何时品尝,都能让人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与亲切。它就如同商丘这座城市的一个文化符号,烙印在每一个商丘人的心中,成为了家乡味道最有力的承载者,只要一提到剁子羊肉,那种浓浓的归属感便会油然而生。

游子心中的牵挂

对于那些远离商丘、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剁子羊肉已然成为了心中一份深深的牵挂。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份对剁子羊肉的思念之情,总是萦绕在心头,难以消散。

每当年关将近,或是传统佳节来临,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们,心中最期盼的除了能和家人团聚,就是可以再次品尝到那魂牵梦绕的剁子羊肉了。有的游子会在电话里,满怀期待地叮嘱家乡的亲友,帮忙去买上一份地道的剁子羊肉,然后通过快递邮寄过去。当收到包裹,打开的那一刻,那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仿佛一下子就把他们带回了家乡的街头巷尾,让身处异乡的孤独感瞬间减轻了许多。

记得有一位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商丘小伙,平日里工作忙碌,压力巨大,但只要一有空暇,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家乡剁子羊肉的模样,想起小时候跟着父母去吃羊肉的情景。有一次,在和家人视频通话时,看到家人正在吃剁子羊肉,他那思念之情再也抑制不住,眼眶都湿润了。后来,他偶然得知家乡的一家羊肉店开通了线上销售,还可以真空包装邮寄,他毫不犹豫地下了单。当收到包裹,吃上那一口心心念念的羊肉时,他感慨地说,那一刻,感觉自己离家不再那么遥远了,那熟悉的味道就是家乡对自己最深切的呼唤。

还有一些游子,每次回到商丘,哪怕行程再匆忙,也一定会专门找时间去常去的老店,点上一份剁子羊肉,坐在店里,慢慢地品尝,细细地回味。仿佛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回到了家乡,找到了那份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剁子羊肉,对于他们而言,早已超越了美食的范畴,它是乡愁的寄托,是对家乡无尽的思念,是无论走多远都割舍不断的眷恋。

借网络走向全国的剁子羊肉

互联网时代的机遇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剁子羊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社交媒体更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都宛如一双双无形的手,助力剁子羊肉打破了地域的枷锁,让其香飘全国。

以往,商丘剁子羊肉大多只是在本地及周边地区享有盛名,外地人想要品尝到这一美味,往往需要亲自来到商丘才行。但如今,借助电商平台,全国各地的食客只需轻点鼠标,就能下单购买到正宗的商丘剁子羊肉。像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上,众多商丘本地的羊肉商家纷纷开设店铺,将精心制作、真空包装好的剁子羊肉上架销售。消费者在平台上选购时,可以详细了解剁子羊肉的制作工艺、口味特点以及食用方法等信息,下单后,快递便能将这份来自商丘的独特美味及时送到家门口。

社交媒体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许多美食博主纷纷打卡商丘的剁子羊肉店,拍摄制作剁子羊肉的全过程,展示那薄如纸片的羊肉片,以及夹在烧饼里令人垂涎欲滴的吃法。这些视频一经发布,往往能收获大量的点赞、评论和转发,引发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让更多人知晓了商丘还有这样一道别具风味的美食。微博上,关于商丘剁子羊肉的话题也时常登上热搜,网友们分享着自己品尝剁子羊肉的感受,交流着对这道美食的喜爱之情,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而且,互联网的便捷性也让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各种美食推荐平台、生活分享类的网站上,都能看到商丘剁子羊肉的身影,人们在搜索地方特色美食时,很容易就能发现它。可以说,互联网为剁子羊肉搭建了一个走向全国的广阔舞台,营造出了极为有利的市场大环境,使其有机会被更多外地人所了解和喜爱。

品牌推广与市场反响

商丘的剁子羊肉品牌借助网络进行推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范围内收获了众多食客的青睐,也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以解家垛子羊肉为例,作为虞城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解家垛子羊肉第五代传承人解亚杰十分注重品牌的保护、经营和推广。其店铺每天光是真空礼盒包装的剁子羊肉就能卖出 80 盒左右,店内零售也能达到 40 公斤左右,进店的老顾客几乎都会选购。不少顾客会购买礼盒装的剁子羊肉,用于周末回老家看望亲人时带去,或是当作礼物送给外地的朋友,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家乡的味道。

还有关家垛子羊肉,传承六百多年,制作技艺被列为商丘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的剁子羊肉色泽浅红、净肉无杂、肉块瓷实,刀切可片片如纸,肉味鲜香,风味独特,不腥、不膻、不腻还具有滋补功能。通过网络宣传,关家垛子羊肉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郑州、北京、天津、广州,甚至远至新疆、内蒙古等地都有顾客通过手机下单,商家再用快递将这份美味发往各地。

从顾客评价来看,大家对商丘剁子羊肉赞不绝口。有的食客表示 “买了好多次,还是那么好吃”,还有的称 “这吃到嘴里的垛子羊肉够味吧”,夸赞其香而不腻,别具风味。在各大美食推荐平台上,商丘剁子羊肉的评分也居高不下,吸引着越来越多未曾品尝过的人想要一试究竟。

线上销售数据的增长以及食客们的好评如潮,都充分展现了商丘剁子羊肉在全国范围内受欢迎的程度,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成为了连接商丘与各地食客情感的纽带,让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品尝这道美食时,仿佛能感受到商丘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产生深深的共鸣。

剁子羊肉传递的温情与情怀

美食背后的人文情怀

商丘剁子羊肉,这道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美食,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怀,犹如一条无形的丝线,将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连,让每一个品尝它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温度与深度。

从传承人的坚守来看,一代又一代的手艺人秉持着对传统美食的敬畏之心,将剁子羊肉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就像关家垛子羊肉,传承六百多年,历经二十代掌门人的坚守,哪怕岁月更迭、时代变迁,他们依然守护着这份独特的技艺,没有丝毫懈怠。宁陵县 73 岁的关敬德,作为关氏垛子羊肉第二十代掌门人,即便已过古稀之年,仍心心念念着如何将这几百年的古老手艺传承下去,这份执着与坚守,本身就是一种深厚的人文情怀体现。

而制作过程中融入的匠心更是无处不在。选羊时,严格挑选 1-2 岁肥瘦均匀的山羊,只为那恰到好处的肉质口感;配料环节,八角、丁香、桂皮、白芷等八种佐料,搭配人参、老紫蔻、田大芸等 20 余种名贵中药材,每一种配料的选取和用量都经过了反复斟酌、精心搭配,它们相互交融,共同为羊肉注入灵魂。煮肉阶段,先是猛火大灶让羊肉迅速受热,再转文火慢炖,像对待珍贵艺术品般耐心等待羊肉吸饱汤汁的香味,变得软烂入味,期间火候的把控全凭经验丰富的师傅多年练就的 “火眼金睛”,多一分则肉易老,少一分则肉未熟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出锅后的翻轧、储存、片肉等工序,同样讲究十足,翻轧要借助侧身全部力量反复操作,片肉更是要练到一秒一片、重量相差无几、厚度均为 2 毫米的精湛技艺。

这一道道工序,不仅仅是为了制作出一道美味的食物,更是传承人们将自己的心血、对美食的热爱以及对传统的尊重,统统融入其中的过程。所以,商丘剁子羊肉早已超越了美食本身的定义,它成为了一种人文情怀的传递者,让食客们在品尝那鲜香美味的羊肉时,能感受到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传承、匠人匠心,体会到这一美食深层的价值所在,仿佛在与过往的岁月对话,与坚守传统的手艺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

共情纽带的作用

商丘剁子羊肉,就像是一条跨越地域界限的共情纽带,将商丘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全国各地人们的情感紧密相连,发挥着凝聚情感、引发共鸣的重要作用。

对于那些从未到过商丘的外地人来说,剁子羊肉或许起初只是在网络上看到的一道特色美食。然而,当他们通过电商平台下单购买,收到那真空包装、散发着独特香气的剁子羊肉,打开包装品尝到那薄如纸、香而不腻的肉片时,一种对商丘这座陌生城市的好奇与好感便会油然而生。比如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全国各地的食客轻点鼠标下单后,就能在家门口收到来自商丘的这份独特美味,在品尝的过程中,他们会去了解剁子羊肉背后的制作工艺、历史渊源,进而对商丘的地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仿佛透过这道美食,看到了商丘热闹的街头巷尾,感受到了商丘人民的生活气息。

社交媒体的传播更是让剁子羊肉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美食博主们拍摄的制作剁子羊肉的视频,那展示出来的从生羊肉到最终美味成品的全过程,以及夹在烧饼里令人垂涎欲滴的吃法,吸引了大量网友的点赞、评论和转发。微博上关于商丘剁子羊肉的话题常常登上热搜,大家分享着自己品尝后的感受,交流着对它的喜爱。这些互动让不同地方的人围绕着剁子羊肉汇聚在一起,即便身处天南海北,却因为共同对这道美食的欣赏,找到了情感的共鸣点。

而对于那些在商丘生活过、如今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剁子羊肉更是一份浓浓的乡愁寄托,是连接他们与家乡情感的坚固桥梁。每当思念家乡时,吃上一口剁子羊肉,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就能将他们带回到商丘的故乡土地上,让他们回忆起家乡的亲人和曾经美好的时光。同时,他们也会把这份美味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同事,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美食,让更多人了解商丘,使得剁子羊肉成为传递商丘风土人情的生动载体。

总之,商丘剁子羊肉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了地域的距离,打破了人与人之间陌生的壁垒,让不同地方的人都能在它身上找到情感的寄托和共鸣,成为凝聚情感、传播商丘文化的重要纽带,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永远的味蕾记忆。

0 阅读:1

新晴宁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