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游园扮靓乡村大世界

新晴宁陵 2024-12-06 02:52:42

让小游园扮靓乡村大世界

高会鹏

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美不美、亮不亮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基层调研发现,与轰轰烈烈搞大面积绿化、大工程亮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乡村搞小游园反而投资更少、效果更好,老百姓也更乐意接受。

以宁陵县为例,程楼乡高庄村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根据22个村委的特点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小游园、小绿地、小菜园。在实施过程中,不是领导“拍脑袋”做决定,而是由干部与村民商量着来,宜种树就种树、能种花就种花,老百姓想种菜就种菜,关键是统一规划,做就做成“小而精”的小游园。

为何在乡村发展小游园更受群众欢迎?原因无非有三:一是不搞大投资;二是符合实际需求;三是能持续保持。从另一个侧面来解释,就是乡村需求什么、群众关心什么,那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就应该做什么。只有这样,做事的出发点以群众的实际需求和体验为目的,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众所周知,为了打造美丽乡村,不少地方开始大兴土木,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大肆购买名贵绿化树种。一时间,曾经破落的乡村也“高大上”起来,绿树红花随处可见。可好景不长,不足一年时间,这些花大价钱和大量人力栽种的绿化带、花园等,由于缺少管理、无人修剪、被人为破坏等诸多因素,或不见了踪影、或大量“死伤”,最终规划图上漂亮的绿化效果沦为现实中的“破败”。甚至,有些名贵苗木被群众拉到家中做了烧锅的柴火。

地方政府费时费力费钱在乡村搞绿化亮化,为何老百姓不买账?原因很简单,一是农村与城市不同,大规模、高起点搞绿化不接地气,一些名贵树种并不容易存活;二是老百姓讲实惠,乡村的绿化大多是房前屋后马路边,他们更乐于接受“接地气”的绿化美化。

这样“接地气”的乡村绿化,其实在基层也很常见。在宁陵县刘楼乡就建设了许多小游园:吕北村利用废坑塘改造成了莫愁湖;陈庄村利用空闲地开辟了菊园;胡举村在房前屋后打造了丁香园……

在农村,这样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菜则菜的小游园,不但成了老百姓日常休闲娱乐的空间,还成了群众身边的微“幸福园”。

群众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群众喜欢什么就干什么。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支持。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是重要工作之一。地方政府要深入基层做好调研,认真调查一下到底群众心目中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模样,提前摸清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游园也能扮靓乡村大世界。改善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不应大动干戈,应以清理残垣断壁、改造闲置危房、治理废弃坑塘、美化房前屋后为切入口,利用清理出的空闲地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小游园、小菜园,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让软景绿化与硬质景观相结合、传统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设计相结合,让乡村环境变成群众乐意接受的面貌,使群众尽享出门见绿、游园健身、经济实惠的生态惠民成果,以务实有效的举措,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0 阅读:0

新晴宁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