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悍匪于根柱的风雨人生

第五仁哥 2024-03-04 14:37:18

1994年10月14日凌晨三点,北京房山金福加油站遭遇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持枪抢劫杀人案。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只见加油站内躺着一具尸体,正是加油站员工林金言,他的头部遭受了致命的枪击。眼前的收款箱空空如也,显然,营业款已被洗劫一空。

据首批到达现场的民警报告,还有一名伤者,是加油站的加油工何小平。他头部中了两枪,但幸运的是,其中一枪仅是擦伤,另一枪则穿透了腮帮,并未致命。警方立即赶到医院,对何小平展开调查。由于何小平受伤无法言语,只能通过写字来回答警方的问题。

何小平描述道,凌晨三点时,一辆蓝色本田摩托车驶入加油站,上面坐着两名身材魁梧的男子。当时他正在休息,被吵醒后迷迷糊糊地为摩托车加了油,随后继续休息。那两名男子则去找林金言付款。然而,五分钟后,一声枪响划破了宁静,何小平被惊醒,发现摩托车上的一名男子手持手枪朝他走来。恐惧之下,他用被子蒙住头装睡。那名歹徒对着被子连开两枪,何小平中弹后惨叫一声,昏倒在地。歹徒并未掀开被子查看,便匆匆逃离了现场。

此次事件导致加油站当天营业款六百多元丢失,现场还发现了三枚弹头。在90年代的北京,恶性持枪抢劫伤人案极为罕见,因此此案立即引起了北京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视。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要求尽快破案。

通常,犯罪分子在犯下如此大案后会选择潜伏一段时间以逃避追捕。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一天之后,河北涿州市又发生了一起枪击案,一家色情场所的打手被人开枪打伤。经过对弹头的形式鉴定,确认正是前一天在加油站杀人的那把枪。警方随即对该色情场所的老板展开调查。老板在支支吾吾中交代了真相,原来这几名歹徒是熟客,以前也经常光顾该场所。上次他们叫了三个小姐,并支付了200美金,但当老板到银行存款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是伪钞。我愤怒至极。这一次,他们再次挑衅,我命令手下围住他们索要赔偿。然而,双方因言语不和,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他们人数较少,无法抵挡我们的攻势,最终选择驾车逃离。我迅速命令手下追击,誓要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其中一人突然掏出手枪,将开车追击的手下打伤。我们立即报警,经过老板透露,原来其中一人名叫赵东平。警方迅速展开行动,追捕赵东平。赵东平深知罪行严重,无处可逃,于10月19日选择投案自首。他供认,抢劫加油站和袭击妓院打手的罪行都是他们所为。另外两名同伙,一个叫李世民,一个叫于根柱。于根柱是主犯,正是他在加油站开枪杀人,也是他袭击了妓院的打手。赵东平透露,于根柱经常吹嘘自己手上沾满鲜血,多年来一直被警方通缉。一听到于根柱的名字,警方立即震惊,原来他正是北京警方追捕多年的重大逃犯。根据赵东平的供述,警方迅速部署,成功抓捕了李世民,但狡猾的于根柱并未在此处。发现李世民被捕后,于根柱仓皇逃窜。北京警方结合李世民的供述和以往的档案资料,梳理了于根柱的犯罪历程。于根柱出生于北京市崇文区陶阳路,童年时父亲病逝,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无法照顾他。于根柱从小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生存和自卫,他学会了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尽管文化程度低,身材粗壮,言谈举止粗鲁,但他非常重视义气。只要是他的朋友或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都会竭尽全力回报。因此,他在当地逐渐积累了一定的声望,成为了一个地痞流氓的头目。年仅20岁时,于根柱便因持刀抢劫被政府打击,判处劳教两年。在劳教期间,劳教所发现鱼根柱患有严重的肝病,担心其可能传染给其他犯人,因此决定提前将他保外就医。然而,在保外期间,鱼根柱并未收敛,反而与同伴继续实施拦路抢劫,最终再次被捕。这一次,他被重判九年,并被送往位于青海格尔木的监狱服刑。

格尔木监狱是全国条件最为艰苦的几个监狱之一,鱼根柱在这里度过了九年的艰难时光。在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狱友。由于他年纪较轻,却展现出一种大哥的风范,赢得了许多狱友的敬佩,甚至一些中年犯人也尊称他为“余哥”。

1990年,30岁的鱼根柱终于刑满释放,回到了家中。此时,他的母亲病情已经好转,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她苦口婆心地劝说儿子不要再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母亲的劝导下,鱼根柱开始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毕竟他也不想再回到监狱受苦。

母亲将自己的积蓄交给了他,他的妹妹们也借钱给他,支持他在家门口摆起了水果摊。这个水果摊生意还不错,足以维持他的生计。其实,鱼根柱内心深处并没有一开始就想要犯罪,他也曾憧憬过成为一个好人。他希望能够开一家水果店,娶个媳妇,过上安稳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几个月后,他的水果摊因无照经营被取缔。虽然损失不大,但鱼根柱却失去了谋生的手段。无奈之下,他只能靠打零工为生,生活陷入了困境。看着儿子陷入困境,鱼根柱的母亲深知儿子的性格,为了不让儿子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她拿出了自己微薄的退休金来养活他。

尽管于根柱可以在家中过着悠闲的生活,但他作为狱中的大哥,内心却无法接受这种安逸。在母亲白发苍苍、疾病缠身的支撑下,他度过了漫长的一年多。然而,当他的两位狱友王铁迷和李健找到他,提出一起作案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此,他彻底放弃了回归家庭的念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1992年6月开始,他们频繁地入室盗窃、抢劫出租车,作案次数高达几十起。这三人的贪婪程度令人震惊,甚至连小孩子的储蓄罐都不放过。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多月,于根柱就犯下了杀人罪。

8月1日,他们持刀抢劫了一辆出租车。于根柱用尖刀抵着司机王卫和的喉咙,要求他交出钱来。王卫和是个身材高大的男子,他毫不示弱地与于根柱展开了搏斗。于根柱见司机反抗激烈,便朝他的大腿捅了一刀。没想到这一刀竟然捅到了动脉,王卫和顿时倒在血泊中失去了生命。

意外的杀人事件让于根柱和他的同伙感到惊慌失措,他们匆忙逃离了现场。虽然这次杀人可以被视为非故意行为,但仅仅过了一个多月,于根柱再次犯下了故意杀人罪,而且这次还杀害了两个人,手段极为残忍。

自从杀死司机王卫和之后,其他两位同伙开始感到动摇。他们知道持刀抢劫出租车虽然罪行严重,但并不会被判处死刑。然而,抢劫杀人却是死路一条。王铁民虽然胆小,但不敢表现出来,而李健则多次入狱,对于根柱的行为非常不满。他指责于根柱胡乱动刀子连累自己,认为于根柱的行为过于冲动和自私。

于根柱听到这些话后勃然大怒,他原本就对李健不满。于根柱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最看不惯同伙之间不讲义气。在盗窃期间,他们收入很少,经常需要连续敲门十多家才能搜到一百多元。于根柱认为这是因为负责找钱的李健独吞了赃款。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终于在九月时爆发出来。于根柱在一次酒后对李健的诚实产生了质疑,指责他对朋友不坦诚。李健对此感到不满,立即回击。两人的争吵迅速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肢体冲突,双方都付出了头破血流的代价。事后,李健觉得自己吃了亏,愤怒地威胁于根柱,声称自己藏有钱财,并暗示于根柱如果逼他太紧,他会选择向警方自首,揭露于根柱可能的罪行。于根柱听到这些,认为李健完全背离了江湖道义,心中萌生了杀意。

于根柱找到王铁迷,告诉他李健因为贪婪而背叛朋友,并担心他会去报警。他提议干脆除掉李健以绝后患。王铁迷虽然害怕杀人,但在于根柱的威胁下,最终同意了这个计划。

10月17日下午三点多,两人来到了李健在朝阳区亚运村的家。李健和女友梁某在家中,对于根柱和王铁迷的到来感到惊讶。于根柱以无处可去为由,请求在李健家过夜。李健虽然感到疑惑,但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晚上十点,李健和梁某上床睡觉。于根柱向王铁迷示意,准备动手。他故意将电视机的声音调到最大,然后拿起一个铁制台灯底座,冲进卧室,狠命地砸向两人。于根柱力气极大,两下子就让李健失去了生命。李健被砸后,只发出了一声微弱的呻吟。在于根柱的逼迫下,王铁迷也拿起一根木棍将梁某砸晕。看到梁某还有气息,于根柱愤怒地斥责王铁迷无能。随后,他们逃离了现场。鱼根柱手持菜刀,猛然闯入厨房,几刀下去,梁某的脖子已然断裂。他的愤怒并未因此平息,反而更加狂暴,他拿起菜刀,狠狠地抠下了李健的脸皮,嘲讽道:“既然你不要脸,那就别要脸皮了。”王铁民在一旁目睹了这血腥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而鱼根柱却毫不在意。他瞥见床头放着一个沾满血的鸭梨,随手拿起,在衣服上擦了擦,便大口吃了起来,甚至坐在了尸体旁边。王铁民看到这场景,恶心得呕吐不止。

两人逃离现场后,王铁民深感与鱼根柱为伍的危险,于是找机会独自逃离。两个月后,王铁民被捕,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而鱼根柱,背负着三条人命,成为了杀人逃犯,被北京警方全力通缉。他在北京、河北等地流窜,凭借着讲义气和广结的朋友,他总能找到藏身之处。

王铁民被捕后,鱼根柱知道自己也难逃一死,于是他开始更加疯狂地作案。1992年12月31日,他和同伙携带改造后的发令枪和小口径运动步枪,闯入了一个外号叫国子的走私车贩家中。周姓车贩为了保住性命,拒绝交出钱财,却被鱼根柱一枪打倒。鱼根柱从他脖子上扯下带血的钥匙,打开了保险柜,抢走了8.9万元现金。为了确保车贩已死,他又拿起小口径步枪,对着他的头部连开数枪。

随着风声越来越紧,鱼根柱决定与警方正面交锋。他和同伙潜伏在越南边境的小城盲街,从黑市购买了手枪、冲锋枪和手雷子弹。1993年,北京警方将鱼根柱案件列为十大案件之一,全力追捕。他们连续捉住了鱼根柱的几个同伙,缴获了小口径步枪、冲锋枪等武器。然而,鱼根柱仍然逍遥法外,他随身携带的手枪也成为了他继续作案的利器。在逃亡期间,他不断作案,无恶不作。

直到5月30日这天,鱼根柱和同伙杨家宗等人计划给一个朋友过生日,他们砸开了一辆车的玻璃进行抢劫。然而,车上并没有钱,这让他们失望不已。他们顺手牵羊,只盗走了一台摄像机,而这台摄像机却非同小可,乃是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摄制组的宝贵设备。1993年,于根柱团伙猖獗作案,至少犯下了三十余起罪行。到了1994年,北京警方将鱼根柱案件列为首要任务,全力以赴追捕。然而,于根柱人脉广泛,捉拿他并非易事。尽管明知他是重大罪犯,这些所谓的朋友却甘愿冒着牢狱之灾为他打掩护。整个1994年,于根柱从警方的视线中销声匿迹。然而,他的生活并不轻松,始终生活在恐惧之中。他时刻将枪上膛,藏在腰间,晚上则放在枕头下。尽管枪不离身,于根柱深知自己一旦走上街头就可能遭遇不测,但他依然坚守着讲义气的原则。

尽管于根柱可以在家中过着悠闲的生活,但他作为狱中的大哥,内心却难以平静。在母亲白发苍苍、疾病缠身的支撑下,他度过了漫长的一年多。然而,两个狱友王铁迷和李健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宁静。他们向于根柱提出了共同作案的想法,而于根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此,他彻底放弃了回家的念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1992年6月开始,他们频繁地入室盗窃、抢劫出租车,作案次数高达几十起。这三个人贪婪至极,甚至连小孩子的储蓄罐都不放过。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多月,余根柱就犯下了杀人的罪行。

8月1日,他们持刀抢劫了一辆出租车。于根柱用尖刀抵着司机王卫和的喉咙,要求他交出钱来。王卫和是个身材高大的男子,他毫不示弱地与于根柱展开了搏斗。于根柱见司机反抗激烈,便朝他的大腿捅了一刀。没想到这一刀竟然捅到了动脉,王卫和顿时倒在血泊中失去了生命。

这次意外的杀人事件让于根柱和他的同伙们陷入了慌乱之中。他们来不及拿走钱就逃离了现场。如果说这次杀人还属于不是故意的话,但仅仅过了一个多月,于根柱就再次犯下了故意杀人的罪行,而且这次还杀了两个人,手段极为凶残。

自从杀死司机王卫和之后,另外两个同伙开始动摇了。他们知道持刀抢劫出租车虽然是重罪,但并不会被枪毙。然而,抢劫杀人却是死路一条。这两个人开始埋怨于根柱胡乱动刀子连累了自己。王铁民虽然胆子最小,但也不敢表现出来。而那个叫李健的,因为多次入狱而变得更加凶狠。他对于根柱的不满日益加剧,认为他胡乱捅人导致大家都要被枪毙。

于根柱听到这些话后勃然大怒。他原本就对李健不满,认为他不讲义气。在盗窃期间,他们收入很少,经常要连续敲门十多家才能搜到一百多元。于根柱怀疑李健独吞了赃款,这让他更加不满。两人之间的矛盾终于在一个多月后爆发出来。于根柱酒后对李健的诚实产生了质疑,引发了两人之间的激烈争吵,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血腥的打斗。事后,李健感到自己吃了亏,威胁于根柱,声称要报警。于根柱认为李健已经彻底违背了江湖规矩,动了杀心。他找到王铁迷,提议干掉李健,但王铁迷不愿意杀人,只同意打他一顿。

10月17日下午三点多,于根柱和王铁迷找到了李健在朝阳区亚运村的家。李健和女友梁某在家,对于根柱的到来感到惊讶。于根柱以无处可睡为由,要求留下来过夜。李健虽然有些迟钝,但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晚上十点,李健和女友上床睡觉。于根柱向王铁迷打手势,准备动手杀人。他将电视机的声音开到最大,抄起一个铁制台灯底座,冲进卧室,对着两人猛烈砸击。于根柱力气很大,两下子就将李健砸死。李健被砸后只哼了一声就断了气。在于根柱的威胁下,王铁迷也拿起一根木棍将李健的女友砸晕。于根柱见梁某还有气息,骂王铁迷窝囊废。随后,两人逃离了现场。

整个事件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反映了人性的黑暗面。于根柱因为几句争吵就动了杀心,不惜杀人灭口,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道德和法律。而王铁迷虽然不愿意杀人,但在于根柱的威胁下也不得不参与其中,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整个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鱼根柱手持菜刀,几刀下去,梁某的脖子便断了。他仍觉得不够,又残忍地割下李健的脸皮,嘲讽道:“既然你不要脸,那就别要脸皮了。”王铁民目睹这一切,惊恐万分,而鱼根柱却无动于衷。他拿起床头沾血的鸭梨,随意擦了擦,便大口吃起来,甚至坐在了尸体旁边。王铁民恶心得呕吐不止。后来,王铁民觉得与鱼根柱同行太过危险,便找机会独自逃离。两个月后,王铁民被捕,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而鱼根柱,背负三条人命,成为了通缉的逃犯,在北京和河北四处流窜。他讲义气,名气大,朋友众多,因此躲藏并不困难。

王铁民被捕后,鱼根柱深知自己也难逃一死,于是更加肆无忌惮地犯下大案。1992年12月31日,他和同伙携带改造后的发令枪和小口径运动步枪,闯入了一个外号叫国子的走私车贩家中。当周姓车贩拒绝交出财物时,鱼根柱毫不犹豫地开枪将其打倒。他抢走钥匙,打开保险柜,取走了8.9万元现金。为了确保车贩死亡,他又用步枪连开数枪。

随着风声越来越紧,鱼根柱决定与警方正面交锋。他和同伙潜伏在越南边境的小城盲街,从黑市购买了手枪、冲锋枪和手雷子弹。1993年,北京警方将鱼根柱案件列为十大案件,全力追捕。尽管警方连续捉住了鱼根柱的几个同伙,缴获了小口径步枪、冲锋枪等武器,但鱼根柱仍然逍遥法外,随身携带的毛色手枪也成为了他逃亡的利器。在逃亡期间,鱼根柱依然不断作案。直到5月30日这天,他和同伙杨家宗等人试图抢劫一辆汽车时,才被警方成功捉拿归案。他们顺手牵羊,只盗走了一台摄像机,但这台摄像机却非同小可,乃是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摄制组的专属设备。1993年,于根柱团伙猖獗至极,犯案次数高达三十余起。进入1994年,北京警方将此案列为首要任务,全力追捕。然而,于根柱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抓捕行动困难重重。即便明知他是重犯,他的狐朋狗友仍不惜铤而走险,为他提供庇护。整个1994年,于根柱如同人间蒸发,从警方的视线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于根柱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始终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他将枪支随时上膛,紧贴在腰间,晚上则藏在枕头和褥子之下。尽管他深知自己一旦走上街头就可能遭遇不测,但他仍然坚守着那份所谓的义气。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