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乌秘密矿产协议细节曝光,俄乌冲突进入全新阶段——资源争夺与军事打击的双重绞杀下,战场态势正发生根本性转变。
乌克兰与美国达成的协议显示,乌克兰将半数矿产资源收益注入美乌共管基金,此举虽暂缓了特朗普政府5000亿美元的债务追索,却让国家经济命脉落入他国掌控。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分析指出,协议中“优先开采权”条款实际赋予美国企业在顿巴斯等战略要地的排他性开发资格,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远超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的影响。
值得玩味的是,泽连斯基在协议签署后旋即飞赴美国,表面商讨安全保障,实则为资源交易寻求政治背书。基辅经济学院报告揭露,协议框架下首批开放的12处锂矿,恰与五角大楼公布的“关键战略矿产清单”高度重合。
作为对美乌交易的回应,俄军近日展开2022年以来最大规模攻势。2月23日至26日,超过180枚高精度导弹覆盖乌克兰全境:生产北约制式弹药的隐秘工厂被KH-101巡航导弹夷为平地,现场发现未爆的155毫米炮弹印证了西方军援直抵前线的指控。比利时籍教官团队遭遇伊斯坎德尔导弹突袭,社交媒体流出的画面显示,至少15具外籍人员遗体被军用卡车运离。俄军首次投入“摩尔曼斯克-BN”战略干扰系统,致使乌军70%的星链终端瘫痪48小时。
值得关注的是,俄国防部首次公开“打击外国军事人员集结点”的战报,此举被视为对北约隐秘参战的正式警告。
面对俄军的定点清除,西方陷入尴尬境地。波兰境内某北约基地流出的内部文件显示,2月累计有243名“民事承包商”在乌伤亡,这个数字是2023年同期的三倍。比利时国防部长在议会质询中被迫承认,该国“退役人员”在乌存在“技术支援行为”。
更严峻的是军援体系的崩塌。德国军火商莱茵金属公司证实,原定3月交付的20辆豹2坦克因铁路枢纽遭毁延迟;美国雷神公司则在评估是否暂停基辅郊外的导弹组装线。这些动向折射出西方军工复合体对持续投入的疑虑。
这场冲突正演变为多方利益交织的复杂棋局:特朗普政府一面通过矿产协议掌控资源,一面默许俄军削弱乌作战能力,为未来谈判创造筹码。五角大楼流出的《乌克兰战区评估报告》直言:“维持可控规模冲突最符合当前利益。”
借助战场优势,莫斯科加速推进“新领土事实化”。顿涅茨克地方议会通过法案,要求所有矿产企业向俄联邦资源部备案,这为后续开发铺平法律道路。
欧盟委员会悄悄搁置了600亿欧元援乌计划,德国总理朔尔茨在闭门会议中承认:“我们既不能阻止美国交易,又无力扭转战场颓势。”
身处风暴眼的乌克兰总统,正进行着危险的政治平衡。其核心幕僚透露,基辅已启动“B计划”——在利沃夫建立流亡政府备用办公区。与此同时,乌军总参谋部开始向第聂伯河西岸收缩防线,这被解读为弃守东部的战略预兆。
美国传统基金会兵棋推演显示,若俄军在夏季前控制哈尔科夫,乌克兰将丧失80%的工业产能。届时,那份用资源换保护的协议,或将成为这个国家最后的救命稻草。
当俄军坦克碾压过北约武器残骸,当美国资本渗入乌克兰矿脉,这场冲突的本质愈发清晰:21世纪的大国博弈,早已超越领土争夺,演变为资源控制权与地缘影响力的终极较量。而夹缝中的乌克兰,正在用主权换生存的悖论中,书写着残酷的现代战争启示录。
有些小国寡民们总是幻想,利好就应该拼命追,尽量杀个盆满钵满,可在实力和危险面前,请用脑子猜猜,大国会怎么做?
棋手与棋子最大的一个区别,是来自于计算,棋手能预先计算出很多步,而棋子得走到某一步才会领悟下一步该怎么走。比如英国美国,它俩其实在布达佩斯协议的时候就知晓,乌克兰进北约是非常危险的,对俄罗斯而言一旦乌克兰进入北约,等于边境多了一个俄罗斯人的叛军,而且防不胜防……从表面看貌似对俄罗斯很致命,强烈利好英美,但是正是这种威胁太过致命,俄罗斯绝无可能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