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为官时有3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款不贪,最后一条略显高明

莺歌绿柳楼前 2025-01-20 15:59:41

【前言】

清朝,那是个王朝渐趋没落、官场乌烟瘴气的时期。而和珅,恰是此时期最为败坏的存在,亦是极具代表性的典型。

这位满族官员,在朝堂上稳稳立足了三十年之久,将大清朝廷的诸多事务紧紧握在手中。他凭借各式各样的办法聚敛了大量钱财,获称“东方的罗斯柴尔德”,还被看作是“十八世纪的头号富豪”。

然而,就这么一个大贪官,居然还有他的“原则”,还有他的“底线”。就靠着这些“原则”与“底线”,他能够在如冰山般的朝堂政治里如鱼得水,变成了让君王和百姓都“不敢轻易招惹”的人物。

那么,这位身处满清末年的大贪官,他的前半辈子究竟是啥样呢?到底是哪些“准则”,能使他在那腐朽的王朝政治里稳稳站住脚跟呢?一段如传奇似的官场经历,此刻就要展开了……

【一】

和珅是满族人,在乾隆十四年(1749 年)出生,老家在直隶保定。他属于正红旗满洲,他父亲布彦泰曾是三品京堂。不过呢,虽说他出身原本挺高贵的,可这也改变不了他童年的孤苦。

三岁那年,他的母亲离他而去。到了六岁,父亲也撒手人寰。年幼的和珅,只得靠着一个忠心耿耿的老仆人才得以勉强维生。“这顿吃完了,都不知道下顿在哪儿”,这般的日子迫使他迅速长大。

和珅这人特别聪明,还很好学。他把满语、蒙古语、藏语以及汉语都学了个遍,对古今中外的各类典籍那也是相当熟悉。每天,邻居家的孩子们都在外面放羊、玩耍呢,可他老是自己待在那破旧的书房里,读书读得可高兴了。

19岁的时候,和珅在县试中中了进士,然而遗憾的是,他在会试中没能金榜题名。不过,这个勤奋的年轻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依旧没日没夜地刻苦读书,一心期盼着有那么一天,能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差不多在这个当口,和珅的人生迎来了重大的转变。那时,18 岁的他,碰到了一个姑娘,这姑娘乃是直隶总督的孙女陆氏。他俩特别合拍,没过多久就开开心心地成了亲。

在京城,陆家那可是响当当的大家族,有着顶梁柱般的地位。凭借着妻子那边的助力,年仅22岁的和珅得以承袭父亲的名号,当上了三品笔帖式。

在当时的那个社会,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儿。和珅呢,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总算盼来了能够彻底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打那以后,他如同死死抓住了仅有的一根救命绳索一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下定了决心要把过去的那些不幸与消沉统统洗刷掉。

【二】

乾隆对他甚是喜爱,他因而接连获任户部左侍郎、内阁学士,最终居然还升任至军机大臣。就这么一个曾是“落魄公子”的人,在短短数年时间里,于朝堂之上迅速崛起。

然而就在这个当口,和珅的命运来了个大拐弯——李侍尧一案让他踏上了贪污之路。

李侍尧那可是个藏了千万两银子的大贪官。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的时候,他贪污的事儿被捅了出来,这在当时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乾隆呢,就打算让自己的心腹和珅去把这个案子查个清楚。

在查看李侍尧的宅子时,和珅不经意间瞅见了一个暗格。他原本打算立马把这事儿呈报上去,可是当他打开暗格的时候,差一点儿没被惊得背过气去——那里面塞得满满当当的,全是金银财宝!

对于出身贫寒的和珅来说,这些钱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最后,他并未把这个发现呈报给乾隆,而是悄悄截留了一小部分,据为己有。

这变成了和珅迈向贪污之途的关键节点。自此,他清楚了手中握有大权的益处,也领略到了权钱交易带来的好处。原本清正纯洁的一个青年,就这样沦落成为一个腐败的贪官。

【三】

打那以后,和珅使尽浑身解数去敛财。他最先琢磨出一个堪称“杀鸡取卵”的妙招——“议罪银”。

这制度咋一听还挺在理儿,但凡官员犯了罪,就得给皇帝交纳“赎罪银”,这样就能免遭重罚了。

乾隆朝时财政状况紧张,乾隆爽快地接受了这个提议。接着,和珅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毫无顾忌地向朝中官员勒索钱财。要是有人不给钱,他就会用各种罪名对其进行弹劾,欲将其置于绝境。而在皇帝跟前,他却装得很正经,要求对方“议罪”,把银两交到国库中去。

在这一过程里,和珅大肆敛财,私吞了诸多钱财。他打着“皇上”的名号,差不多成了所有官员的“心头大患”。朝堂之上,竟然没人敢跟他对着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肆意妄为。

另外,和珅打造出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商业帝国。那时候实行海禁政策,所有外国商人都得拿到特许才能开展商业活动。和珅凭借着自己外交大臣的身份,放肆地发放经营执照,以此来收取贿赂。

他投入资金打造了银号、当铺、票号等各类商业机构,数量多达几万家,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网络,而且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等外国商户也有业务往来。如此一来,和珅不但把控了其他商人的赚钱途径,还让自己收获了巨额的钱财。

【四】

乾隆六十年(1795 年),乾隆皇帝去世,嘉庆皇帝登上皇位。新皇登基后,立马对这个大贪官的家财展开了强有力的清查行动。

“抄家”那夜,和珅全家人都被关在了家中。第二天清晨,满朝的官员们猛地闯进他的府邸,把里头的金银财宝给全部搜刮干净了。

据清廷的统计,此次抄家,竟收获了多达8亿两的白银,这数额相当于清朝整整11年的财政收入啊!当这份财富清单呈递到嘉庆跟前时,嘉庆那是怒火中烧,当即就下令让和珅自行了断。

就这么着,往昔那高高在上的军机大臣,转瞬之间便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即便如此,这号大贪官,在活着的时候也有他自己的“准则”与“底线”。恰是这些“准则”,使他能够在朝廷中稳站三十年,没被扳倒。

【五】

和珅有自己的“三不贪”准则。其一,他绝对不会把科举考试的钱据为己有。要知道,这笔钱可是众多读书人的希望所在,要是私自侵吞了,那肯定会遭到读书人的集体反对和攻击。

第二,和珅压根儿就不会去动用赈济灾民的钱款。他心里清楚得很,要是把手伸向这笔钱,那就好比在老百姓中间点燃了一把火,那产生的后果肯定是没法掌控的。

第三,顶绝的是,和珅从来不收那种“事儿办不成”的贿赂。要是有些要求压根儿就没法办到,他索性就不收钱,省得事后被人报复。

就凭着这“三不贪”的准则,和珅既把上面的意思照顾到了,又将下面的人情给收买了,就这样让自己在如同冰山一样的政界稳住了脚跟。就算最后他被抄了家,可他那三十年的在朝为官经历,也着实让人对他的政治手段钦佩不已。

【六】

和珅死后,朝廷上下对他的评价各不相同。一个大贪官被抄家,那也是他活该。不过呢,他生前那些谋取利益的手段,倒确实让这个“励志青年”在那腐朽的王朝中成功逆袭,崭露头角。

有人觉得他是个大大的奸臣,也有人认为他是权谋政治的行家。毫无疑问,这位满清末年的极度腐败官员,其懂得何时进何时退的政治手腕,还有那既矛盾又实际的“三不贪”准则,既冲击着后人的道德界限,又让人禁不住为之折服。

或许正是这般历史典型,方可最为真切地呈现出一个时代的概貌。一旦权力化作获取财富的唯一途径,而原则沦为维护权力的手段,那么一个腐朽的王朝必然难以逃脱覆灭的结局。

【结语】

如今咱们回过头去看看历史,说不定能得到一些警醒——权力唯有被用来为人民谋福祉,原则才能成为正义。要是贪婪把理想给吞噬了,原则变成了遮掩罪恶的幌子,那就是一个国家开始走下坡路的征兆了。

但愿咱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别再走以前的老路。人这一辈子就这么一回,咱们得在活着的时候,凭借自身的努力创造出一段不辜负这个时代的精彩故事!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