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创业要患难与共,共享富贵,可是真的到了功成业就那一天,真的可以共享富贵吗?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个权力中枢只能有一个人拥有至高权力,得以发号施令,这使得权力斗争贯穿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而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权和相权之争。
从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封建帝国开始时,皇权和相权的争夺就开始了。一般情况下,开国皇帝可以凭借着极高的军事和政治声望来压制宰相,可后面的皇帝就很难说了,毕竟开国皇帝之后的皇帝继位,很多都要依靠前朝大臣的支持,这无疑增加了相权的力量。
特别是在汉武帝之前,中国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完成,所谓的皇帝更像是一种尊称,毕竟有着一堆裂土封侯的功臣和宗亲,这些人联合起是可以直接反对皇帝的,汉景帝一朝的“七国之乱”就是最好的例子。
汉景帝一朝是中央集权前的最后一道关隘,打通了,中央集权的大门就此打开,如果没有打通,分封制度或许将长久地留在中华大地之上,阻碍中央集权,让古中国成为散装的国度。
“七国之乱”是分封和中央集权的大决战,这场由汉景帝开启的战争,最终也在汉景帝的谋划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是这场胜利并不完全是中央集权的胜利,而是汉景帝借助了宗亲和功臣的力量,以分封之矛,攻分封之盾。
然而汉景帝的操作却无意中为自己树立了一个隐藏的敌人,那就是由汉景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周亚夫。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周勃在诸吕之乱后拥立代王刘恒来继承皇帝位,而景帝又是文帝刘恒的儿子,事实上,如果没有周勃,汉景帝刘启或许要在贫瘠的代国渡过一生。
在文景两朝,功臣是维系西汉政权稳定的四大势力之一,和外戚、诸侯王、皇权形成了互相制衡的局面,文景两朝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平衡下稳步前进。
然而“七国之乱”却打破了这一政治平衡,联合叛乱的七国被周亚夫和梁王刘武一起镇压,诸侯王的势力被削弱,但是梁王在七国之乱中获得了很多的功劳,汉景帝曾以暗示册立梁王为储君来拉拢梁王一起对抗叛乱的诸侯国。
不仅如此,当时外戚集团的首脑就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窦太后也有册立梁王为储君的意思,这加剧了梁王的夺嫡之心。诸侯王和外戚联合起来了,使得汉景帝不得不拉拢以周亚夫为首的功臣集团一起来抗衡梁王和外戚。
为了堵住梁王的嘴,汉景帝临时册立了自己的长子刘荣为太子,更是让外戚的窦婴成为了太子太傅,以此来分化和迷惑外戚,给自己制造出一个喘息的时间,但尴尬的是,周亚夫也跟着掉进陷阱里面去了,成为了太子的支持者。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周亚夫跳到太子阵营给汉景帝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毕竟刘荣并不是汉景帝真正想要册立的太子,但是功臣集团、外戚都支持刘荣为太子,这就是让汉景帝极其头疼。
特别是周亚夫还拥有着兵权,细柳营的野战军更是只认周亚夫,不遵从汉景帝这个天子。也就说,如果把周亚夫逼急了,周亚夫只要振臂一呼,是可以马上作乱的。
所以要废掉刘荣,汉景帝就必须要安抚住周亚夫,将军权牢牢抓在手中。为此,汉景帝先是将周亚夫封为丞相,位于百官之首,从而间接解除了周亚夫的兵权,但即使这样,周亚夫仍在太子废立上仍和汉景帝对着干,这就让汉景帝很恼怒。
另一方面,因为周亚夫支持太子,间接得罪了梁王和窦太后,使得周亚夫和诸侯王、外戚势力站在了对立面,周亚夫唯一能够依靠的就只剩皇权,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可以对抗外戚和诸侯王势力。
但实际上,和皇权结盟这一路一开始就不存在,周亚夫此时就已经落入了死局,和皇权结盟最多能够保住周亚夫的命,可惜的是,周亚夫自己把这条路给堵死了。
汉文帝继位后,就开始削弱诸侯王和功臣集团,到汉景帝一朝时,开国功臣们基本都已经死去,只剩下一堆功臣二代,这就让汉景帝有了动手的机会,毕竟开国功臣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政治手段丝毫不弱于文景二帝。
文景二朝,多次向民间赐爵,这就让原本属于功臣集团的特权变得平民化,所有人都拥有特权,也就是所有人都不拥有特权,这种细水长流的政策在一步步瓦解功臣们的势力。
周亚夫作为功臣二代的领头羊,自然要反对汉景帝的这种做法,毕竟他要考虑自己手下的那堆功臣二代们。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匈奴的5位将军归降汉朝时,汉景帝想要给他们封侯,被周亚夫直接给怼了回去,但在汉景帝的强势下,这5人还是封了侯。
比起当初周勃直接联合外戚来掣肘汉文帝,周亚夫的政治手段就像过家家一样,毫无章法,不过这也能想得通,毕竟汉文帝的皇位都是周勃送的,周亚夫看不上汉景帝也在情理之中。
不仅如此,周亚夫自认为能够拿捏汉景帝,因为汉景帝册立了7岁的刘彻为太子,而西汉此时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残余的诸侯王觊觎皇位,这都需要一位能力强大的将领来震慑国内外,而周亚夫此时是军中第一人,周亚夫理所当然认为未来的刘彻一定需要自己,只可惜周亚夫看错人了。
周亚夫的嚣张跋扈就是在告诉汉景帝,等你死了,西汉王朝就是我说了算,一如他的父亲周勃,汉景帝不惯着他,直接把周亚夫葬了,断了他的一切念想。
功高震主,人类社会的终极难题之一,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话语权的争夺,功高震主再加不识时务,基本就是死路一条,甚至急流勇退都不是后路,谁都不知道震主的功臣会不会在暗中发力,从而取代主子呢?那么如何对待震主的功臣呢?似乎就只剩下一条路可选——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