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交通员假出殡暗藏文件闯关,日军开棺惊道:细菌大大的有

青史如烟 2022-11-11 11:18:56

1941年7月初,枣强县霍庄村地下交通站站长霍庆昌,接到冀南区党委的指示,令其将威县陶楼村转来的机密文件,转送至冀南五地委所在地——王珂枝村。

接到指示后的霍庆昌,就有些挠头了,他倒不是嫌这四十来里地的距离远,而是上级送来的组织文件,将近有四百来斤。

从霍庄到王珂枝村,即便能闯过沿途伪军层层的哨所,期间必经的德石铁路处日军把守的岗哨,可就不好过去了。

当天晚上,霍庆昌将下面的交通员都叫到了一起,大家在昏黄的油灯底下,绞尽脑汁想办法。

有人建议套两匹烈性骡子,到时候能瞒就瞒,实在瞒不住,就一鞭子打惊身下牲畜,硬闯过去。

还有人提议将文件裹到棉被里,几个人一起挑着闯过关卡去。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说了七八个方案,但都被大伙儿认真分析之后,一一否决了。

一时间,屋内的气氛有些静得压抑,怎么运文件,成为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

村东方向,隐约传来了几声犬吠,随后,深夜里,传来一阵幽咽的哭声,若隐若无。

“东面的老柳头,恐怕不中了。”坐在门口的老于听了会儿,磕了磕手中的烟袋锅,感慨道:“这年头,那天都死人。”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霍庆昌此刻心头突然一动,他看着大家,低声说道:

“我说,咱们把文件,藏到棺材里中不中?”......

几天后,石德铁路旁,一辆惨白的灵车,从南向北缓缓行驶着,棺材上拴着一只惊呆了的白公鸡,斗大的“寿”字雕刻在棺头,两侧挽联上写着:

未入三宝地,先上九重天。

灵车后面,跟着一群披麻戴孝、捧着哭丧棒的孝男孝女,哭得涕泪纵横。这一路,各层伪军哨所一见是送殡的队伍,都自觉晦气,没有多加阻拦,车队一直走到了日军把持的北良塞铁路路口处。

“站住,”几名伪军遥见一群人靠近,大声吼道:

“干什么的?!”

“老总,俺们是送殡的。”赶车的交通员一扯缰绳,待大青骡子缓缓停了下来后,跳下回答道。

“送殡的?”站在最前面的伪军乜斜着眼,走近几步站定,“老子咋看咋觉得,你们这像是给八路送信的?”

“老总,您取笑,送殡还能有假?您看,这不是安魂酒?”赶车的老于一听对方有意刁难,便转身从车上拿下两瓶白酒,递过去让对方“查验”。

那伪军拿着酒,一面依然嘟囔着:“什么安魂酒?棺材打开,老子要看看。”

老于一看,有些犯难,没想到这个地方伪军都这么难缠,他一面连说好,一面向后面使了个眼色。

霍庆昌和另外的几名交通员,随即拄着哭丧棒走了上来,一面走,一面啊啊大哭。来到近前后,几个人就要给伪军依次磕头,当地风俗,送殡路上,孝子遇到谁,便给谁磕头,这叫“孝子谢爷们儿”。

他们这已准备磕头,可把面前这几个伪军给磕慌了神,因为按照当地风俗,谁被磕了头,那可是要倒霉的。

这帮伪军生怕触了霉头,日后走路挨八路军的枪子,因此急忙伸手将“孝子”们扶住,然后退身唯恐避之不及。

“赶紧走吧,赶紧走吧。”先前拿了酒的伪军,一面躲闪,一面用酒瓶子对着老于比划着。

众人见状,赶紧赶车继续前行,想着总算闯过这一关,不由纷纷松了一口气。

然而,还没等众人的心落地,不远处,走来一个日本兵突然大吼道:

“八格,什么的干活?”

一时间,霍庆昌等人的心,又不由地提了起来。

“太君,死人的干活。”几名伪军赶紧跑过去解释道。

“检查的有?”那日本兵对着几名伪军吼着,随即抬脚向着灵车走去。

“停住,停住,太君要检查。”几名伪军也赶紧追了上去,大喊着将灵车再次拦了下来。

那日本兵恶狠狠地向着灵车走去,然而,距离灵车一鞭杆之时,他突然收住了脚步,因为,此刻,他清楚地看到,棺材四周落满了蜜蜂般的绿豆苍蝇。

这里面的人都发臭了呀?那日本兵心里狐疑着,扭头问道:“八路情报的有?”

老于急忙摆手道:“太君放心,八路情报的,绝对没有。”

那日本兵依然不信,他也不顾霍庆昌等人在一旁哇哇大哭,停了片刻,便用刺刀轻轻将棺材盖撬开了一道缝。

一时间,霍庆昌、老于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口眼处,人们藏在袖口的手,都不由地攥紧了起来。

“完了!”霍庆昌心里有些悲叹,然而,下一刻,那名靠近棺材的日本兵却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一股恶臭陡然从棺材里窜出,令他不由捂着鼻子猛地向后跳走,一面退,一面大喊着:

“哇呀,细菌大大的!开路开路的!”

“驾!”一声鞭响,老于再次扬鞭,灵车缓缓移动起来......

当天晚上,霍庆昌、老于等人将文件安全送抵王珂枝村,老于揭开棺材盖,从里面拿出了一只已经腐烂发臭的狸猫尸体,不由感慨道:

“要不是棺材里放着这个,这次还真是要被拦住了。”

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123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枣强县文史资料》

1 阅读: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