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口吃最简单的办法,你一定要尝试一下

双儿玩转育儿 2025-02-21 22:10:43

说话之前,一定要想好再说,养成“打腹稿”的习惯,对口吃帮助非常大!

“让你的思考永远要比你的嘴巴快1秒”

口吃者的大脑负担

记住!养成这个习惯,对口吃者的大脑语言功能区的协调性,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额叶负责决策、规划、言语和运动功能,颞叶处理听觉信息、记忆和部分语言功能,

从接受外界信息,然后进行语言符号加工,组织规划,输出给语言运动中枢,最后到口部运用,这个过程本应该是一个“有规律,有秩序”的过程。

但这2个功能区,在口吃者的大脑里经常“打架”,语言的产生和协调都是混乱的。甚至还带来一些脑功能的影响。

口吃对大脑的长期影响

长期口吃对大脑产生长期的创伤性影响。这种创伤性影响会深刻改变大脑的神经网络结构。比如,杏仁核会过度活跃,让人在说话前就陷入紧张状态,时刻保持警觉,分散注意力。而负责计划、专注和决策的前额叶皮层功能则可能受损,就像汽车的导航系统出了故障一样,难以规划出清晰的表达路径。此外,海马体这个在记忆和情景感知中起关键作用的区域也可能会萎缩,导致发表观点时思维混乱、注意力涣散。这些大脑结构的变化不仅会让口吃症状变得更加顽固和难以治疗,还可能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等多方面造成伤害。

“打腹稿”能让大脑更轻松

养成“打腹稿”这个好习惯,可以帮我们调节脑功能。思考前置的习惯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保持主动和自信。

1、慢一点,想好再说,给语言监听,反馈,加工,组织留出余地,能减轻大脑加工语言信息、组织语言、监听反馈的负担。

2、我们把想说的话,提前规划好,还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紧张情绪,注意力集中在思考上,而不是聚焦在“嘴巴”,大大的降低了大脑中的杏仁核的活跃度,杏核仁恰好掌控了我们的情绪功能,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紧张,焦虑了。口吃的紧张情绪也会大大缓解。

3、正常人说话,也会有“打腹稿”的习惯,即使有“临时构思”成分,但这种下意识的决策,都是为了提高语言流畅度,或者增加语言内容的输出“质量”。这个下意识的决策对口吃者同样有效,一点慢下来,有思考准备,都会增加自己对语言表达框架的掌控能力。

总结一下:

想好了再说,对口吃者来说,就是增加更多自我感觉良好的“控制感”。这种控制感越强烈,我们说话越轻松,越舒适。

再次遇到卡壳,停顿,拖长音等等,也会很好的调整语速,语调,即使重新说一次,也不会有心理包袱。

怎么打腹稿,给自己做一个“语言框架”呢?

一开始建议大家私下里进行多次练习,直到对内容感到满意。先从熟悉的话题,简化语言,删掉一些拗口,复杂的句式,以提高言语的流畅性和自然度为主。

中期,可以求助熟悉人的帮助,做简单问答,一问一答,这个节奏比较容易掌控。

中后期,加入自然对话,你说一段,我说一段,同时还可以听听他人的评价和反馈,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言语表达。

最后,关键的就是脱敏训练,这个脱敏训练网上的方法很多,大家挑一个自己能接受的,适合的途径,坚持练下去就可以了。

0 阅读:4

双儿玩转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