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衔时,志愿军军长回村种地不予授衔,朱老总大怒:不能没他

思天阅览过去 2025-04-23 18:42:36

1955年,评衔结果火热出炉后,罗荣桓便马不停蹄地将名单交到了朱老总手中,请他过目。

朱老总一一看过名单上的名字后,却发现上面少了一个名字:“为何没有肖新槐同志的名字?”

罗帅这才解释道,肖新槐前几年已经回乡种地,按照规定已经没有评衔资格了。

结果听完这句话后,一向和善的朱老总突然怒道:“要给他授衔!不能没他!”

肖新槐究竟有着怎样的功绩,能让朱老总如此看重?他最后又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艰难的从军路

肖新槐出生于湖南宜章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迫于生计,他小时候只读了一年私塾便辍学回家,开始跟着父亲上山砍柴谋生。

虽然没日没夜地辛苦劳作,但在土豪劣绅的压榨下,一家人的生活依旧难以为继。

1927年,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席卷了整个宜章,肖新槐听说县里成立了农民自卫军,专门打地主,分田地,帮助穷苦老百姓翻身。

于是他辞别了家人,独自走了几十里山路,报名参加了农民自卫军。彼时的他只有十七岁,虽然年纪小,但他在战场上却表现出了过人的勇气。

敌人的子弹打过来时,他不要命地向前冲,用砍刀对机枪,直接撂倒了一大片敌人,并收缴了人生中的第一把武器。

此后,他愈战愈勇,跟着部队到处转战,每天出生入死,解放了不计其数的受压迫的底层人民。

1928年,朱老总与陈毅带着起义军从南昌来到他的家乡,准备发动湘南起义。

肖新槐听说后二话不说带着所有部队和枪支便加入了起义军,壮大了武装力量。

他这一举动无异于雪中送炭,也因此朱老总与陈毅对这个年轻的将领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也多次栽培他,提拔他。

不久后,肖新槐便跟随两位首长上了井冈山,并见证了朱毛会师这一历史重大场面。

艰险的战斗岁月

在毛主席等一众领导的亲身教导下,肖新槐在一次次血与火的磨炼中也得到了迅速的成长。

他先后参加了龙源口、七溪岭、永新城以及中央苏区历次反围攻战斗,在一场场血战中,他勇猛杀敌,屡立战功,成功收获了中央首长的关注。

长征开始后,他奉命率领红九团负责大部队的前卫工作。

在湘江战役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围追堵截,肖新槐直接大刀阔斧地挡在了敌人的正对面,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

敌军利用凶猛的炮火不断向前方推进,危机之中,肖新槐亲自率领全团抢占了西岸高地和湘江重要渡口,拼死与敌人对抗着。

最终,红九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损失了过半的兵力,才成功等到大部队顺利过江的消息。

随后,肖新槐又冒死带着部队断后,护送着部队离开。

在此后的几年里,类似的恶战不计其数。从四渡赤水到强渡乌江,从勇渡金沙江到攻占奇袭天,肖新槐每次都是身先士卒,冲在前方为大部队开路。

也正是这种不畏强敌、奋不顾身的作战风格,让他名震全军。

不久后,他便被任命为红32军94师师长,成为了部队中赫赫有名的虎将。

抗战开始后,他被任命为120师独立第二支队司令员,随部来到太行山转战。

在神堂防御战斗中,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肖新槐巧妙运用地形,广布疑兵,让日军不敢贸然前行。

关键时刻,他又抓住战机,果断出击,直接将日军打得抱头鼠窜。

在这场战斗中,我军以弱胜强,歼灭了敌军四百多人,并击毁敌人一架飞机,一辆坦克,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而作为主要指挥员的肖新槐也被大家赋予了“肖诸葛”的称号。

解放战争中,他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二十兵团66军军长,参与了解放清风店、平津、太原等重要战役,为解放华北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他便又接到急电,奉命率领66军奔赴朝鲜战场。

在彭老总的指挥下,他所在的部队作为主力部队,一举杀过了清川江,突破了三八线,又解放了汉城。

面对敌人强大的空军力量,肖新槐在极其严寒恶劣的条件下,指挥战士们狂挖地道和战壕。

依靠这些坑道工事,战士们勇猛作战,最终打退了敌军一次又一次疯狂的反扑,为司令部进行和平谈判争取了充足的时间。

但由于长年累月的战斗,再加上以往负伤太多,肖新槐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到最后已经不能支撑他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战斗了。

中央领导们担心他的身体,便将他召回国内,想给他安排一个闲职,让他一边休养一边工作。

然而肖新槐清楚自己的身体,以他如今的状况已经无法再胜任军队工作。为了不耽误大局,他便向中央申请回乡种地。

在几次挽留无果后,中央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回乡种地

当时军队本想给他配备几个警卫员来保护他的安全,但他却一一谢绝了。周围都是他的乡亲,还能有什么危险?

在他的坚持下,军队便只好撤走了警卫员,只留下了一把手枪让他防身。

回到村里后,肖新槐也没有搞任何特殊,平时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旧军大衣,都与平常的百姓一般无二。

每天在地里劳作完后,他便喜欢坐在在田地里与乡亲们唠家常,问问他们有什么困难,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因为他待人真诚又亲切,乡亲们从未觉得与他有距离感。

得知他身体不好后,也有县里省里的领导过来给他送肉送菜探望他。

肖新槐非常欢迎他们过来做客,但一见到他们手里拿着东西就坚决不愿收,但遇到对方执意要给的情况,他便坚持要付款。

有一次县长杜清华给他带着两瓶酒、一只鸡来看望他。虽然不是多贵重的东西,但肖新槐却依旧不肯收。

杜清华便动容地说,肖将军为革命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伤,让那么多老百姓吃上了饱饭,这只是乡亲们一点心意,如果将军不收,他怎么向全县人民交代?

就这样,在他劝说下,肖新槐才收回了付款。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肖新槐虽然慢慢淡出了军界,但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却丝毫未减。

1955年,中央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授衔仪式做准备。负责人罗荣桓元帅也将评衔名单交给了各位领导过目。

结果,一向和善的朱老总看完名单后,当场便发了火:“为什么没有肖新槐的名字?”

工作人员便解释说,他已经离开军队回乡种地,已经没有评衔资格了。

但朱老总却直接怒道:“不能没有他!”除了朱老总外,彭老总与陈毅也亲自对总干部部作出了要求:评衔必须要有肖新槐。

他是国家的功臣,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该有一份荣耀属于他。

就这样,中央破例给肖新槐授予了中将,并专门派人将他接到北京参加仪式。

看着手中沉甸甸的荣誉勋章时,肖新槐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党和国家都没有忘记他!

1980年,将军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将秘书找来准备安排遗嘱。一生节俭的肖新槐,在二十多年中积攒了六万元。

秘书建议他将这些钱平均分给子女,但他却摇摇头道:“这些钱是党和人民给我的,应该还给国家。”

就这样,将军去世后,秘书按照他的吩咐,用三万元交了党费,三万元交给了革命老区进行建设。

36 阅读:8730
评论列表
  • 2025-04-24 21:11

    [点赞]

  • 2025-04-25 03:21

    老革命家的风范

  • 2025-04-25 16:53

    那时候的六万元确实是一笔巨款!不是现在的价值可以衡量的

  • 2025-04-25 23:00

    开国将军都是国家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