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古代权臣结局,大多命运悲惨(春秋时期)

文翰看看趣事 2024-11-08 16:52:41

春秋时期有多位权臣,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郑国的祭仲、鲁国的季康子、齐国的宴婴等。

祭仲

祭仲深受郑庄公重用,先后辅佐了五位郑国国君。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后,公子突在宋国的胁迫下,依靠祭仲的支持被立为国君,即郑厉公。之后郑厉公让心腹雍纠去杀祭仲,却因雍纠老婆雍姬告密,导致雍纠反被祭仲所杀,郑厉公出逃。祭仲又接回郑昭公拥立为国君。

公元前695年,卿士高渠弥射杀郑昭公,改立公子亹为国君,祭仲默认了这一事实。公元前694年,齐襄公因不满郑昭公被杀,威逼郑人去会盟,祭仲称病不去,子亹和高渠弥前往,结果齐襄公杀死子亹和高渠弥。祭仲操控着郑国国君的废立,充分体现了权臣的本色,被后人奉为春秋“第一权臣”。

祭仲结局

据史料记载,祭仲于郑子婴十二年(公元前682年)去世。祭仲掌管郑国政权数十年,在这期间,他经历了诸多政治变动。

季康子

季康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权臣,季氏家族长期控制着鲁国的实权。他辅佐鲁哀公,当时鲁国公室衰弱,而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强盛。鲁哀公十一年,齐国攻打鲁国,叔孙氏、孟氏因怨季氏专权而不肯听从季康子的号令抵御齐人,但季康子使冉有率师击败了齐国。

孔子弟子冉有

鲁哀公十二年,季康子任用孔子的弟子冉有改革田赋,增加税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鲁国的发展,但也进一步加速了礼崩乐坏的过程。

季康子结局

根据史书记载,季康子是自然去世,也算得到善终。

季康子在世时,鲁国的权力被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把持,而季康子是三桓中季孙氏的代表人物。

他去世后,鲁国的政治格局依然受到三桓势力的影响。鲁国国君与三桓之间的权力斗争仍在继续。

宴婴

宴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子承父业,担任齐国的上大夫一职,辅佐了三代君王。

据史料记载晏婴个子矮小,“长不满六尺”,貌不出众。宴婴的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晏子春秋》。其所作文章亦受到后世学子尊重。

当时齐国的大夫崔杼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齐庄公。晏婴不畏崔杼的权势,敢于指责他是齐国的罪人,并拒绝其用权力诱惑自己叛国。晏婴的言行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正义,也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翻译后的意思是假如晏子还活着的话,我就算是替他驾车,也是非常高兴和向往的。能被太史公如此赞不绝口,可见宴婴的人品之贵重!

宴婴结局

晏婴先后辅佐齐灵公、齐后庄公、齐景公三位国君,政治生涯长达50余年,于齐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去世。

0 阅读:5

文翰看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