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夏天,大雨如注,中原地区成了一片泽国。在这泥泞的地上,刘邓大军步履维艰地前行。他们受命前往大别山,路途遥远,危险重重,尤其是面前横流的汝河水,仿佛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背后追击的国民党军队,就像影子一样紧跟着,似乎随时要吞没他们。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名隐藏在国民党军队中的红军战士,悄无声息地在为他们打通一条生路。这个人,就是那位传奇的将军廖运周。
廖运周,安徽人,1903年生,从小就挺聪明的。他后来从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毕业,在武汉念书的时候,受到了一些进步思想的熏陶,于是加入了共产党。
1927年,他勇敢地加入了革命队伍,参加了南昌起义和阜阳、正阳关等地的起义,对革命充满了坚定的信念。1928年,周恩来安排他潜入国民党内部搞兵运,但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不幸和党组织断了联系。不过,等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北方局又找到了他,重新恢复了他的党籍,并让他继续潜伏,等待时机。廖运周在抗战时是国民党110师656团的团长,跟着汤恩伯。在茨芭山那场硬仗里,他带着656团跟鬼子拼了,结果打得漂亮,还抢了不少敌人的枪械。
廖运周把抢来的东西给了附近的战友黄维,黄维对他赞不绝口,还送了他八门炮。可等廖运周回到自己那,才发现战友们早就撤了,他一个人成了深入敌后的孤军。为了不落入日军圈套,廖运周赶紧带着队伍去追上大部队。结果在箬溪的西边,他们碰上了328旅的旅长辛少亭。
辛少亭看中了一个地势险要的小山沟,建议在那里设伏打击日军,廖运周觉得这个地方确实不错,还有个没上锁的弹药库,于是他们就答应了。辛少亭还派来了四门火炮,廖运周就利用这些火炮和弹药库里的东西,对日军的坦克部队一阵猛攻,结果干掉了好几十个敌人,自己却安然无恙,这场箬溪伏击战他们大获全胜。国民政府为此发来了嘉奖的电报,廖运周的知名度也因此水涨船高。因为抗战时打了不少漂亮仗,廖运周步步高升,最后当上了师长。他在秘密行动的这些年里,一直努力把有进步思想的人团结起来,还在110师里悄悄成立了地下党,就等着那关键时刻的到来。
1947年夏天,刘邓大军接到中央的指示,决定长途奔袭到千里之外的大别山。为了破解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他们得赶紧穿越汝河。不过,汝河水势猛涨,国民党的85师还在南岸严密防守,局面非常危险。刘伯承决定“狭路相逢勇者胜”,带领部队勇敢地强行渡过汝河。
就在这关键时刻,国民党军队的防守显得特别松懈,甚至有些乱成一团,这全是因为廖运周事先安排的秘密计划起了作用。他下令部队故意不积极抵抗,悄悄给刘邓大军开道,好让他们能够顺利通过汝河,深入到大别山地区。淮海战役打响了,廖运周正好抓住了起义的机会。这会儿,国民党打算派110师隶属的85军去支援黄维兵团。
中央得知这消息后,赶紧让廖运周带部队起义。廖运周想了个好办法,主动找黄维要求当突围的尖兵,说是要为“党国”出力。黄维被廖运周的“忠诚”打动,因此给了他重任,可他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圈套。1948年11月,廖运周带着110师起义,和解放军汇合,一起把黄维的部队给包围了。黄维一听说廖运周叛变了,就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救了。
廖运周这位传奇将军在国民党军队里秘密潜伏了十八年,关键时刻他巧妙地帮刘邓大军偷袭了大别山,后来在淮海战役中,他还带领部队起义,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军。他的一生可是传奇,堪称共产党地下工作的佼佼者,他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他不仅是位了不起的军事指挥官,还是个一心一意的共产党员,他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