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临死前喊的“我无罪!”狱卒只说了6个字,让岳飞哑口无言

元昊说历史 2024-09-13 02:25:06

岳飞是抗金名将,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所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整,“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作战英勇,令金军胆寒,百姓爱戴。

然而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岳飞却被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京城,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死。

在监狱里,岳飞大喊自己无罪,只是一个狱卒听到后,只说了6个字,就让岳飞哑口无言。

这个狱卒到底说了什么?

岳飞听后哑口无言,颤抖着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慨然赴死。

1140年,金兵毁盟攻宋,岳飞率师北伐。

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形势一片大好。

岳飞率领岳家军连战连捷,甚至差点活捉金兀术。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12道金牌催岳飞班师。

在宋代,金牌是传递最紧急命令的方式。

一连十二道金牌,犹如重重压力,逼迫岳飞必须带兵回去。

岳飞悲愤交集,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班师之时,本以为终于盼到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乡亲,拦在路边痛哭流涕。

就这样,金军不费吹灰之力,又将收复的大片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回到京城后,立即被卸去兵权,随后被投入狱中。

在狱中,他被打得血肉模糊。

而此时的赵构和秦桧,却在开香槟庆祝和谈成功。

他们与金国签订的和谈,是屈辱的,对金国俯首称臣、割地赔款,连开封老家都拱手相让。

岳飞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悲愤:

“我岳飞到底犯了什么错?一生尽忠报国、毫无二心,北伐也是皇上同意的,如今打了胜仗,不仅不嘉奖,反而将我下狱!”

韩世忠也曾找到秦桧,质问他:“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

秦桧支支吾吾,只说了一句:“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这一罪名,实在是难以令人信服。

岳飞自然不肯甘心。

当时,有一名狱卒,原本对岳飞十分敬重,对他照顾有加。

后来迫于上级的压力,他的态度也变得冷淡起来。

岳飞忍不住问他为何如此。

狱卒说:“因为你有罪。”

岳飞高声辩驳:“岳某无罪!”

狱卒面无表情地说了六个字:“迎二圣,便是罪!”岳飞顿时哑口无言。

在此,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迎二圣”为何会成为岳飞的罪名?

宋朝的建立,源于“陈桥兵变”,皇帝对武将的猜忌可谓是一大传统。

赵构本人内心极度敏感、扭曲,而岳飞在“主战”问题上与他针锋相对。

尽管大家都在庆祝议和成功,岳飞却仍继续泼冷水。

此外,金人在议和的条件中要求杀岳飞,这也给了赵构和秦桧一个借口。

再者,赵构的皇位得来本就有些“不正统”,他坐得心虚。

岳飞主张“直捣黄龙府”,迎回宋钦宗,这无疑让赵构感到威胁。

他担心宋钦宗回来后,自己的皇位将受到挑战。

尽管“迎二圣”的口号最初是赵构为了顺应民意、拉拢人心而提出的,但他只是喊喊口号,并未真想付诸实践。

而岳飞却认真对待,这让赵构感到不安。

那么,岳飞真的不懂政治吗?

“迎二圣”只能是政治口号,喊喊可以,但不能动真格。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掳至遥远的东北,受尽凌辱。

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下,“迎二圣”、洗刷国耻成为民众的强烈呼声,宋高宗为维护自身合法性,也不得不大力倡导此主张。

然而,宋高宗内心深处却极力反对迎回二帝。

他做皇子时备受父兄冷待,且皇权的排他性让他担忧二帝归来后的局面。

在他看来,“迎二圣”的口号可喊,但绝不能付诸行动。

谁敢真正去做,便是与他过不去,质疑他皇位的合法性。

多数朝臣对皇帝的真实想法心知肚明。

然而,岳飞却没有看清楚里面的隐情,在“迎回二帝”问题上,他与韩世忠、张俊等人不同。

不仅在公开场合高调呼喊,在军中以此激励部下,甚至在与皇帝单独会面时也极力陈说迎回二帝的方略。

若察觉宋高宗有迟疑,言辞还颇为激切,此举无疑触怒了皇帝。

正因如此,岳飞虽立下赫赫战功,备受赞誉,但最终仍难逃被杀的悲剧。

从宋高宗的角度看,他处死岳飞也有其苦衷,毕竟没有皇帝能容忍臣子挑战他的权威、威胁他的地位,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0 阅读:0

元昊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