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地方志里那些惨绝人寰的节妇烈女

七减一门历史 2025-04-17 04:10:52

周末的图书馆里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活泼俊美的青少年们三三两两穿梭在明净雅致的书架间,无论男女都带着轻松惬意的笑容,像极了这窗外美好的春日。

唯独我,捧着那本厚厚的清代光绪年间编撰的地方志,心情沉重,头顶都如烈日暴晒般不禁冒出了汗水。为什么?套用鲁迅先生的话,因为手里的这本地方志,分明就是满篇都写着吃人二字!

就是这本书

一部廿四史,千年妇女泪。看看这厚厚的六卷本光绪府志,其中专门收录的所谓节妇烈女的记录居然就占了全部篇幅的将近四分之一!作者你是没什么别的东西可写了吗?而这些荣登府志“青史留名”的女性,其光辉事迹也不过就是从一而终,没有再嫁!

几块石头搭起来的贞节牌坊,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女性的青春与生命!

可以说,这一部地方志,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封建社会,什么叫夫为妻纲!而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这部官修志书中的一些浓墨重彩记载的人物故事,简直是骇人听闻,倒胃口之极,不忍卒读!

书中几乎四分之一的篇幅都是这种内容,背后是多少人的青灯苦夜!

试举几例给诸君(已翻译为白话):

1,朱瀚妻郭氏,二十六岁时朱瀚去世。郭氏正怀孕在身,她满怀希望能够生下一个男孩以延续丈夫家的香火。没想到最终生下的是一个女儿。极度失望之余,郭氏带着女儿一起喝下卤水自尽。嘉庆十一年政府给她竖立旌表……

试问其女何辜?这事放在现代,不要说给这个郭氏立牌坊扬名了,死了都得拉出来鞭尸!

2,陶法三妻张氏,丈夫病重时已无法说话却久久不能瞑目,瞪着妻子似有嘱托。心有灵犀的张氏问道:“你是想让我陪你一起走吗?放心,君去我绝不独活!”陶法三听到这话露出了满意的神情,随即闭目而逝。而张氏也说到做到,当即在丈夫尸体旁自缢殉死,年仅二十六岁。

我只想说,这丈夫对妻子究竟是深情还是无情?

害人不浅的列女传

3,这个故事堪称为封建伦理道德殉死的典型事例。说的是明嘉靖年间,为躲避倭寇而逃跑时,陆姜的妻子俞氏不幸与丈夫失散,自己又不幸掉到了水里。同行的小叔子和家仆连忙伸手去拉,正在水里扑腾的俞氏却一面挣扎一面拒绝,大喊:“就算是死,你们怎么能碰我的手?”(死即死耳,手焉可执?)于是求仁得仁,溺水而死。

看到这不得不叹服,原来那个耳熟能详的嫂溺援之以手可乎的典故竟有真人真事……

嫂溺,援之以手可乎?这是封建时代的经典辩论题目

4,这个故事有点恐怖暗黑了。说的是一个叫徐士贵的人,患病将死却不烟气。其妻子姚氏知晓丈夫心意,当即挥刀切去自己左手一截无名指,以示自己绝无二嫁之心。不久,丈夫去世后公公又重病,姚氏一片虔诚地祈祷,并听人言,再次动刀割下自己大腿上一块肉给公公吃下。后来,婆婆又病了,姚氏这回有经验了,二话不说,又割了自己另一条大腿上一块肉喂婆婆……她为丈夫整整守节三十年到死。

我只想说,这是什么混账世界!这是什么样的三十年的生活!日复一日割自己肉,并因此“青史留名”,还真是一个操蛋的吃人时代!

5,向升妻王氏,十六岁嫁给升,才一年向升病死,王氏痛哭伤心不已。从此在丈夫灵柩前设榻,决定从此守着丈夫不离一步,并用斧头自断其脚以明志。后来公婆看她可怜,让小叔子来陪陪她,没想到王氏认为叔嫂同处一室,是对丈夫的大不敬。于是在夜里大家睡着后自缢于榻上。时年仅十八岁。

该说她迂腐还是深情呢?

6,府志中自然也有这种真正的烈女:彭氏烈女,因为家贫不幸被卖到贼人手中。贼人大喜,将要行逼奸之事。彭烈女忙说:"别急,今夕合卺,需先畅饮尽欢。”贼人大喜,于是设下宴席痛饮大醉。彭烈女这才从容站起,取贼人刀将贼人割喉杀死,随即面对涌上来的贼众,从容自刎而死。

这才是真正的烈女啊!

7,当然了,这厚厚的烈女名录中也少不得混入几个沽名钓誉,甚至装神弄鬼之辈。比如这位生员李默的妻子翁氏,二十五岁时丈夫去世。大呼着要死同穴,痛哭昏死过去,隔了一日才缓缓苏醒。众人焦急地问候她时,这位翁氏不急不忙地缓缓说;"我本来已追随亡夫而去了。忽然听到消息说公婆抱病在家,因此和丈夫商量后又急急忙忙赶回来了。”有司听闻,叹为观止,称颂不已,当即为之立碑表彰[我想静静]

这个翁氏怕不是个巫婆?

我只能说,这么简陋的骗局,有司未必不知。只是这可是当时的政治正确,谁又敢指责其说谎?也只能捏着鼻子表彰了。

总之,放下这厚厚的地方志,看着眼前的一切,不能不感叹时代的美好与进步,痛斥万恶的封建社会。书中那些节妇烈女若泉下有知今天的女性地位,该做何想呢?

愿她们往生极乐!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