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是佛陀对弟子舍利子的说法,是一部谈论如何正确用心的智慧经典,以开悟者的角度,阐明开悟的真理。
《心经》主要告诉我们三个人生哲理:1、人痛苦和烦恼的根源。2、世间万物的本质。3、开悟的真理。
《心经》告诉我们,人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在于以自我立场来判断眼前情景的好坏顺逆,心生爱憎分别。当眼前情景与期待不符时,痛苦和烦恼便因此而生,全因自己。
天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有一句经典名言:“如果生活变得难以忍受,我们会想到改变我们的环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变,即改变我们的态度,我们甚至几乎没有想到过。“
我们总是试图通过改变外在世界来获得内心的平静,但真正的平静来自于内心。
情境的意义是由精神感知、好坏也是由精神来判断。
我们面临的环境如何,不在于环境本身,而在于我们内心感受。不同的人,对同样的环境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样的环境也有不同的感受。
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或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对环境的态度。调御自己的内心、获得内心的平静,从而得到精神的满足和幸福。
《心经》告诉我们,所有的眼前情景都只是因缘聚合的一时产物,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并非永恒不变的真实。
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没有不变的我、也没有不变的情境,我们对情境的主观看法也在变化。
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和世间万物的本质以后,回首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许会发现我们曾经的很多痛苦和烦恼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在很多时候,曾经感到不如愿的情境未来或会改变、或未必是祸或不好,如著名的寓言故事《丽姬的哭泣》一样、得到的也未必是福、折磨你的或逼迫你成长、成就你。
《心经》告诉我们,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反映当下,没有自己的主观想法,不站在过去企盼未来,面对当下时只是纯然地反映,随着变化情境而变化,而没有变化中的那个我存在,就是最高的涅槃。
过去现在未来的开悟者们都悟通生命实相、都是通过这个办法来到达寂静的彼岸。心没有挂碍、没有恐惧、豁然顿悟。
同时,从本质上来讲,人生所有的追求,包括物欲、情欲等等,都只是过程。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取悦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内心平静和满足。
在很多时候,我们或难以改变眼前的情境,但可以通过自我控制,改变对情境的看法、调御自己的内心、获得内心的平静,从而得到精神的满足和幸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有道理啊
有啥用?你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