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姜寨遗址,揭示完整史前聚落,孔子盛赞的尽善尽美音乐源起于此

船长卡戎 2024-05-02 10:36:57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陕西临潼姜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从1972年开始,科学家们开始了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了1979年。持续了整整8年,他们前后进行了11次精心的科学发掘。这里总面积达到了17084平方米,就像是一个大公园一样。

在挖掘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五期不同的文化遗留物,就像是历史的五层蛋糕一样。前面四期的文化遗存,就像是四本不同版本的历史书,它们分别属于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时期,我们称之为仰韶时期。每一期都代表了那个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就像是看着孩子们一年一年长大一样。而第五期的文化遗存则有所不同,它属于另一个叫做客省庄二期的文化时期。这就好比是看到了这个家庭的新一代成员。

半坡文化的姜寨聚落,就像一个古老的村落,有住的地方,有烧砖的地方,还有安葬逝者的地方。这个村落布局得很整齐,中心的住区被环绕着,里面有大、中、小三种房子。就像我们的小区一样,各有各的户型。房子的大门都朝向广场,就像我们大家都在公园里聚会一样。

在这个环壕外面,东、南、东南部有三个墓地。而在环壕的西南部,有一个小窑场,就像我们社区里可能有几个小工厂。这个布局就是一个完整的村落,展示了半坡文化聚落的形态。这样的村落布局,就像是一部古老的纪录片,记录了先民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

这个姜寨遗址的完整布局就像一幅生动的图画,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他们的房子布局严密,反映出他们已经有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这说明在史前时期,姜寨的原始居民已经形成了一种有秩序的社会组织,大家一起合作,共同生活,这就是我们人类文明的最初模样。

姜寨时期,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一种叫做陶埙的乐器了。这个陶埙啊,就是用我们常见的泥土捏成的,形状各异,有的像鸡蛋,有的像小动物,还有的像橄榄。这些陶埙是空心的,有的只在顶部有一个吹气的小孔,有的则既有吹孔又有发声的小孔。当你吹气的时候,气流会撞击到陶埙边上的棱角,这样陶埙里面就会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来。

吹奏陶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呢,能不能吹出好听的声音,跟陶埙本身的形状、材质有很大关系。比如,陶埙做得越大,声音往往就越低;材质不同,声音的质感也会不一样。吹奏者的技术也很关键。吹气的力度、角度都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让陶埙发出最美妙的音色和音质。这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农夫知道怎么种出最好的庄稼一样,一个熟练的吹埙人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摸索,才能掌握吹埙的技巧。

据说,孔子在齐国听闻的《韶》乐,是大舜的音乐,他对这一音乐的评价是“尽美尽善”。这种音乐具有原始质朴的风格,出自自然,不矫揉造作,声调柔和自然,给人一种平和气象。孔子在学习这种音乐时,曾三个月不知肉味。根据山东青州出土的东周韶埙表明,齐地的“韶乐”很可能与韶埙演奏的音乐有关。

从考古材料可以推测,齐国的陈氏家族,他们是陈国的贵族,而陈国的公族是舜的后裔。所以,齐国通过陈氏家族保存了舜的《韶》乐和演奏它的韶埙。孔子在齐国时,欣赏的就是这种古朴、厚重、平和的韶埙之乐。这种音乐就像是大自然的声音,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这个音乐的起源可能追溯到姜寨的埙乐器。因此有学者推测,孔子赞誉为尽美尽善的《韶》乐,其源头很可能就是源于姜寨的埙音乐。这种音乐风格柔和自然,充满了和谐与宁静,与孔子对音乐的极高评价相吻合。如果这一推测得到证实,那么姜寨的埙就不仅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更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见证。

0 阅读:5

船长卡戎

简介:上班带娃看书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