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中俄喊话3天后,德媒揭开了北溪管道被毁的可能谜底,默克尔的预测成真,欧洲最大敌人不是俄罗斯。
本月17号和18号,两条欧洲海底电缆被毁,围绕着事件肇事者的责任,各方众说纷纭。一些欧洲舆论不仅把矛头指向俄罗斯,还怀疑起了中国,理由仅仅是事发地附近有一艘“伊鹏3号”中国货船。目前,中国正与包括丹麦在内的相关方合作,通过外交渠道保持沟通畅通。但事件还在调查中,德国媒体就爆料了一则消息,两年多以前发生的北溪管道爆炸案,如今终于有了新的突破。

德媒20号的爆料指出,策划实施这起爆炸事件的是乌克兰团体,该团体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有着长期联系。德媒还指出,团体中的一些成员,包括据称为此案主谋的罗曼·切尔文斯基,接受过美国多年的培训。报道还指出,其记者已确定几乎所有参与破坏“北溪”管道行动者的身份,但担心这些人成为安全部门的目标,不公布这些嫌疑人的名字。

尽管德媒的爆料没有把信息公布完全,但这已经暗示了一种鲜明的可能性,那就是乌克兰方面才是北溪管道遇袭的始作俑者,而美国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协助作用!事实上,考虑到北溪管道对俄欧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按照逻辑上说,破坏北溪管道最有利于美国和乌克兰,二者策划和实施这起事件并不奇怪。对此,美国和乌克兰肯定不会承认,但在很多人心中,北溪管道被毁的谜底应该已经揭开了,乌克兰和美国无法洗刷自己的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媒体25号披露了对前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专访,专访中默克尔解答了外界对两个关键问题的疑惑。
首先,被问及如果没有在2008年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否能避免俄乌冲突?默克尔直言,她早已预见到了军事冲突,理解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会对乌克兰加入北约袖手旁观,如果自己没有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俄乌冲突早就爆发了!
其次,默克尔一直因为自己和俄罗斯加强能源合作被指责,在此次专访中默克尔透露,自己之所以曾和俄罗斯达成天然气合作协议,一是为德国的商业利益,二是为了与俄罗斯保持和平!显然,这种加强经济联系来稳定俄欧关系的做法,一度获得了成功,只不过被后来的继任者打破。

不得不说,欧洲领导人应当仔细听听默克尔的这番话,不可否认,默克尔时期,俄欧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总体安全,且经济发展较好。如果欧洲能尊重俄罗斯的安全诉求,停止北约东扩,继续和俄罗斯维持能源合作,恐怕俄乌冲突是不会爆发的。某种程度上说,俄罗斯不是欧洲的死敌,莫斯科只是需要基本的战略空间,而支持北约东扩,一再刺激俄乌冲突爆发的美国,才是欧洲最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