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2. 六十六载换了人间,新的征程催人奋进。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
4. 以民为本、顺应民心,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
5. 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6.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蕴含着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民为邦本、政得其民的朴素民本思想。《诗经》有云:“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尚书》亦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战国竹简《厚父》篇有载:“民心惟本,厥作惟叶。”以得民心为本,以此来讲治国之道,突出了民心的重要意义。孟子援引《尚书》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说明天和人是一致的,反映了对人民地位的重视和对民意的尊重。
7. 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华文明史5000余年治乱兴衰的事实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政权的命运根本上是由民心所决定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被视为处理君民关系的古训。将民之所望视为政之所向,将民心作为政治正当性的基础,乃中国传统“王道”“仁政”之理。
8.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哪里存在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9. 无论是讲成绩还是说问题,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10. 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既不浮夸也不遮掩,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11. 鞋合不合脚,小脚趾也是有感受的。
12. 种得出,吃得下,是能量获取的两个关键环节。
13. 我们经常说故土难离,而粮食就是连接中国人和中华大地的纽带。
14. 从今天开始,了解粮食和蔬菜。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基因延续,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使命。
————来源于人民日报2025.03.28

特别说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