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湖南省衡阳市发文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12月1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发布政策,鼓励实行“现房销售”,逐步推进“取消公摊”……坦率地说,这两个城市的政策相比较,我更喜欢衡阳的,因为衡阳的“取消”不耍滑头,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
其实,此前饱受诟病的房地产“公摊面积”,已在重庆等地区被取消。实行多年的按照建筑面积计价售房的政策已经被打破,再也不是坚冰一块。然而,部分地区按套内面积售房,不再计入公摊面积的做法,对于当下的楼市,的确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取消了公摊面积,所买的楼房实际使用面积终于可以清清楚楚了;忧的是局部地区实行按套内面积售房,必然会影响仍在按建筑面积售房的地区,使更多的人从准备购买转变为观望。
带着公摊面积,按照建筑面积售房,之所以屡遭诟病,主要原因是“公摊”高低不一,许多人只知道买的房子建筑面积,却不知道到手的套内面积。光明网的报道中曾列举了一组数据,说北京商品住宅平均公摊系数达23%,上海超20%,广州约19%,而美国平均才15%左右,法国更是低至10%出头。公摊面积高得离谱,硬生生挤占了总面积的一大块。公摊面积无论是分散地记在业主的头上,还是不明确地记在业主头上,其成本归根结底是要业主来承担的。取消公摊面积,按照套内面积售房,房屋单价自然会上调,其中依然包含了套外公共区域的成本。但是,取消“公摊”,按照套内面积进行销售,至少给了购房者一个明白——知道自己到底买了一个多大的房子,这房子的单价到底是多少。当初,按建筑面积销售,把公摊面积加在套内面积里一起计算,对于开发商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让房子的面积听起来变大了,让房子的单价听起来变低了。而对于购房者来说,除了迷迷糊糊地搞不清实际面积以外,却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单独收取“公摊”费用,就像餐馆在收取饭菜的价钱之外,另收一份餐具费一样。你明明可以把这个成本算在饭菜价钱里,却非要另收,除了惹得顾客一肚子不快之外,看不出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今一些地区开始取消公摊面积,不失为一个正本清源的好做法。但是,眼下两种计算面积的方法并存,也会引发一些疑虑,需要尽早考虑、尽早解决。对于未取消公摊面积的地区,楼市的行情会不会受影响?会不会有人因此而观望?所以,建议国家主管部门不要让“逐步取消”的过程拖的过长,最好尽快地、坚决地取消“公摊”,使全国各地都能按照统一的步调、统一的政策面对这一改变。另外,为了给房地产市场注入活力,必须强化开发商重诚守信的水平,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时间交房,对违约者严惩不贷。此前各地屡屡发生烂尾楼现象,对业主、对房地产行业都造成极坏影响。今后要重振房地产市场,首先要从房地产行业强化信用抓起,使购房者免于遭遇烂尾楼之虞。在已经实行新政策、按照套内面积销售的地区,以前按照建筑面积销售的房子,如果进入二手房市场,其套内面积怎么计算?住建部门应该有一个评估机构。另外,物业费的收取也需要统一政策,物业费一向是按照房屋面积收取的,如今,一个地区的房屋出现了两种计算面积的方法,物业费如何收取也需要尽早明确。总之,新旧两种政策调整之际,出现一些摩擦是正常的,只要主管部门想得周全一些,把各种情况提前考虑到,问题都会解决的。当此之时,关键是要积极推进,尽快统一政策,早日让公摊面积成为历史。我相信取消公摊面积的新政,必然能给房地产业迈向良性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