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接待英国使团,耗白银400万礼品3000件,却错失工业革命浪潮

枫桥墨客 2023-12-16 13:26:26

17世纪中期,英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国内,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增加了农业生产率,释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工业提供了廉价的人口基础;英国的工厂手工业高度发达,为机器生产提供了技术和经验的基础。

到了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系列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这一切为英国迅速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料来源。

而彼时的英国,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英国在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达到了3000多万平方公里。

英国派使臣前往清朝,以求通商

有人说,为何当时英国没有将中国也沦为殖民地呢?其实是因为清朝当时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将这些侵入者挡在了外面。

清朝作为一经济大国,人口超过了三亿,国内总产值占据全球三分之一。

清朝国内的商品丰富,且文化昌盛,但统治者自封“天朝上邦”,实行了孤立外交政策——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限制了中外经济、文化及科技等交流,使中国逐步陷入落后之境界。

远在海外的英国,对这块土地十分觊觎,企图凭借其先进工艺和军事力量,打开中国市场。

但是清廷对英贸限制极严,仅允英国客商在广州一地开展一口通商,且交易需借道清朝设立的公行,不许中英商贸人士直接往来。

英中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因华人为英品需求有限,反观英国对此大量购买中国的茶叶、丝绸、陶瓷等产品。这令英方深感不满,称霸全球的庞大市场却难以触达。

为进军中国市场,英方屡次派出使团拜访,然而均遭到满清政府的冷遇与失败。

1787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应东印度公司的请求,派遣凯斯·卡特为使臣,前往中国交涉通商事务,并谋求建立外交关系。

凯斯·卡特是一位有经验的外交官,曾经在俄罗斯、瑞典、丹麦等国任职,他带着英国国王的国书和大量的礼物,乘坐“狮子号”战舰,从伦敦出发,前往中国。

然而,他的使命并没有顺利进行,他在途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

他的船只在印度洋遭遇了风暴,损失了一些船员和物资。后来凯斯·卡特在印度遭到了当地官员的阻挠和敌视,无法得到必要的补给和支持。

不幸的是,他在马六甲附近的一座小岛上突发重病,不治身亡,享年49岁。他的死,使得英国的第一次出使中国的计划宣告失败,也使得英国与中国的关系陷入了更深的僵局。

但英国并不想放弃这个发财的机会。

1792年,英国以庆贺乾隆皇帝83岁寿辰为名义,再派马戛尔尼为特使,代表英王乔治三世出使中国。

这是英国政府第二次尝试派遣使团访华,也是西欧国家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这次出使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通商范围,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资源,以及建立外交关系。

然而,这次出使的结果却是一场彻底的失败,不仅没有达到任何要求,反而加深了中英两国的误解和冲突,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导火索。

马戛尔尼使团由三艘舰船组成,包括皇家海军64门大炮的狮子号、东印度公司的1200吨三桅帆船印度斯坦号,以及两桅横帆船杰克号。

随团成员约有80人,包括天文学家、艺术家及医生等,另有700名水手,全部费用均由东印度公司承担。

此次使团带来的“贡品”价值约达15,000英镑,包含天文、地理仪器、书籍、地毯、军队用品、车船模型等,共计600箱,悉数精心挑选以彰显英国社会之繁荣发达。

而英国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

1793年6月19日,马嘎尔尼使团终于远渡重洋来到了清朝的领土,他们于广州上岸,随后又经舟山和大沽一路北上,差不多两个月的时候才到达了北京。

乾隆皇帝对第一个英国“朝贡”使团因为倾慕天朝并前来恭贺他的寿辰,感到十分欣慰,下令要体面地、不卑不亢地接待该使团,以显示天朝的怀柔之恩。

为此,乾隆皇帝还十分重视此次英国使团的到访,不仅让底下的官员妥帖安排使团人员的吃穿住行,还给他们准备了大量礼物。

比如20头牛,120头羊,120头猪,茶叶、桃脯,蜜饯,各类水果等等。

清朝十分热情地让英国使团将这些礼物带回去,可惜的是,由于船的容量,只有一部分礼物被使团搬上了船。

其实在英国使团刚到广州的时候,那里的官员就十分重视,毕竟有皇帝的命令,要向这些番邦展示天朝上国的富裕。

因此,从6月份到北京的这几个月,每天都有带着丰厚的礼品接待英国使团,以企求能够得到皇帝的赞赏,升官发财。

可以说,英国使团的这一趟中国之旅的所有花费,全部由清朝政府承担,使团的领导人马戛尔尼和斯当东都没有掏过一分钱。

他们不仅欣赏了中国的风光和文化,还享受了清朝政府的优待和礼遇。

然而,这些努力和牺牲,并没有换来英国人的感激和理解,反而让他们对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更加觊觎。

冲突

彼时的乾隆皇帝正在热河避暑,便下令让马嘎尔尼在9月2日,前往热河觐见。而马嘎尔尼已经在颐和园修整了整整五天。

本来英国使团应该对这几个月的礼遇对乾隆表示感谢,但在觐见乾隆的时候,他们因觐见皇帝的理解有了一番争执。

当乾隆帝听到马戛尔尼不愿行磕头礼的消息时,他不免感到不悦。他下旨,宣称所有到天朝进贡者都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即便国王亲自到访,也一律行此礼。

后来,英国使团有条件地答应,条件为将来中国派使团到伦敦时亦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官员向使团所带来的英王画像行跪拜礼,但清廷官员拒绝接受。

最后,乾隆帝在情绪颇佳时做出了让步,同意马戛尔尼在觐见时如其向英王般单膝下跪,但免去吻手礼。

9月14日,乾隆帝正式接见使团。马戛尔尼与司当东盛装出席,他们行了事先谈妥的修订礼仪——单膝下跪。

乾隆帝将茶膏作为国礼通过马戛尔尼转赠英王乔治三世,并将英国使团的礼品一一接受,但并不表示对它们有多大兴趣。

经过这件事后,乾隆皇帝表现出了对英国使团的冷淡,与之前的热情招待相比,乾隆早就暗中打发和珅让他们将英国使团早早打发回国。

马嘎尔尼看出了清朝皇帝的态度转变,但他此行不是来游山玩水的,是有更重要的任务。

因此,在感受到乾隆的意思后,他还是向乾隆呈上了英国使团的六项关于两国之间贸易自由的书面要求。

乾隆皇帝自然拒绝了马嘎尔尼,他还给英王写了一封回信,再一次阐述了清朝的态度,他写道:

天朝自有天下之大,物产之丰,无所不有,无所不足。故番邦贡茶之类,皆为朕赐之,非所务也。惟尔国远涉万里,敬慕皇化,朕甚嘉纳,每岁遣使致贡,亦足为尔国之幸。尔欲通商,乃尔国所利,非我国所急。

乾隆帝的这封回信,无疑是对英国的一种羞辱和挑衅,也是对中英两国关系的一种决裂和危机。

马戛尔尼虽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但也无能为力,只能带着失望和愤慨,空手而归。

0 阅读:317
评论列表
  • 2024-01-28 20:55

    钱来的辛不辛苦反正不要麻子去做,麻子麻大脸贴金粉的,一点都不能丟

    吃啥胖这样 回复:
    你平时没事就丢点脸吧?
  • 2023-12-21 17:09

    光顾着装逼了

    155 回复:
    同意与不同意都无所谓可以说都有考虑,但继续鸵鸟行为,压制主体民族与外界接触技术交流,不能也不愿组织动员主体民族的力量,这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用户55xxx49 回复: 155
    我上你家让你给我分个屋子你愿意吗 再一个他们哪里是贸易来了 你看带的什么人
  • 2024-01-13 12:20

    英国人从这里就看到了过亿的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