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育好不好?

棋观文文 2025-03-10 12:01:05

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传统婚育观念已经慢慢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个人主义婚育观。现在逐渐流行一种新趋势,就是只同居,交朋友,不恋爱、不结婚、不生育的“三不主义”,成为“绝代佳人”。

“三不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不愿意承担做家务、生育和养育孩子的责任,嫌太辛苦、太麻烦、太累赘,喜欢享受自由自在、潇洒自如的单身生活;二是房价、物价高昂,房贷、车贷、生育和养育孩子的经济负担重,经济收入相对不高,职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大;三是不知道恋爱结婚生育所能够带来的幸福快乐。人世间最快乐的事,就是跟所爱的人、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天伦之乐。“三不主义”实际上是从西方舶来的一种风气或文化,宁愿放弃天伦之乐的享受,也不愿意付出相应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成本,对人口的繁衍、劳动力的供给和内需的增长构成了威胁。离婚、丧偶的中老年人只同居不结婚,是为了避免结婚可能会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后续麻烦,只要双方自愿,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非婚生子女也可以申报户口,又分合自由,避免了很多麻烦,因此,像西方国家一样,同居将会取代结婚,成为中国主流婚姻模式。

照道理来说,丁克家庭没有孩子的各种负担和麻烦,应该比一般人更富裕,财产更多,夫妻俩应该更加恩爱才对,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不是这样的。主要原因在于,正是因为丁克家庭没有孩子,从而缺少了奋斗的动力和生活的激情。

好比是一个人喜欢安静,喜欢一天到晚待在家里,讨厌外出旅游、户外运动,外面的美景趣事自然是看不到了,安静是安静了,内心却不见得安宁,心情也不见得愉快,反而是胡思乱想,烦得很。

与此类似,一个人过日子,人均收入肯定高,照理来说,生活应当比普通人家更富裕、更快乐,事实上,他们过得更落魄。

岁月是把杀猪刀,最好的感情,相处久了,也会味同嚼蜡;最美的相貌,看得多了,也会审美疲劳。人必须有儿孙,作为生活的调剂。等到父母和配偶都走了,只剩自己孤家寡人,一旦老了,病了,失能了,看到别人儿孙绕膝,家人嘘寒问暖,尽享天伦之乐,自己孤孤单单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除了无穷无尽的寂寞,只剩无边无际的绝望,到了这个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净挨别人欺侮,无人出头帮忙,找不到一丝安慰,没有一个丁克不痛苦不流泪不后悔的。

世上最可怕的是两件事,一是疾病,二是孤独。后半辈子的幸福是用前半辈子的辛苦换来的。甘蔗没有两头甜。先甜后苦不如先苦后甜。人生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做错了也不会有悔棋的机会,后悔也没用。世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

有两种人喜欢多生子女。第一种是最贫穷的人,他们认为,通过广种薄收的方式,只要有一个子女有出息,全家就可以改变命运了,虽然希望很渺茫。在发达国家,穷人可以通过多生子女享受国家福利,不用工作就可以过上舒服的生活,何乐而不为?所以会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第二种是最有钱的人,他们反正不缺钱,多生儿子,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有更大的概率传承下去。

除了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得已之外,不生不育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短视的思维,属于穷人思维。

一个不生是走极端,毫无节制地生一堆也是走极端,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

0 阅读:4

棋观文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