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位才女却有着一个一生都令人诟病的地方,那就是她持续了半生的“反鲁”事业。她说鲁迅是一个“刻薄残酷,阴险无比,人格低下又卑污的小人”。还说鲁迅是一个:
“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廿四史文学传所无之奸恶小人”
民国时期受不了鲁迅文笔之犀利,骂鲁迅的文人多了去了。毕竟迅哥儿那时候算是得罪了大半个文坛,那时候的报纸上几乎天天都是迅哥儿与别的文人的骂战。那为何单单苏雪林会被拉出来,令人诟病呢?因为她很有意思,她在鲁迅生前是没有和鲁迅对骂的。她甚至是在鲁迅的面前自称是“学生”,还对鲁迅的文学创作给予了甚高的评价。那时候的苏雪林,说鲁迅先生是中国最成功的一个乡土文学作家,甚至可以与世界名著分庭抗礼。
而她开启半生的“反鲁”事业,是在1936年,鲁迅先生尸骨未寒之后。她在鲁迅去世之后,就立刻给校长蔡元培先生写信,阻止其担任鲁迅治丧委员会的成员。又执笔写下了长达四千多字的《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并公开发表。
这一篇长文之中,鲁迅是“多疑善妒,阴险奸恶”,鲁迅的作品是“一无所取,祸国殃民”,而鲁迅的心理就是“病态的可以将青年的心灵发生不良之影响也”,鲁迅的人格就是“矛盾之人格不足以为国人法也”。这一番谩骂下来,直将尸骨畏寒的鲁迅先生骂到了尘埃里。甚至她的恩师,半生都与鲁迅不合的胡适先生都听不下去了,觉得她的论调不厚道,还对对其进行了委婉的批评:
“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但苏雪林完全不顾恩师的劝导,反身又写了第二篇嘲讽的《里水与出关》。这还不够,在鲁迅先生死亡后的一年,苏雪林“骂鲁”可谓是骂的废寝忘食,不眠不久。自1936-1937年这一整年,《说妒》、《论污蔑》、《论偶像》、《过去文坛病态的检讨》等等,皆是对鲁迅而作,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了。后来1949年,苏雪林去了台湾,却依旧还坚持着自己的“反鲁”事业。以至于当时的台湾都认为这苏雪林是“反向黑”,当时的台湾禁止买卖鲁迅的作品。而苏雪林一骂,却将鲁迅骂出了名。
关于苏雪林到底为什么骂鲁,许多人都说不出原因。有人说苏雪林就是纯粹的坏,要借助鲁迅的名气提高自己的名气。有人说是因为当年苏雪林在北新书局第一次见鲁迅的时候,苏雪林伸手去握手,但鲁迅却只是冷淡的点了点头。
也有人说,这是因为恩师胡适与鲁迅半生交恶,苏雪林在为恩师出气。但实际上,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苏雪林自己的理由,是说在女师大风潮之中,她与鲁迅的思想越走越远。当年杨荫榆这位女性大学校长认为学生就应该读学生的书,不应该过多的参加政治运动,无端受人把柄,或是送命。而鲁迅先生与钱玄同等人却支持,鼓励学生们过们去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很显然,苏雪林是站在杨荫榆校长那一边的,而鲁迅先生最后却凭借着《记念刘和珍君》等文。让段祺瑞政府撤销了杨荫榆校长的职务,因此,苏雪林与鲁迅的矛盾越来越大。
究其原因,不过是两个人的立场不同,观念不同。一个观点是认为学生就应该做属于学生的事情,等学生长大了成材了才可以投入世界。而一个观点认为学生是中国最大的生力军,学生们起来了中国才能起来。说不清谁对谁错,在这件事情上谁都是对的,谁都是错的。但就这样,苏雪林记住了一生,杨荫榆校长最后投河而亡的下场苏雪林也忘不掉。所以她就毫无逻辑的,充满感性又毫无理性的骂了鲁迅一生。
但要说苏雪林有多坏?她是真的不坏,也有才。这位从封建大家庭走出来的才女,一生无子。“反鲁”半生,遭人谩骂,她自己都说只要有报纸的地方就有骂她的声音。但也是这个人,为了支持抗战捐出了自己全部的身家,没留一分一毫。也是这个人,杏坛执教50载,一生之中教授出了桃李满天下。还是这个人,在抗战之中,在日本的威胁下。不断的执笔报道侵略者的血腥罪行,他的《敌人暴行故事》、《乐山敌机轰炸机》等等,都是同胞们与侵略者斗争的决心。
这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你说她是好人,不尽然是,她尖酸刻薄,逮着一点不好就能记一辈子。你说她是坏人?也不尽然是,她的一生为国为民做出来的事,也是一个文人能著出的传奇了。所以,她就是一个矛盾的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