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了这么多年的“离离原上草”,“离离”是何意?多少人集体蒙圈

历史战争 2024-10-26 08:04:0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本也是一手送别诗,也是白居易在16岁的时候应考所做的诗,也是我们每个人读小学的时候,必背的一首诗,大家应该十分的熟悉了。

但实际上,这还是一手“腰斩”诗。语文课本上的诗词其实只是“半首”,他的后半段犯了“合掌”的忌讳,也就是后面相连的两句诗,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而在古诗词写作的时候,是不认同这样的。他的后半段就是: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远方''与“晴翠”实际上指代的都是“原上草”,所以既然已经有了第五句,就完全没必要有第六句。而且后面的“王孙”与“为友人送别”这件事情结合到一起,实际上就是沿袭《楚辞》的传统,没有创新。于是这两句,就被语文课本的编撰组给“腰斩”了。

但实际上在唐朝的时候,也许并没有什么“合掌”的忌讳。任凭诗人怎么作诗,这也许只是一个习惯问题而已。偏偏自宋朝以后,就将一些所谓的“规矩”奉为“金科玉律”。去检验前人的诗歌,说人家写的不规范,真是好笑。

而这首诗另一个一直以来都惹人争议的点,就是“离离原上草”之中“离离”这二字了。在语文课本之中,“离离”二字通常是解释成“草木茂盛”这样的意思。实际上在三国时期,曹操的《塘上行》之中就有这样的一句:“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这时候,曹操的“离离”就是草木茂盛的意思。用在白居易这个《赋得古原草送别》之中,也就较为好理解了。但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说这个“离离”指代的很有可能是白居易的故乡“符离县”。

白居易是出生在公元772年,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候。那时候的唐朝,藩镇格局,地方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各地战争不断。白居易父亲为了妻子儿女的安全,就将她们都送到了符离县生存。

就这样,白居易的少年连青年时光,一直都是在符离县生活的。而符离县有“符草”,也是因此而得名。它又是古原,也是水乡泽国,白居易自己在《《祭苻离六兄文》中提过:

“春草之中,画为墓田,濉水南岸,苻离东偏”

而后又在《祭小弟文》中悼过:“昔权殡尔,濉南古原”,所以这个又有春草,又有古原的符离县,不就恰好对上的诗歌第一句的“离离原上草”。但这一点,也有很多人不认同,因为在《幽闲鼓吹》等古籍之中。

这“离离原上草”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叫做“咸阳原上草”,意思就是说诗中的古原指的很有可能是咸阳的古原。而在历史上,项羽就曾带兵进入咸阳,一把火烧了整个繁华的咸阳,令其成为了一片废墟。

所以这后面的“野火烧不尽”,讲得很可能就是项羽火烧咸阳的这件事情。而且最后一句“又送王孙去”,这句典故出自于《楚辞·招隐士》之中,讲得就是淮南王刘安在去世后,他的门客为其做《招隐士》来替他还魂。

而白居易的姓氏“白”,根据他在《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中以及新旧《唐书》之中的记载。他们白姓的祖先祖上的姓氏其实是楚国的王姓“芈”,白氏。但后来楚王杀了他们的家人,于是他们就世代去了秦国。

秦国的白氏世代都是名将,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武安君白起了。而白居易的家族最高光的时刻,也就是在秦朝时期了。因此白居易在“咸阳古原”想到项羽火烧咸阳的那件事,就是想到的自己的家族兴盛转衰败的那一刻了。

所以这个“离离”用这个来解释的话,就还是“草木茂盛”的意思。但指代的是咸阳原来的草木茂盛,但实际上要说是“符离”的“离离”,好像也可以。难怪就这“离离”二字,可以让文人争论上千年呢。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