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个话题:
提起诸葛亮和刘禅,就必须提到我们当年念书时学的出师表了。
当年班里好多同学背《出师表》都觉得很难,可是我却感觉到了诸葛亮对刘禅的拳拳之心,很快就背诵下来了,他对刘禅真的鞠躬尽瘁,让人动容。
用杰瑞形容鼠辈,妙哉!
在其位谋其政,如果我们是刘禅,可能恨不得每天都把《出师表》放在床头念一遍。
和那些开疆扩土的皇帝比,刘禅确实不算优秀,但是作为守城的皇帝而言,他也有他的厉害之处。
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
可能在他心里,诸葛亮不仅是丞相,也是他心中父亲的模样吧。
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多皇帝打得下江山却守不住江山,能守住江山也是一种人才。
虽然以前的文字不如白话文容易懂,但是到了一定的年纪,经历了一些事儿才发现他们写的文字值得反复阅读。
能坚持这些年已经实属不易,刘禅也算尽心尽力,不负所托了。
哈哈,这个人就是姜维~
诸葛亮的《出师表》真的感人肺腑,当然也要遇到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行,如果刘禅不知感恩,也不会按照诸葛亮的话听从。还好,他们属于双向奔赴。
每次看电视剧听到这个人姓诸葛,就觉得这个人一定有大智慧。
走到这一步,已经实属不易了。
是啊,纵观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有多少皇帝要么平庸,要么暴虐,能像刘禅这样老老实实的守城,实属难得。
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怀疑过诸葛亮对他的用心,这一点就是很多皇帝都做不到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少皇帝因为猜忌伤害了很多忠臣,刘禅对诸葛亮,是绝无半点猜忌,这种信任甚至超越了亲情。
一个七进七出才把他救出来的人,不是父亲胜似父亲。
都是忠心耿耿之人,名垂千史也是应该的。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刘禅确有自知之明,猜忌诸葛亮毫无意义。就算诸葛亮想自立,阿斗能防得住吗?既如此,躺平好了嘛。孔明死了,阿斗那叫一个慌啊,从此要靠自己了。
刘备走了还有一个亚父,诸葛亮走了就没有了。诸葛亮在的时候外忧不用担心,内患有诸葛亮顶着,诸葛亮一走,所有的担子都要自己挑
刘备基本上都在打仗,刘禅从小就是诸葛亮养的,嘴上叫相父实际上跟亲爹也差不多了
博主意淫的看了想吐!谁说诸葛亮死时阿斗哭的比刘备死时还惨啊?诸葛亮尸身埋在了定军山,灵堂设在了汉中,阿斗没去过汉中,而且也不允许其他官员去汉中奔丧,唯一成功奔丧的是谯周,他一收到诸葛亮死的消息就动身去奔丧,抢在阿斗下旨前出发的!出师表也没有博主说的那么神圣,它就是汉朝一篇标准的奏折,行文格式就是:1、我要说的事情很重要关乎国家存亡(危急存亡);2、这件事必须由我才能解决,论述我的资质和成功案例(三顾,托孤,平南中之战);3、我解决这个事的交换条件(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所有赏罚以丞相府的决议为准),蒋琬费祎郭攸之向宠(留守团队),悉以咨之)!这是标准格式,你们去看看曹操曹丕写给汉献帝的奏折,也是这个格式!而且出师表是诸葛亮团队的作品,就像现在领导的演讲稿一样,都不一定是领导自己写的!可能是诸葛亮和丞相府心腹讨论完,根据会议记录整理后某个心腹执笔写的!哪来的这么多感情?
亲爹自己跑路 把他和他妈都丢下了 。养父干所有的活 让他吃喝玩乐。 他哭谁不哭谁
刘禅作为亡国之君,冒险生生把姜维密信保存下来,留待日后为姜维正名,仅此,便值得姜维效死。
孙十万比阿斗更阿斗![得瑟]
博主意淫的看了想吐!谁说诸葛亮死时阿斗哭的比刘备死时还惨啊?诸葛亮尸身埋在了定军山,灵堂设在了汉中,阿斗没去过汉中,而且也不允许其他官员去汉中奔丧,唯一成功奔丧的是谯周,他一收到诸葛亮死的消息就动身去奔丧,抢在阿斗下旨前出发的!出师表也没有博主说的那么神圣,它就是汉朝一篇标准的奏折,行文格式就是:1、我要说的事情很重要关乎国家存亡(危急存亡);2、这件事必须由我才能解决,论述我的资质(三顾,托孤);3、我解决这个事的交换条件(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蒋琬费祎郭攸之向宠,悉以咨之)!这是标准格式,你们去看看曹操曹丕写给汉献帝的奏折,也是这个格式!而且出师表是诸葛亮团队的作品,就像现在领导的演讲稿一样,都不一定是领导自己写的!可能是诸葛亮和丞相府心腹讨论完,根据会议记录整理后某个心腹执笔写的!哪来的这么多感情?
我们都嫌《出师表》太长,只有阿斗恨《出师表》太短
刘禅:什么?诸葛亮要自立,太好了,又可以安心当太子了[呲牙笑]
刘禅痴傻的原因,刘备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直到《越光宝盒》时才破了案……
刘禅:相父是累死的,累死的啊!现在相父没了,好多事情就得斗哥我自己做了啊!你说我该不该哭?[哭哭][哭哭][哭哭]
刘禅绝对是被刘备摔傻了,大家都看出来了,他自己也知道,刘备也不藏着掖着,蜀汉君臣做人都坦坦荡荡的,很不错[得瑟]
葛亮相父,诸事无你,朕六神无主。
我还以为是沈腾扮演的呢 不仔细看[呲牙笑]
数次北伐拖后腿的是不是他?还在洗呢
人前人后